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的發(fā)展帶動網絡經濟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傳統消費行為,衍生發(fā)展起來了許多新型互聯網貸款消費模式。本文主要通過對大學生貸款消費教育培訓產品的問卷調查了解大學生互聯網貸款消費情況,找出其貸款消費過程中的問題并提出引導對策,旨在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理性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互聯網貸款;引導對策;教育培訓產品
互聯網貸款消費是一種通過互聯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發(fā)展起來的新型的消費模式,也被稱作為現代消費、合作消費和網絡消費。互聯網貸款消費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像網絡購物、在線教育、網絡游戲、網絡影視等所有的消費方式都可稱之為互聯網貸款消費,互聯網貸款消費是指直接或間接使用互聯網而進行的購買有形商品或無形服務的行為;當然,狹義的互聯網貸款消費僅僅是指經由某些網站或app購買有形商品,即網上購物.近十多年來我國的互聯網快速發(fā)展,“互聯網+”影響下的教育培訓產品涌現市場,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guī)模達到了2517.6億,未來幾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guī)模還將持續(xù)增長。
一、以教育培訓產品為例的大學生互聯網貸款消費的現狀調查
(一)基本情況
本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重慶部分高校400名大學生進行隨機調查,其中回收的有效問卷有390份,有效回收率為97.5%。被調查者中女性居多,占78.57%;被調查的大學生所學的專業(yè)多屬于文科類專業(yè),占74.62%;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大四學生,占61.54%,其次是大三學生,占15.38%。。
(二)調查結果
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發(fā)現,在校大學生2017年有43%使用過網絡貸款或是貸款消費形式,從學生選擇教育培訓的形式看:有92.86%的大學生主要通過互聯網查閱資料,有57.14%的大學生通過互聯網記單詞,其次是進行直播聽課(視頻學習)、APP刷題。目前大學生使用較多的答疑軟件是學霸君、作業(yè)幫、猿輔導;使用較多的英語學習APP是可可英語、金山詞霸、有道詞典;對于大四的學生,更多的開始進行職業(yè)技能培訓,比如對啊網旗下的會計隨身學、教師隨身學,此外還有中公的19課堂、華圖教育、一起考教師、金標尺的事考幫等。從互聯網學習時間看:57.14%的大學生每天用于網上學習的時間在半小時以內,有35.71%的大學生每天網上學習的時間在1-2小時之間,幾乎沒有人每天用三小時以上的時間進行網上學習。從互聯網學習月均花費看:有50%的大學生平均每月用于網上學習的花費在1-50元之間,有7.14%的大學生花費51-100元用于網上學習,有14.29%的大學生平均每月用于網上學習的花費在100元以上,甚至有28.57%大學生沒有用于網上學習的費用。從互聯網貸款消費意愿看:57.14%的大學生認為互聯網教育培訓消費是一種發(fā)展趨勢,但不會取代傳統消費,42.86%的大學生認為互聯網教育培訓消費有較好的發(fā)展,逐漸取代傳統消費。
二、大學生互聯網貸款消費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愿意消費教育培訓產品其實是好事,只是通過互聯網貸款學習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部分不良網絡借貸平臺采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導致其陷入‘高利貸陷阱,侵害學生合法權益,造成不良影響。主要存在問題:
一是消費安全問題:網絡消費在帶給人們極大方便的同時,也存在消費安全問題。比如網上購物所填寫的個人信息,交易時所使用的支付寶等支付工具,都會成為別人覬覦的對象,稍不注意就會造成損失。
二是消費結構不合理:大學生消費欲望逐漸膨脹。71.43%的大學生平均每月通過互聯網貸款消費500元以下,50%的大學生平均每月用于網上學習的花費在1-50元之間,但是有28.57%的大學生從來沒用于過網上學習;可見,大部分大學生存在消費結構不合理,精神追求消費比例偏低。
三是養(yǎng)成非理性消費:絕大部分大學生沒有制定適合自己的消費計劃,有一些同學生追求品牌,偏愛高檔商品,有學生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費,網上花唄、借唄等無利息的提前消費方式。這些非理性消費,不只給大學生的家庭帶來經濟負擔,也易造成大學生形成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起一系列心理問題和行為失當。
三、大學生互聯網貸款消費的引導對策
(一)高校應加強消費風險意識教育
一方面,學校要利用校內網、廣播站、校報等媒介進行網絡消費安全知識宣傳。另一方面,可以開展互聯網貸款消費的相關講座,開設相關課程,通過教學,幫助學生認清網絡消費中潛在的風險,知道遇到風險該如何維權。采用案例分析提高大學生網絡消費的安全防范意識,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引導大學生增強網貸消費風險意識。
(二)家長應營造勤儉節(jié)約的家庭環(huán)境
對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消費觀念與行為,家庭教育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家長除了關心大學生學業(yè)基本情況外,還要多了解日常生活情況,包括消費動態(tài)及思想動態(tài)等,要幫助大學生認清網絡過度消費的弊端與危害,幫助大學生抵制享樂主義與拜金主義的危害;幫助大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計劃。要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營造勤儉節(jié)約的家庭消費環(huán)境。
(三)大學生應自覺養(yǎng)成理性消費
我國大學生的生活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接班人,在網絡消費中做到理性消費,自覺抵制享樂主義的誘惑;在網絡購物時注重商品的實用性,在選擇商品時要提高辨別能力,謹慎選擇合理消費、理性消費。
參考文獻:
[1] 艾瑞咨詢公司.《2017年度數據發(fā)布集合報告》[R].艾瑞咨詢,2017.
[2] 王? 軍.高校學生網絡消費的特點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7(26).
[3] 胡蒙蒙,屈雪晴,任卓維,王勝男.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消費結構的研究[J].統計學與應用,2017, 6(3):351-360.
[4] 孫迎坤,李永平,吳林芳.高校大學生網絡消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7(18).
[5] 魏? 楠.大學生互聯網貸款消費習慣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
[6] 聶文文.高校大學生網絡消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OL].電子商務,2017(08).
作者簡介:
但秀麗(1980-),女,漢族,四川榮縣人,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和消費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