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高龍
摘 要:高中物理經(jīng)常運用物理量的平均值求解相關問題,如運動學中利用平均速度求位移,力學中用平均力求變力做功等。探討運用平均力求解電磁場中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相關量,體現(xiàn)電磁場中“平均值”方法的解題優(yōu)勢。但要注意,在利用平均值求解電磁場相關問題時,著重突出了“設而不求”的解題思想,即引入該平均值,但是不對其進行求解,這就是該方法的巧妙之處。
關鍵詞:高中物理;平均值;電磁場;變加(減)速直線運動;設而不求
問題引入:如圖1所示,光滑平行金屬軌道abcd,軌道的水平部分bcd處于豎直向上的勻強磁場中,bc部分平行導軌寬度是cd部分的2倍,兩軌道足夠長,將質(zhì)量相同的金屬棒P和Q分別置于軌道的ab段和cd段,P棒位于距水平軌道高為h的地方,放開P棒,使其自由下滑,求P棒和Q棒的最終速度。
解決該類變加速或變減速直線運動問題,可考慮運用平均力的“設而不求”思想來求解相關物理量。
本題求解過程如下:設從P棒開始進入磁場到兩棒都勻速直線運動過程中,P棒和Q棒所受到的平均安培力分別為FP和FQ,由于該過程中,P棒所受的安培力時刻為Q棒所受安培力的2倍,故
FP=2FQ
對該過程中,P棒和Q棒分別運用動量定理得:
FPt=mvp-mv0
FQt=mvQ
對P棒進入磁場前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mgh=mv02
由以上各式解得:vp= vQ=
學會運用平均值思想分析變加速或變減速運動,會讓問題解答更簡便。下面用平均值“設而不求”的思想來對一個問題進行定性分析:
例:如圖2甲所示,兩固定的豎直光滑金屬導軌足夠長且電阻不計.兩質(zhì)量、長度均相同的導體棒c、d置于邊界水平的勻強磁場上方同一高度h處。磁場寬為3h,方向與導軌平面垂直。先由靜止釋放c,c剛進入磁場即勻速運動,此時再由靜止釋放d,兩導體棒與導軌始終保持良好接觸。用ac表示c的加速度,Ekd表示d的動能,xc、xd分別表示c、d相對釋放點的位移,則乙圖中選項正確的是( )
(乙)
解析:兩棒運動過程如下:
第一過程:c棒自由釋放h高度至進入磁場,d棒靜止;
第二過程:d棒自由下落h高度過程,c棒勻速下落2h高度,過程末狀態(tài)c棒位于距離出發(fā)點3h處,d棒位于距離出發(fā)點h處,此時兩棒速度相等;
第三過程:c棒和d棒相對靜止在磁場中自由下落h高度過程,末狀態(tài)c棒位于磁場下邊緣,d棒位于距出發(fā)點2h處;
第四過程:c棒出磁場自由下落,d棒做加速度向上減小的變減速直線運動。
由此,容易判斷A錯B對,但對CD項判斷是一個難點。
下面我們就用平均力“設而不求”思想來驗證這一問題。
假設磁場沒有下邊界,即d棒可以達到勻速狀態(tài),則只需要驗證d棒減到勻速狀態(tài)時所需位移和2h的大小關系即可。設d棒在減到勻速這一過程所受的平均安培力為F,則對該過程運用動能定理得:
(F-mg)x=mv12-mv2
式中v1為第三過程末速度,v為兩棒平衡態(tài)時的速度。d棒在第二過程和第三過程是連續(xù)的自由落體運動,故機械能守恒:
mg·2h=mv12
由以上兩式可得:(F-mg)x=mgh
由于式中的F是安培力在該過程初態(tài)mg到末態(tài)mg之間的平均值,故F 即d棒在第四過程中,出磁場之前未能實現(xiàn)勻速下落,即一直做加速度向上減小的變減速直線運動。D項不正確。 綜述,在中學階段遇到非勻變速(變加速或變減速)直線運動中的相關問題時,如果用常規(guī)方法不能解決,可以考慮用平均量的“設而不求”方法,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文獻: [1]高成軍.動量定理結合平均力思想處理變力問題[J].物理教師,2010. [2]溫清凌.中學物理的平均值[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