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開立
摘要:中國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至今已歷百年,截至目前全國注冊登記的博物館4600余家,館藏文物更多計千萬件。博物館數(shù)量之多,館藏文物之盛已然成為全世界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史上一大奇觀。如何更好研究浩如煙海的館藏文物是擺在文博專技人員面前一個老問題。本文通過民間傳說與歷史文獻比較,探尋館藏文物研究的新方法。
關鍵詞:博物館;館藏文物;民間傳說
中圖分類號:1207.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143-01
一、館藏文物研究概述
我國博物館自1905年南通博物苑建立,至今已有i00余年。特別是在建國以來這半個多世紀里,中國博物館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形成一套基本完整的學科體系。隨著中國博物館學的快速發(fā)展及國外博物館學理論的傳入,學者的研究重心己逐漸開始從歷史文獻的積累,轉(zhuǎn)入到對民間傳說進行分析。
在這里我所談的僅限于歷史文獻匱乏的史前文物研究,即沒有正史文字記載的館藏文物。雖然在早期的文物研究中,已經(jīng)有不少前輩學者,通過收集歷史文獻資料分析文物,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很多文物歷史文獻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少之又少,特別是關于人類精神生活方面的信息更是有限,且這些材料充滿了偶然性,甚至不乏戲劇性。倘若我們要深入探討生產(chǎn)、生活工具的使用方法、狩獵活動或宗教信仰等,僅靠我們手中的這些文獻材料是不夠的,況且我們的工作目的不僅限于取得上述問題的解決。文物研究的目的,用美國學者布里恩·M·費根的話說:“(1)研究文化史;(2)重建古代生活方式;(3)探索人類文化變遷的方式及原因。”而文物研究需要我們?nèi)セ貧w歷史,重建歷史。所以利用民間傳說研究館藏文物便問題應運而生。
二、民間傳說補充歷史文獻之不足,增加文物研究的靈感
要明確民間傳說在文物研究的運用,首先要理清其與歷史文獻學的關系。歷史文獻學:“國內(nèi)有些書刊把它視為正史的史料記載”。美國出版的一本歷史學詞典這樣寫道:歷史文獻學,是從史學觀點對“活的社會”的研究??梢姎v史文獻學主要是利用古代文字材料來解讀歷史問題。歷史文獻學應用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歷史文獻學應用,就是學者使用歷史文獻解讀歷史;廣義歷史文獻學應用是指民間流傳和歷史文獻的比較研究解讀歷史。在這里我所談的民間傳說在文物研究的運用,顯然是屬于廣義歷史文獻學應用范疇。
美國學者布里恩·M·費根是已知最早運用傳說故事到文物研究的歷史學者,他曾說過:“博物館學家開始使用一種新方法研究古代社會。以社會流傳推斷歷史,他們通過民間故事找到傳說中的印第安人的遺址,并進行深入研究?!辈祭锒鳌·費根提出,故事來源于人類活動,由人類活動去推斷以前未知的人類社會歷史。而這些僅依靠歷史文獻記載,根本無法全面認知古代社會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領域。因此我們必須以民間故事為補充,并把歷史文獻和民間傳說進行比較研究,才能更全面的推測未知的古代人類文明,才能更精確解讀歷史文物。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民間傳說只能給我們以啟發(fā)和靈感,幫助我們建立起一種古代社會模型,然后將館藏文物置于其中,并以科學方面加以研究,任何盲目的、機械的、片面的做法,都容易發(fā)生錯誤”。
三、民間傳說用于文物研究的利弊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民間傳說在歷史文物研究中的運用也不例外。很多的民間故事,尤其是神話傳說、野史雜記,難免不虛構(gòu)夸大甚至曲筆事實,雖說來故事源于生活,有些又遠遠高于生活,借鑒意義不大。謝維揚曾說過:“民間故事是通過對大量具體的人類社會觀察獲得的。從本質(zhì)上說,他們本身也具有個案的性質(zhì)。所以,不能認為只要是民間流傳的就一定具有普遍性,這是一個誤解。這就要求我們在引用來自民間傳說的時候,對這些資料是否具有典型性有清楚地了解,并在必要時給以說明?!?/p>
通過對這些早期文化的研究,可以為我們解釋人類活動提供某些啟示,但也應看到不同地域的人民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文化,他們的日常生活、勞動方式也有所差異,如現(xiàn)在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就存在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等,具體來說,他們制造工具、使用工具的方法、宗教活動、儀式等皆存在不同。因此這些民間傳說在帶給我們啟示的同時,可能會給我們一種錯誤的導向,在利用民間傳說時要慎之又慎。“神話故事研究中普遍使用類比的原則,故任何地區(qū)民間傳說均可加以利用。當然,類比只能給予人們一種啟發(fā)和借鑒,最終主要依據(jù)的仍是對人類歷史本身的研究。”只有依靠一套科學的方法,才可以避免錯誤或把錯誤縮小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