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學中的非語言形式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感、態(tài)度、動作、表情、姿態(tài)、手勢以及利用一些教具等非語言表達的形式為我們的教學助力,并使得我們的教學效率提升的過程。筆者近些年在藏族中學中積累了初中英語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我們其實可以利用非語言行為輔助語言教學行為,促進初中以藏為主類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
關(guān)鍵詞:非語言行為;以藏為主;初中英語;運用
有這樣一種說法,“小的時候,我們一直在學怎么說話,等長大后,我們又要學會怎樣少說話,甚至是閉嘴”。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于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滿堂灌和一言堂是我們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這種教學方法為我們國家培養(yǎng)了大量的人才,但是時至今日,在應試教育的“推波助瀾”下,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已經(jīng)將這種教育教學方法推向了一個極端,嚴重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將學生當做一個接受知識的“器皿”,這與新課改基礎理論之人本主義理論是背道而馳的。簡而言之,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時應當學會適當?shù)亍傲舭住?,這就需要借助一些非語言行為。
英語教學中的非語言形式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感、態(tài)度、動作、表情、姿態(tài)、手勢以及利用一些教具等非語言表達的形式為我們的教學助力,并使得我們的教學效率提升的過程。從理想狀態(tài)看,讓非語言行為在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學中起到最極限的輔助作用,使之與我們的語言教學行為相輔相成,共同助力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學。
而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根據(jù)其學情的不同,我們的非語言交際行為又應該做出不同的調(diào)整或者調(diào)適,而非照搬他人的經(jīng)驗。筆者當前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藏族中學,全校學生幾乎都是藏族,其語言背景為藏語。筆者代課的班級則屬于“以藏為主”。所謂的“以藏為主”是目前藏區(qū)廣泛存在的雙語教學模式之一,它根據(jù)《憲法》和《民族區(qū)域自治法》而制定出來的適合于藏區(qū)實際情況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形式為“單科加授漢語文”,即除了漢語文外的其他學科的教學均使用藏語的一種情況。相對于普通類學生而言,這些以藏為主的學生的學習負擔要更大一些,因為他們面對三語(藏語、漢語、英語)的學習環(huán)境和要求。換言之,對于以藏為主類學生而言,他們面對的學習壓力,包括英語學習壓力要比普通類學生更大一些,這就要求教師除了正常的語言上的教授或講解外,還要多動腦子,通過一些非語言的行為幫助學生學習。
結(jié)合筆者近些年在藏族中學中的初中英語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我們其實可以從以下方面利用非語言行為輔助語言教學行為,進而促進初中以藏為主類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
第一,肯定的眼神。“愛真的需要勇氣,去面對流言蜚語”,學習英語也是一樣的。筆者發(fā)現(xiàn)在筆者所帶的幾個初中以藏為主班級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普遍存在焦慮問題,尤其在口語表達方面的焦慮更為嚴重。其實在筆者心中非常明確,學生之所以焦慮很大程度上是對于其自身學習情況的不自信。在雙語教學背景下,對于藏族學生而言,至少得學習三種語言,但是好的學習成績是需要時間和精力來保障的,所以民族類學生的成績明顯不如普通類。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尤其容易自卑或者不自信,甚至可能會有些敏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給予學生足夠的肯定,而肯定則從眼神開始。之所以選擇眼神是因為在所有的非語言性行為中,眼神是實踐成本最低的,且效率最高的行為方式,因此比較適合在人數(shù)較多的以藏為主班級中使用。加上初中階段剛好是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性格形成的關(guān)鍵階段,學生由于對本身的不自信,他們的自我肯定往往來自他人的肯定和認可,而教師則是最佳人選。有時候?qū)W生努力的所有目標和指向,往往只是為了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鑒于此,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英語教師,我們一定不要吝嗇于給任何孩子肯定的眼神。
第二,親切的肢體動作。在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中,師生之間是有著地位上的差距的,無論是在藏族文化中還是漢族文化中均有著類似的觀點。但是,對于師道尊嚴的過度強調(diào)往往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夠?qū)崿F(xiàn)學生因為敬畏教師而發(fā)奮努力學習的初衷,反而可能會導致學生直接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在初中階段,學生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上一門學科并最終取得好成績的例子比比皆是。鑒于此,筆者認為,從概率上看,學生喜歡老師而愛上該學科的概率明顯比因畏懼老師而主動學習高,且效率一目了然,且前者的主動性更強一些。鑒于此,筆者認為,在新課改以人為本的背景下,教師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興趣似乎更加合時宜。而學生對于教師的喜歡往往是從潛移默化中開始的。在筆者看來,教師親切的肢體動作便能在很大程度上贏得學生的好感。教師可以在課堂“留白”時間內(nèi)走下講臺,在教室內(nèi)適當?shù)刈邉?,在監(jiān)督和了解學生的自學的同時,或參與到學生間的討論中,或默默站在學生后面,關(guān)注學生,或在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表示肯定的前提下,繼續(xù)深入講解等??傊?,教師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對于學生的要求、喜愛、關(guān)心和信任等。而長此以往,學生自然也能感受到老師的關(guān)心。當學生真正喜歡上老師的時候,對于英語的學習也便能更加輕松。
第三,遵循的原則問題。除了眼神和動作之外,在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使用的非語言行為還有師生間的距離、身體信息等,在這里不再一一贅述。在具體的非語言行為操作過程中,為了保證非語言行為的恰到好處,我們還需要遵循一些原則。如協(xié)調(diào)性原則,即教師所運用的非語言手段應該和語言手段是相得益彰的,而非毫無關(guān)系。這里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學情與教師非語言行為的適應性問題。另外,教師的非語言行為也不能“跟著感覺走”,而是需要受到教師自我意識的嚴格控制,換言之,教師的每一個非語言行為都是快速思考后的結(jié)果,而非無意識行為。
參考文獻:
[1]馬文彥.以藏為主類漢語課教學中藏漢雙語的溝通[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S2).
[2]雷進華.影響“雙語”教學質(zhì)量的癥結(jié)及解決辦法[J].中國民族教育,2000(3).
[3]路亞,王戈.拉薩市藏族中學生英語口語學習中藏語口語的遷移作用及教學策略[J].海外英語,2018(11).
[4]陳光霓.三語語境下緩解藏族大學生英語課堂口語焦慮的行動研究——以拉薩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J].西藏教育,2018(1).
[5]崔月玲.甘南藏族學生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問題及思考[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5).
作者簡介:常青青,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