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靈雯
摘? 要:葉青(即任卓宣)反對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主張為政治而藝術,重視文學的宣傳功能,要求科學的哲學對文學的統(tǒng)照,強調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和社會指引作用,顯示出難以抹滅的左翼氣質。
關鍵詞:《郁達夫論》;文學觀;個人主義;文學功利論;左翼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9-0-02
葉青反對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主張為政治而藝術,重視文學的宣傳功能,要求科學的哲學對文學的統(tǒng)照,強調文學對社會的指引作用。本文擬從1935年發(fā)表于《世界文學》第一卷第三期的《郁達夫論》出發(fā),論述葉青的文學觀。
一、文學內部:內容與形式的相稱
葉青認為,郁達夫是“小市民中的頹廢派”。他從郁達夫小說的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為其“清出一個條理來”。就內容言,郁達夫小說是“頹廢的思想”,是小市民的個人主義的。(《南遷》)郁達夫小說的內容就是小市民意識及其頹廢行為。故在形式上,也是小市民式的。從故事結構上明顯突出小市民;從描寫方法上,常用“空想、幻想”的方法來敘述事實;從描寫手法看,本是“寫實主義的作風”,卻多“似很不合事實”之處,略顯矛盾;從描寫技巧看,特別長于心理描寫,尤其“把青年的靈肉沖突寫得酷肖”;從語言看,造句過于歐化、長句活像譯筆。葉青認為,內容是可以決定形式的,這在郁達夫的小說中也表現(xiàn)得顯然。其內容是小市民的頹廢,其形式也必然是小市民式的。文學作品的形式由內容決定,服從并服務于內容。郁達夫說:“我覺得文學作品都是作家底自敘傳?!比~青認為是“千真萬真”的:“作家的意識,就是他選擇事實、認識事實的觀點,所以被他敘述的,都是合乎他的意識的東西,因而作品就等于自敘傳?!盵1]故對于“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的文學作風,葉青是堅決反對的。在批判胡適時,葉青就說:“他的三大主義,不僅是‘使用文學的術語問題,包含有理論的內容和技巧的主張。”[2]而對于郁達夫的個別小說卻持贊成的態(tài)度:“《沉淪》描寫青年心理及其靈肉矛盾,真是活靈活現(xiàn)。《蔦蘿行》情意纏綿婉轉,哀切動人,確是句句從心坎中流露出來的話。《迷羊》的意思和技巧都好。”[3]這些作品無一例外的符合了內容的“真”與藝術的“美”,雖然是以小市民式的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小市民的頹廢,但卻是特殊的中國情形產生的他,“構成了其小說的時代性”并普遍流行起來,因其內容與形式是基本相稱的。所以葉青認為郁達夫“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流的小說家”[4]。
葉青給文學的定義是:“文學是含有藝術意味的,它用美的技巧來從具體的事物上表現(xiàn)思想和感情。”他認為文學包括三個要素:“(A)藝術的美;(B)經驗的事實;(C)思想?!盵5] “只有思想而無事實和美是哲學,只有思想和事實而無美是科學;文學則必定要兼有三者?!盵6]作為內容的事實和思想,必須借由藝術的美的技巧或手段,即形式,加以展現(xiàn),否則便不能稱為文學。而對于什么是文學上的美、什么是美的技巧,葉青并未作具體的闡釋和論述,只將其歸結為“首先就是感覺”,要使“讀者看了就像親臨其境一樣”,要“逼真”、“活像”[7],就顯得有些抽象或者說機械了。但總的來看,葉青對于文學內部要素的認識,即內容與形式的觀點還是很明朗的。
二、文學的功利性:為政治而文學
關于文學有無作用,葉青在對“文學至上論”和“文學功利論”作出考察后,明確表達了自己“為人生而文學”的文學功利論立場,且進一步將“為人生而文學”解釋為“為政治而文學”。他反對“文學不供用于人,它自身就是目的”的“至上論”觀點,認為把文學崇拜起來看得尊貴和神圣乃是觀念論的錯誤,是“一種拜物教的思想”。[8]
郁達夫同樣看重文學與人生的關系,“藝術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藝術”,他贊成文學表現(xiàn)社會矛盾之說,進而主張文學的社會屬性,自然地再現(xiàn)生活是郁達夫小說的訴求,“小說的生命,是在小說中事實底逼真”?!霸凇肚锪分型榧伺?,在《薄暮》中同情車夫,在《南遷》中同情工人。而且他底小說里,車夫、農民、小商人等都是很可愛的人。”[9]
葉青從“文學作品為社會之觀照”、“任何文學作品,都可歸結為社會事實的描寫”的觀點出發(fā),提出“其實就是整個的社會,可以說,在基干方面,由政治造成;在枝葉方面,由政治通過?!盵10]并進一步論證“政治先于文學”故“政治作用于文學”“政治影響文學”的觀點。
葉青發(fā)現(xiàn),郁達夫的小說人物時時都涉及政治,且主張激昂、急進,“在日本則表現(xiàn)為愛國思想;回中國則要求改革內政,指謫軍閥官僚”,另外,葉青還單獨論證了文學對政治的反作用有一定限度,認為文學“只是一種宣傳底工具”,因此“只能夠宣傳思想而不能夠發(fā)現(xiàn)思想”,故也不應夸大文學作品的作用,它只能做“初步的宣傳”,“不能包辦宣傳”,更無法代替哲學、科學、社會思想、政治思想等“對于社會的維持和改造”的作用。[11]
至于“為文學而文學”的文學至上論,葉青認為“也并不是全然沒有道理的”,郁達夫認為小說不須有什么目的,“若一本小說寫得真、寫得美,那這本小說底目的就達到了”,小說是“作家的自敘傳”,“至于社會的價值及倫理的價值,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盡可以不管”。[12]至于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凡具了真與美兩個條件,“它底社會價值也一定是高的”,但這不是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要考慮的問題?!芭c觀念論、形式選擇和個人主義打成一片的文學至上論沒有正確性可言”[13],但作家對自己主張文學至上論,對他人、對社會主張文學功利論,這是無可非議的。
三、文學須有哲學思想的統(tǒng)照
談及一個文學家及其文學作品,葉青十分重視其思想性。他批評批評郁達夫“頭腦中沒有活躍的、生動的、奮斗的思想”。[14]以文學家的作品所表現(xiàn)的思想的正誤來判定文學作品價值的高下是葉青文學觀的重要尺度。
葉青認為,文學離不開事實,文學是用藝術的技巧以描寫事實來表現(xiàn)思想,要抓住讀者的感情,使其受到感染。文學應當要有“一貫的思想”:“倘然在一種作品或一個作家的全部作品內,消極的,積極的,樂觀的,悲觀的,頹廢的,上進的,什么都有,那實在是算不了好的東西?!盵15]在此,可以確定的是,葉青強調哲學對文學的統(tǒng)領和觀照,尤其強調文學家和文學作品思想的正確性,是毋庸置疑的。
葉青,其文學觀總的來看仍是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下的產物。反對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是其總的基調。就文學內部而言,他認為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而內容來源于物質生活,內容與形式要相稱;就文學的目的而言,反對“為文學而文學”的文學至上論,認同“為人生而文學的”文學功利論,認為文學是政治的工具,政治決定文學,文學反作用于政治,重視文學的宣傳作用。另外,他還特別重視哲學對文學的統(tǒng)領作用,重視文學家和文學作品的思想性。
注釋:
[1]葉青:《郁達夫論》,《世界文學》(上海)1935年第1卷第3期。
[2]葉青:《五四文化運動的檢討》,《文化建設》(上海)1935年第1卷第8期。
[3]葉青:《郁達夫論》,《世界文學》(上海)1935年第1卷第3期。
[4]葉青:《郁達夫論》,《世界文學》(上海)1935年第1卷第3期。
[5]葉青:《文學與哲學》,《文學期刊》(上海)1935年第2期。
[6]葉青:《文學與哲學》,《文學期刊》(上海)1935年第2期。
[7]葉青:《文學與哲學》,《文學期刊》(上海)1935年第2期。
[8]葉青:《文學與政治:文學底作用》,《世界文學》(上海)1935年第1卷第4期。
[9]葉青:《郁達夫論》,《世界文學》(上海)1935年第1卷第3期。
[10]葉青:《文學與政治:文學底作用》,《世界文學》(上海)1935年第1卷第4期。
[11]葉青:《文學與政治:文學底作用》,《世界文學》(上海)1935年第1卷第4期。
[12]葉青:《郁達夫論》,《世界文學》(上海)1935年第1卷第3期。
[13]葉青:《文學與政治:文學底作用》,《世界文學》(上海)1935年第1卷第4期。
[14]葉青:《郁達夫論》,《世界文學》(上海)1935年第1卷第3期。
[15]葉青:《文學與哲學》,《文學期刊》(上海)1935年第2期。
參考文獻:
[1]姜飛.任卓宣與左翼文學思潮[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1):74-82.
[2]散木.從共產黨員到反共學者的葉青[J].黨史博覽,2015(08):22-27.
[3]古遠清.“為政治而文學”的葉青[J].武漢文史資料,2001(08):25-28.
[4]葉青.郁達夫論[J].世界文學,1935年第1卷第3期.
[5]葉青.徐志摩論[J].世界文學, 1934年創(chuàng)刊號.
[6]葉青.世界文學的展望[J].世界文學, 1934年創(chuàng)刊號.
[7]葉青.文學與哲學[J].文學期刊, 1935年第2期.
[8]葉青.再論文學與哲學[J].世界文學, 1935年第1卷第4期.
[9]葉青.文學與政治:文學的作用[J].世界文學, 1935年第1卷第4期.
[10]葉青.五四文化運動的檢討[J].文化建設, 1935年第1卷第8期.
[11]葉青.目前的文化問題[J].研究與批判, 1935年第1卷第2期.
[10]葉青.文學的創(chuàng)造運動[J].研究與批判, 1935年第1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