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媛媛 侯臣平 潘曉剛
摘要:針對目前大學生選修課存在的授課效果不佳的問題,設計一種問題導向教學法應用于本科生選修課的教學中。在分析問題導向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基礎上,從問題的設計、教學法的實施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歸納總結了各個階段的特點與實施方法。
關鍵詞:問題導向法;選修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2-0180-02
一、引言
大學生選修課程的設置一方面是為了對必修課的內容進行深化或拓展,力爭避免出現(xiàn)傳統(tǒng)課程滯后于知識發(fā)展的問題;另一方面,選修課的設置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其潛在能力和個性特長的充分發(fā)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于選修課并沒有給予重視,常常出現(xiàn)曠課、遲到、早退或者在選修課的課堂上做必修課的作業(yè)等現(xiàn)象,導致難以實現(xiàn)選修課的培養(yǎng)目標,失去了其設置的意義。因此,通過教學實踐探索,提出問題導向模式的選修課教學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二、問題導向法理論基礎
問題導向式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來說就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學生原有知識、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1]。問題導向教學模式致力于將社會需求的情境與學生在體驗高等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經歷相結合,其目的在于對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進行對比,引導教學活動優(yōu)質、高效的運行[2]??梢姡瑔栴}向導式教學與項目驅動教學、任務型教學等方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均可視為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法。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并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在學習時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方式而獲得[2,3]。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進行結合,以探索問題的方式來調動、引導、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學習任務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學生的學習不僅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引和傳遞,更應該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的過程,通過新經驗和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充實和豐富學生自身的知識和能力[4,5]。
三、問題的設計
在問題導向教學過程中,問題的選擇與設計是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為什么是這樣?答案來自于對教學與學習的核心內容的理解。當安排一個教學活動時,一般先制定預期學習目標,確定后,就要考慮使用什么教學方法以及學生會有什么樣的學習活動,最后要考慮如何來評估和判斷學生所學到的東西。如果對這三個過程的相互關系缺乏理解而進行教學活動,那就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嚴重有害的影響。因此,在問題導向教學中,在問題設計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是什么。比如,最終要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點,讓學生將哪些知識融會貫通,以提高其綜合應用能力。其次,在設計問題時,要明確學生需要獲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出發(fā)設計要解決的問題。同時,設計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動機,鼓勵他們去探索、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用更多的時間來關注學生,審視實際生活中的事情,使得設計的問題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能力需求和崗位任職需求。一個好問題能夠隨著問題解決的進程自然地給學生提供回饋,讓他們能很好地對知識、推理和學習策略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并促進他們的預測和判斷。最后,在問題設計時就要考慮如何對該問題的完成情況進行合理評價,以更好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總之,問題的設計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綜合性,即能夠承載傳授給學生的相關知識和理論;二是典型性,即能夠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極具代表性,可以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三是可行性,即能夠順利實施,難易適中,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
四、問題導向教學的實施
問題導向教學法的流程如圖1所示。
問題導向法教學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合理選擇和設計,令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解決相應的問題,從而實現(xiàn)課程的教學目標。最后,師生共同進行學習總結和效果評價,對問題進行延伸、改進和完善,以滿足后續(xù)教學的需要。基本流程與任務型教學非常相似,同樣可以分為前任務、任務和反饋三個階段。在問題導向教學的前任務階段,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和設計問題,并通過示范或講解讓學生明確問題的含義,同時將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需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講授給學生。任務階段則主要由學生以小組協(xié)作的形式,通過組內探討、分工合作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答疑。反饋階段由教師主導,師生共同對各組解決的問題中表現(xiàn)出的疏漏及優(yōu)勢進行探討,進而在和諧、互動的環(huán)境中自然地實現(xiàn)知識的傳遞、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高,達到讓學習效果在解決問題中升華的目的。同時,也在探討、評價的過程中,對問題本身的內容進行拓展和改進,為以后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改善服務。
五、結論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問題導向教學,要求教師以設計者、參與者和指揮者的角色主導整個教學過程。本文從問題設計方法、教學實施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其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該教學方法對教和學兩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各層次教學實施中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呂貴洲,羅賢全,梁玉英.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應用于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5):156-157
[2]曾敏,徐勁松,等.問題導向型課程設計的實施評價[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11,(3).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林佳一.基于項目驅動的《網絡數(shù)據(jù)庫》課程教學研究[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9):84-85.
[5]張琳.淺析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合作學習模式[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35):141.
Application of Problem Oriented Method in Elective Course Teaching
JIAO Yuan-yuana,HOU Chen-pingb,PAN Xiao-ganga
(a.Colleg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b.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73,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oriented method has been designed in the teaching of elective cours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es,the new problem design and teaching practice methods are discussed.The characters and implementation of each phase are also summarized.
Key words:problem oriented method;elective cours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