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芬,朱麗娜*,張亞青,劉 凱,郝翠平
(1.山東省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三科,山東 濟寧 272030;2.山東省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護理部,山東 濟寧 272030)
人工氣道的建立為氣道的有效引流、機械通氣提供了條件,已成為ICU的重要治療手段[1]。俯臥位以通過改善通氣血流比例失調、減少呼吸機相關肺損傷、有利于體位引流,顯著改善肺氧合的優(yōu)勢[2]正在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3-5]、重癥肺部感染等患者的治療中[6, 7]。目前,俯臥位可以借助翻身床完成,但現(xiàn)有的翻身床并無針對人工氣道患者的特殊設計且較笨重[8]。而我科對于氣管插管的患者多采取眾人合作使患者頭偏向一側;氣管切開的患者撤掉床頭,用凳子、枕頭支撐患者頭部等措施,但以上俯臥位的方法存在患者墜床、管道折疊、堵塞及人工氣道移位的風險,并不能充分保證患者的安全,基于此,我科制作出一種簡便、實用、安全的人工氣道患者俯臥位通氣固定器,現(xiàn)介紹如下:
通過自制簡便、實用的俯臥位通氣固定器,有利于人工氣道患者俯臥位通氣時氣道的管理,保證患者的安全。
人工氣道患者俯臥位通氣固定器由硬質棉墊制成,該固定器長90cm,寬60cm,高15cm,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1)支撐板。此為固定器的主體部分,可達到支撐患者身體的作用,又可起到緩沖作用,減少俯臥位時患者的不適感。(2)額頭凹槽。采用了弧形設計形狀上與額頭相適應,以增加額頭的舒適度,也能更好的起到固定作用。(3)氣道管路放置槽與氣管插管通過孔。此部分可以充分暴露患者人工氣道的位置,防止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移位,更便于吸痰等護理操作。(4)管道通路槽。與氣道管路放置槽相通,兩邊通道形設計,便于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呼吸機管道的固定,防止管道脫落。(5)胸部凹槽與可充氣胸墊。胸部凹槽的設計可減少患者俯臥位時胸部擠壓帶來的不適,同時減少壓瘡的發(fā)生,胸部凹槽內設置一可充氣胸墊可以根據(jù)患者體型胖瘦,通過充氣來調節(jié)可充氣胸墊的充盈度,以適應不同男女患者的需求。(6)手臂托板與約束帶。
支撐板的兩側設有手臂托板,手臂托板上設置有約束帶。俯臥位時患者上肢多上舉從而保持功能位,因此在固定器的兩側設計了約束帶,一方面有助于體位的保持,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意外脫管的發(fā)生。
圖1 人工氣道患者俯臥位通氣固定器結構示意圖
俯臥位通氣固定器能充分暴露患者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的位置,有利于人工氣道的管理,保證患者安全;俯臥位通氣固定器小巧、方便,便于操作,節(jié)約人力成本;方便消毒;俯臥位通氣固定器成本低、易于生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