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文本閱讀作為閱讀教學的一種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它不同于以往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式,不再是一節(jié)課學習一篇文章,理解一篇文章的中心內容,感悟這一篇文章的人物特點、寫作目的等等,它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打破了課堂與課外的界限,使語文課程更豐富,內容更全面,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作文的素材更寬泛,同時也讓學生學習了更多的習作方法、改變了習作態(tài)度,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自信心。
關鍵詞:多文本閱讀;課堂教學;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7-0083-0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和寫作是血肉相連,密切相關的。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閱讀積累的多少,閱讀感悟和運用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寫作興趣、創(chuàng)作技巧、作品質量。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始終把閱讀和寫作的指導作為教學的重點。
那么,怎樣在多文本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根據(jù)本校學生學習語文及課外閱讀特點,我們進行了多文本閱讀課堂的研究,旨在讓學生在多文本中學會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海量的多文本閱讀成為寫作的強力營養(yǎng)補充,進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1.簡化課內教學,精簡教學課時,引入相關文本,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語文課本中的不少文本對于學生來說,理解并非難題,有些老師經(jīng)常滿堂灌,既浪費了時間,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為保證多文本閱讀的時間,我們選擇了學生比較理解的課文,簡化課堂教學,在保證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相關文本。例如六年級上冊多文本教材的第二組文章是圍繞“愛國”這一主題展開的,有古詩,有現(xiàn)代文,張麗霞老師在上課時組織學生填好發(fā)現(xiàn)的相同之處,緊接著就引導學生找“不同”。小組的討論過程是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過程,在經(jīng)過進一步討論后,各小組找到了幾篇文章的不同:體裁不同,有詩文,有文章。文章結構不同,《走向最高處界碑》由小標題自然分段,其他文章沒有。選材不同,《永久的悔》和《番薯》是從小處著手,其他文章著重抓住人的表現(xiàn)去寫。寫作手法不同,《番薯》一文借番薯表達愛國之情,而其他文章則是通過敘事表達中心??傊?,通過多文本閱讀,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作文的素材更寬泛,同時也讓學生學習了更多的習作方法、改變了習作態(tài)度,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自信心。
2.基于文本特點,擠進課外閱讀,幫助深化主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把同一主旨的文本放于一起,通過群文閱讀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例如五年級《語文經(jīng)典讀本》上冊的第一組5篇文章,主題是“熱愛讀書”,這5篇文章的相同點是,通過具體事例來寫主人公的讀書癡狂。例如:冰心奶奶小時候在澡房里偷看書,把洗澡水都涼透了,母親氣得去撕書;高爾基在工作時,因偷看書,被老主婦用刺棒毒打;劉墉作家高中時在廁所每天翻看洗手臺上的一本《李清照詞集》,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宋詞,這幾篇文章,都是通過具體事例,寫出了文中主人公對書籍的熱愛和癡狂。常敏老師在執(zhí)教組文章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段自己與讀書有關的故事,事例要突出,內容要真實。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jīng)有了好幾年的讀書生涯,再加上范文的引導,學生寫起來也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3.課內教學為點,課外閱讀為面,內外結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通過課內外結合,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學習《錢塘江大潮》一課時,拓展古詩《浪淘沙》和樂維華的《錢塘江》,我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大自然讓我們震撼之余,又讓我們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無限的好奇。我又引領學生閱讀《多文本閱讀語文經(jīng)典讀本》的第一組文章,學生感受大自然這位神奇的魔術師的杰作。先讓學生瀏覽本組五篇文章,找出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學生讀出了黃之水的驚濤駭浪,黃河之水的旋卷沸騰;學生讀出了黃果樹瀑布“帶得風聲如浙川”,有時如一斛珍珠迸發(fā),有時如兩丈白緞飄舞,聲貌動人;學生讀出了錢塘潮后浪推前浪,前浪引后浪,浪拍著云,云吞著浪,云和浪交成一團,水和天相撞在半空的壯觀;學生讀出了湖是一種流動的深情,是生活中沒有被剝奪的一點奇妙;學生讀出了青海湖島上的奇景令人眼花繚亂,讀出了青海湖的島嶼是鳥的樂園。學生所悟這些是這組文章的相同之處,都是在贊美大自然這位神奇的魔術師,這組文章采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寫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試著讓學生仿寫《我的家鄉(xiāng)》同一主題的文章,表達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總之,閱讀和寫作是被揉在一起的兩個面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割舍,無法分離,我們多閱讀,勤閱讀,我們的寫作就會更好,思維才更敏捷,我們的作品才會高于被閱讀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劉會.怎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J].語數(shù)外學習,2014年.
[2]?蘇學習.在課內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5年.
[3]?連賽瓊.找準結合點 促進課內外閱讀的有效整合[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