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洋榕
摘要:社團是一個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社團的發(fā)展與學校的發(fā)展息息相關。本文以晉中學院布衣漢服社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個別采訪、親身體驗的方式,深入了解目前社團的發(fā)展現狀,目前社團在活動、發(fā)展限制等方面有一些問題,通過“內”、“外”及“主體”的努力可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探究漢服社的發(fā)展也引起了我們關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關鍵詞:漢服社;大學社團;漢服;傳統文化;教育
一、大學漢服社發(fā)展現狀及分析
“后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漢書》)。漢服,即“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衣冠、漢裝、華服,它是中國“禮儀之邦”的體現,同時傳承著中國古老的服飾工藝及美學。在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化的獨特性、民族性逐漸得到重視。今日之大學,作為文化傳播、文化發(fā)展的主要陣地,在教育人才的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文化的產生。大學的文化建設對于大學生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大學的社團,則是大學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大學社團讓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了一起,給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幫助大學生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培養(yǎng)綜合素質,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的素質教育建設,同時加強了校園文化建設。
近幾年,隨著社會上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及漢服復興運動的發(fā)展,當代高校學生社團中的漢服社以其自身獨特的風采及在大學中發(fā)揮弘揚漢文化的作用得到了人們的關注。高校中的漢服社在弘揚漢文化、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不可否認,但同時,漢服社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以晉中學院“布衣漢服社”社團為例,研究漢服社這個社團在大學中的發(fā)展現狀。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此次調查研究,我們以問卷調查、個別采訪、親臨實踐三種調查方式來進行。
1.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
此次問卷共放出300份,回收后經審核300份問卷均為有效問卷。此次調查問卷為我們研究漢服社的發(fā)展定位、發(fā)展方式等提供了現實基礎。通過分析問卷結果,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
1.晉中學院布衣漢服社在本校學生中的知名度較高,但學生們去參加其活動的意愿并不強烈,反映出目前漢服社的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并不高;2.豐富的多媒體等傳播方式在漢服文化的傳播中具有重要影響。此外,人際之間的往來也有利于促進文化的交流;3.同學們對漢服的態(tài)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漢服”與自身的相關性加強時,同學們對其接納度會降低。但總體而言學生們對漢服的接納度還是較高的。從漢服社的推廣角度而言,阻力較??;4.漢服的實用性及資金問題成為影響學生漢服購買力的重要因素。
2.采訪結果及分析
(1)從社團成員的采訪結果來看,加入該社團的成員多是出于對漢服的喜愛,沒有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從社員進入該社團后的收獲來看,更多的是對漢服認知的提高,缺乏能力的鍛煉。因此,有些社團成員因找不到歸屬感而離開社團,這說明社團缺乏總體規(guī)劃工作的系統性和計劃的延續(xù)性,對活動的創(chuàng)意、培養(yǎng)目標、活動宗旨等沒有形成系統的培養(yǎng)體系。
(2)從對社團負責人的采訪結果可以看出,社團發(fā)展最受制約的兩個方面是資金和人才。目前,學生社團的活動經費大概有兩種,收取會費和社會贊助,但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不穩(wěn)定性,使得社團活動受到限制。就人才而言,學校可以將有專業(yè)知識的老師分配到社團中,對學生進行指導,以此來提高社團活動的質量。另外,在開展活動過程中,受經費,場地,設施等因素的限制,社團活動效果難以顯現。
(3)就社團開展的活動而言,其形式過于簡單,并且社團活動在學校的覆蓋范圍較小,多僅限于本社團的成員,在校內能引起的關注度有限。此外,學校內各社團之間沒有過多的橫向聯系,經我們了解,學校一些社團都希望與漢服社進行合作,共同舉辦活動,因此,學校內各社團負責人需要多溝通,及時將自己的想法落到實處。
3.親身實踐結果及分析
通過親身體驗,我們也思考出了布衣漢服社在大學發(fā)展受到限制的原因。首先就是資金問題,沒有資金使得缺乏制作漢服的材料,限制了社員們設計漢服的積極性,也限制了整個社團活動的規(guī)模與質量。其次就是場地問題,布衣漢服社并沒有固定的活動地點,每次辦活動都是從零做起,包括布置場地、搬運物品等。最后就是人才問題,大多數大學生還是以學業(yè)為主的,參加社團只是課余愛好,所以大部分社員積極性并不高。學校對這方面的社團并沒有太多的關注,所有的社團活動都是社員們自己發(fā)起的,但是社員當中真正了解漢服的實在是太少了,這就導致了社團發(fā)展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
三、調查結果思考
1.目前漢服社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1)社團活動開展方面
社團的活動方式影響著社員的參與率以及社團的長期發(fā)展。在之前的采訪中,漢服社的社長列出了很多社團活動開展的方式,比如開展講座、外出活動、舞蹈教程、手工教程等,但是在活動具體實施時卻會遇到困難,例如社員不積極參與、開展活動時材料準備不充分、活動地點無法固定等。同時,社團活動的反饋者(漢服社的社員們)參與率較低,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種種因素都會影響到社團活動的常規(guī)開展。
(2)漢服社的發(fā)展受三方面的限制
一是資金問題。資金是社團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社團活動的開展、相關材料的準備、對外交流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目前漢服在市場上的定價較高,漢服社購買漢服讓每位社員體驗漢服困難較大,即使社團內自己制作漢服,布料針線等開銷也較大。
二是人才的問題,社團內部缺少精通漢服文化、具有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社員。漢服文化的講解及科普如果只靠社團內部的一兩個骨干人物的話,難度也很大,而且成效并不如人意。而且社員們大多自身存在惰性,懶于去了解漢服文化,也對社團的發(fā)展起著負面影響。
三是政策因素,漢服社的長期發(fā)展缺少一個適合其發(fā)展的環(huán)境。目前漢服社的發(fā)展需要學校等方面的支持,比如為漢服社的活動提供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活動地點。晉中學校對學生們的傳統文化教育方面是有缺失的,漢服社的存在無疑彌補了這一缺口。
2.針對漢服社所存在問題的對策
(1)現在的漢服文化偏向于“小眾”文化,市場上所售賣的漢服良莠不齊,售價偏高,相比較其他服飾的市場而言,漢服服飾的市場偏小。根據經濟學中商品供需原理,要想降低市場上漢服整體的售價,就要從漢服的需求入手。就漢服的制造商來說,可以通過與漢服運動、旅游地合作等方式,提高漢服的知名度,擴大漢服市場。從漢服的市場來說,全民傳統文化教育的推廣,就可以擴大漢服的市場。
(2)政策需調整。現在經濟條件好轉,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就教育的角度而言,當地教育局應加強中小學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打好社會文化教育的基礎。而高校也應該及時補上學生在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同時對漢服社的發(fā)展推出一些政策,更好地發(fā)揮漢服社在學校內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3)社團成員可以自覺學習有關漢服的深層次文化。對于社團活動資金短缺問題,社團成員應該積極參與社會贊助之類的活動,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社團活動資金問題。此外,社團成員可以與社團負責人積極交流,多溝通,就社團活動的開展積極提出自己的建議。
(4)社團想要更好的發(fā)展離不開社長和社員的共同努力,這要求社長必須制定符合社團本身情況的制度章程,并且在社員中間大力推廣。社長還要以身作則,學好有關漢服的知識,多舉辦一些漢服的培訓活動,調動起社員學習漢服知識的積極性。同時,社員應該積極響應社長的號召,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為社團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3.當代高校社團發(fā)展思考
此次對晉中學院布衣漢服社的調查研究,對于當代高校社團的建設具有借鑒意義。第一,高校應充分認識到社團對于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采取宏觀管理,給予社團發(fā)展的足夠空間,同時加強與社團之間的聯系,為各個社團配備負責、有能力的老師,對社團的發(fā)展及活動開展提供指導。第二,對于社團的資金問題,學校可以每年定期按社團的實際需求為社團提供一定的資金,同時,社團可以適當在社員內收取低額費用、聯系校內外的合法贊助等方式緩解社團的資金問題。第三,社團內部也要加強自身管理與反思,多與社員交流溝通,及時發(fā)現、了解社團目前存在的問題并解決,要認清社團在學校中的職責,對社團準確定位,為校園文化的繁榮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崔健,胡云虎,繆保愛.論學生社團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教育教學研究,2008.3
[2]張蓓,淺談當代高校漢服社的發(fā)展與改革.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第20卷第4期
[3]季芳,高校學生社團增強自身影響力探析——以宿遷學院為例.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2
[4]周衡,許云彤,論漢服的復興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文化商業(yè)——科教縱橫,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