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婕,烏拉木·玉努斯,李 靜,張曉瑾,李曉玲
(新疆省哈密市中心醫(yī)院,新疆 哈密 839000)
乳腺癌是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其在老年60~79歲惡性腫瘤患者中的致死率居第二位[1],故及早診斷與治療對老年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是多因素、多步驟的復雜過程,多種基因的表達與其預后有關。本研究通過檢測老年女性浸潤性乳腺癌中ER、PR、Ki67的表達,分析三者與臨床病理因素之間的關系,探討其在患者的診斷、治療、預后判斷等方面的重要意義,以期指導臨床實踐。
收集2012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手術治療的60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齡60~81歲,中位年齡70.5歲。術前均未接受放療、化療及內(nèi)分泌治療;術后均有明確的病理學診斷且臨床資料完整,病理類型:均為浸潤性導管癌。
福爾馬林固定組織切除標本,脫水、石蠟包埋,切片厚度約為4um,檢測采用免疫組化SP法,由福建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檢測試劑盒。具體步驟為:石蠟切片脫蠟;用濃度為3%的過氧化氫阻斷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孵育10分鐘用蒸餾水進行漂洗,放置在PBS液中10分鐘;分別加入一抗ER、PR、Ki67孵育半小時,用PBS漂洗十分鐘左右;放置在辣根過氧化物抗體銜接的顯色劑中孵育半小時,用PBS漂洗10分鐘;采用二氨基聯(lián)苯胺進行顯色。對已知陽性標本進行陽性對照,采用PBS代替一抗進行陰性對照。
陽性結果為細胞核呈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將陽性細胞比例平均值定義為陽性細胞百分比。細胞半定量分級標準為:低于10%為陰性,10%-25%為弱陽性,26%-50%為陽性,超過50%為強陽性。
采用SPSS19.0對本文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別為58.2%、81.3%、68.5%,其中最高的為Pr陽性表達率。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ER、PR、Ki67、HER-2、P53陽性表達情況
E R、K i 6 7陽性表達與腋窩淋巴結轉(zhuǎn)移密切相關(P<0.0 5),與腫瘤大小、組織學分級因素無關(P>0.05);PR陽性表達與腫瘤大小、腋窩淋巴結轉(zhuǎn)移、組織學分級均無明顯相關性(P>0.05)。具體情況見表2。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發(fā)病率也在升高,而人口的老齡化,使老年人乳腺癌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增多[3],所以老年女性的乳腺健康狀況必須引起我們重視。老年乳腺癌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其預后受多種因素影響。本研究分析了老年女性乳腺癌ER、PR、Ki67的表達與臨床病理因素的關系。
ER及PR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檢測其的表達可指導乳腺癌的內(nèi)分泌治療,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國內(nèi)有研究[4]指出,乳腺癌ER,PR的陽性表達在老年組與低年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老年人乳腺惡性腫瘤的侵襲性較低,分化較好,腫瘤生長慢。本研究結果顯示,ER、PR陽性表達率:分別為58.2%、81.3%;ER、PR陽性表達與腫瘤大小、組織學分級無明顯相關性(P>0.05),ER陽性表達與腋窩淋巴結轉(zhuǎn)移相關(P<0.05)。Ki67是一種細胞增殖核抗原,存在于細胞的增殖期中,M期達高峰,反映腫瘤細胞的增殖情況。研究表明,Ki67陽性表達的高低可反應腫瘤的分化程度及增殖情況,與惡性腫瘤的轉(zhuǎn)移、發(fā)展及預后關系密切[5]。其高表達導致腫瘤預后較差,惡性程度增加,患者生存率下降。Ki67陽性表達與腋窩淋巴結轉(zhuǎn)移密切相關(P<0.05),與腫瘤大小、組織學分級因素無關(P>0.05)。
綜上所述,ER、PR的檢測在指導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內(nèi)分泌治療和判斷預后方面具有一定意義,尤其是老年患者基礎疾病相對較多,內(nèi)分泌治療的可接受度更高。Ki67對老年乳腺癌惡性程度、腫瘤的增殖能力以及預后的判斷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故對以上三個基因的聯(lián)合檢測可以為老年乳腺癌患者合理制定治療方案、判斷預后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表2 ER、PR、Ki67與乳腺癌臨床病理因素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