塔 娜
(內蒙古赤峰市赤峰學院附屬醫(yī)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顱內動脈瘤是指患者的顱內動脈發(fā)生病變,從而導致動脈血管壁中出現(xiàn)了膨出。這種疾病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這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1]。本院為提高患者在圍手術期的治療、恢復效果,選擇收治的1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分別對其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通過分析其護理效果,來探討分析人性化護理在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栓塞治療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選擇我院收治的186例顱內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納入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6月,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3例。其中對照組男性48例,女性45例,年齡在37歲~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36±4.05)歲;觀察組男性49例,女性44例,年齡在38歲~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41±4.0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等均無明顯差異(P>0.05)。
兩組患者的治療方法相同,對照組在圍手術期接受常規(guī)護理,主要為指導患者正確的使用藥物,向患者講解治療的過程和相關注意事項,保障患者治療和生活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等。觀察組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如下。
(1)心理護理,當患者得知自己患有顱內動脈瘤后,容易產(chǎn)生不良情緒,如害怕、焦慮等。護理人員要與患者進行充分的溝通,向其講解疾病的相關情況和治療內容、效果。讓患者對治療具有信心,降低由于無知而產(chǎn)生的恐懼等不良情緒,積極的配合治療。
(2)人性化護理,從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就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的生活習慣、家庭情況等進行了解,在護理中尊重患者的隱私,興趣、愛好、信仰等。在護理的過程中不能出現(xiàn)厭惡、不賴煩、煩躁等情緒,對于患者的疑問要細心的進行回答。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盡量對每種護理和治療內容對患者進行講解,讓患者對自己的治療進度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3)并發(fā)癥預防護理,在圍手術期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控,如果有異常情況發(fā)生要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再出血的預防需要控制患者的血壓,在手術后時刻的關注其血壓情況,如果有升高的情況要及時進行處理,特殊情況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減壓藥物;對于肺部并發(fā)癥的預防需要注意患者的水和電解質平衡,如果患者有痰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及時的將其排出,如叩背。注意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定期對其進行清潔處理。
在患者手術結束12 h后對患者相關情況進行檢查統(tǒng)計,主要的指標有收縮壓、舒張壓、呼吸頻次、心率等。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22.0軟件分析,本次實驗的相關指標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呼吸頻次、心率都更低(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對比(±s)
分組類別 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呼吸(次/min) 心率(次/min)觀察組 93 118.42±6.54 76.41±4.28 20.41±2.14 79.36±6.47對照組 93 125.54±7.36 81.64±4.55 22.87±2.21 83.41±7.05 t-4.687 5.674 4.218 4.482 P-0.001 0.001 0.001 0.001
在臨床上,主要是使用血管內栓塞治療的真豐富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在圍手術期容易發(fā)生異常,所以需要對患者進行良好的護理干預來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2]。常規(guī)護理只是對患者提供基礎的護理服務,保障患者能夠順利的接受治療。但是對并發(fā)癥的法、患者的心理情況等沒有有效的干預[3]。
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以讓患者在圍手術期不會有明顯的不良情緒,和較大的情緒波動,這可以減少由于心理情況而對治療和病情的影響。人性化護理能夠讓患者在整個的治療期間感受到別人的尊重、支持,對治療充滿信心。
通過對患者密切的臨床觀察和血壓的控制,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再出血的概率。肺部是在術后容易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地方,幫助患者定期進行翻身,拍背,注重口腔衛(wèi)生等,能夠有效的預防肺部感染或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次實驗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恢復效果要好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栓塞治療圍手術期進行人性化護理,能夠起到很好的護理效果,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