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成
【摘 要】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課中開展項目式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一個有效途徑。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等素養(yǎng)。文章以“東漢銅奔馬——中國旅游標志”項目式學習為例,總結出圍繞學科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與社會項目式學習的實施策略,即通過初觀、細品、慎思、篤行四個環(huán)節(jié),完成項目式學習。
【關鍵詞】 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項目式學習? 初中歷史與社會? 銅奔馬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大內容,不僅揭示了歷史學科和歷史教育的本質,也是教學實踐的必然追求。初中歷史與社會項目式學習通過創(chuàng)設和生活相關的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和復雜性的問題情境,將學生的歷史學習和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實際體驗、自主探究、內化吸收的過程中,以合作形式完成項目要求并達成最終學習目標的一種習得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圍繞某個具體的項目主題,充分挖掘、選擇和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在探究、合作、體驗中完成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的歷史學習任務。在開展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需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探索創(chuàng)新、團隊合作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體會和應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驀然回首——初觀作品
以《東漢銅奔馬》一課為例,教學設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地建立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之上。初觀即課堂的最初階段,即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最初印象,從學生的視角去認知這個美術作品。在《歷史與社會》教材中呈現(xiàn)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美麗之處:或藝術地位,或情感寄托,或思想表達,或歷史寫照,或時代意義。以下是《東漢銅奔馬》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課堂呈現(xiàn):
在初觀環(huán)節(jié),展示東漢銅奔馬仿制品,讓學生近距離觀察作品。教師設置了連環(huán)問題。問題1:這是一幅什么作品?你在哪里可以看到這個作品?問題2:你知道這個作品叫什么嗎?通過師生對話的方式,東漢銅奔馬的外觀一一鋪陳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以物說史。
在鑒賞銅奔馬的時候需要了解銅奔馬的出土地點,通過歷史與地理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有空間感知意識。課中設計的初觀環(huán)節(jié)均是以美術作品為切入點,讓學生觀察美術作品,以物說史,讓學生在與作品初次見面之時形成自己對該作品的理解。而教師的設問和引導只是搭建思維的梯度,可以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和發(fā)現(xiàn)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對作品的新認識。
二、燈火闌珊——細品作品
細品,這是《東漢銅奔馬》課堂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既可以借助微課的形式呈現(xiàn),以歷史與社會教師或美術教師的講解為主導,更以學生為主角。該環(huán)節(jié)在藝術鑒賞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銅奔馬的技法、歷史地位等知識,側重于美術的專業(yè)性,突出美術的含義,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讓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銅奔馬微微偏向一側的頭高昂著,前面頭頂?shù)淖酌秃竺娴鸟R尾一致向后方飄飛,渾圓的軀體呈流線型,四肢動感強烈,三蹄騰空。漢代雕塑雖然不如秦代的高大與細致,但仍然保持了相當?shù)膶憣嵭?,相比秦代雕塑的靜穆,更多了些運動感。東漢銅奔馬也是如此,比例勻稱,造型精準,雖然沒有過多細節(jié)的刻畫,卻概括性地傳達出其基本形體與動勢。人們在駐足觀賞時,都為此設計驚嘆不已。銅奔馬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的氣勢,恰恰是大漢民族時代精神的真實寫照。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從美術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東漢銅奔馬的力學之美。銅奔馬不僅構思奇特、造型優(yōu)美,而且符合力學平衡原理,完美塑造了運動速度與整體平衡相統(tǒng)一的行空天馬與飛雀。馬踏飛燕改變了傳統(tǒng)天馬的造型手法,使之蘊含著豐富的天馬文化內涵,堪稱青銅藝術的極品,充分表現(xiàn)了古代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鑄造技藝。
三、知行合一——篤行
篤行,是《東漢銅奔馬》課堂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對本課的歸納總結,屬于反思提升階段。篤行是項目式學習區(qū)別于一般活動教學的典型特征,在作品制作過程中,學生需運用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
讓學生通過再現(xiàn)簡易版的“失蠟法”來感受古老的文明。具體步驟如下:1.將15毫升的水倒入量杯中;2. 用畫筆沾一些顏料,使顏料與水溶解;3. 將袋子中的40克石膏粉倒入量杯內,攪拌均勻;4. 攪拌均勻后,倒入模具;5. 靜等石膏小馬凝固脫模;? 6. 形成脫模后的石膏馬。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無法讓自己重新置身于歷史現(xiàn)場之中,但可以在篤行中感受歷史的氛圍;我們無法完全了解歷史的真實,但可以借助歷史還原盡可能地去接近歷史的真實。篤行,可以讓我們跟歷史面對面。了解歷史魅力,是感受歷史之美的最好方式。篤行從實踐層面了解所學內容,化理性為感性,拉近與所學內容的距離,無疑是為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而服務的。本次實施策略是制作銅奔馬的學習小組對他們所研究的項目進行描述,并且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通過作品可以反映出他們在項目式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
初中歷史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知行合一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在項目參與過程中,學生由個體的被動學習轉向協(xié)同的能動學習,由表層學習轉向深入學習。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其內在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調動,探索性的學習不斷深入。學生作為歷史結論的發(fā)現(xiàn)者、綜合者和陳述者,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潛移默化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 雷銘,朱立明,武麗莎.融入與充實:從核心素養(yǎng)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J].教育科學研究,2018(2):76-81.
[2] 魏翔行.也談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J].社科眾橫,2007(8):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