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睿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我曾在荒涼的大漠,體會空曠與蒼涼;也曾在天涯海角,吟賞水天一色、煙波浩渺。當絢麗的色彩沖擊著瞳孔,我總是在欣喜中感到一絲乏味───這樣的“美”已通過攝影作品為我所熟知。也許我無法追尋到那“詩一樣的遠方”吧!我莫名有些悵然:“遠方”,太遠了。
又是一個蕭索的秋天,道旁的林木已被昨夜的大風削去半個腦袋,街上留下了一片又一片枯黃的印跡。我頂著風,推著車,走在夕陽中搖曳的樹影里,低著頭,瑟縮著。北方的深秋,不像“楚天千里清秋”,能在江南游子拍欄長嘯時,給予他一抹斜陽夕照的暖色,我只感到刺骨的涼意。看到枯萎的樹梢間閃爍著冷漠的殘陽,我又一次低下了頭。
我一邊走一邊思索著那中華大地上最美的遠方的樣子:也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許是“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難道是那吳王宮里的“廊葉秋聲”?抑或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我常常羨慕謝靈運能夠遨游山水之間,范蠡有幸泛舟五湖之中,因為他們一定見到了心中的遠方,人生才能如此瀟灑。
對于遠方的追尋,我可以如孟子所說的狂狷一般:“雖千萬人吾往矣。”但無奈天公不作美,縱我勞神費力,終難求之。因為內心的不解,我抬高了視線。但就在剎那間,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觸動───轉過街角,我從熟悉的景象外看見了一幅人間少有的圖畫。我睜大了眼睛。遠處的百望山遮擋了落日的面容,只是在山的輪廓上勾出金色的花邊。我駐足凝望,天高云淡,赤色的云彩像風吹皺的水紋,在靜謐的湖中漾出一大片金色的水波。我被這平凡的美麗折服了。這時,我感到周身不再寒冷,夕陽不再冷漠,如此熟悉的世界也瞬間煥發(fā)出不凡的魅力───這不就是我心中所向往的遠方嗎!“喜秋晴,淡云縈縷,天高群雁南征……”一首《八六子》,使我感到自己仿佛與千年前的晁補之神交已久,因為這用來形容我的喜悅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我不由得會心一笑。
唉!我之前總是神往世界的多姿多彩,眼花繚亂間遺失了最純粹的感動,以至難了心愿。殊不知,遠方很遠,但也許,它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