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仿華
【教學內(nèi)容】
聽生活中的聲音,寫聲音背后的故事。
【教學目標】
1.用心靈去傾聽,感受聲音背后的情境,并還原情境。
2.嘗試借助聲音的反復來表現(xiàn)感受的變化,表達情感。
3.引導學生關(guān)注內(nèi)心世界,珍視獨特感受。
【教學重難點】
借助聲音的反復,表現(xiàn)感受的變化,表達情感。
【教學對象】
五年級學生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chuàng)設(shè)聲音情境,還原背后故事
1.出示音頻,引導學生傾聽聲音。
2.引出聲音背后的故事。
(1)有沒有聽到你熟悉的聲音?
(2)聽著聽著,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往事,你想起了哪些往事?
3.通過點評,引導學生把故事說清楚,說生動。
(1)說清楚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用上象聲詞,讓表達更加生動。
(3)如果故事很長,就選擇一個印象最深刻的片段說。
(4)說出當時的想法或感受。
4.小結(jié):小小的、轉(zhuǎn)瞬即逝的聲音里,流淌著那么多故事,勾起我們內(nèi)心深處那么多的感受。此時,聲音不光進入我們的耳朵,還進入我們的心中。(板書:由聲入心)這些故事情境,這些內(nèi)心感受,真值得我們寫下來。
5.多媒體出示習作揭示:靜靜回憶聲音背后的故事,細細回味當時的內(nèi)心感受,選擇一個情境,寫一段話,爭取在6分鐘內(nèi)完成。
要求:用上恰當?shù)南舐曉~,能寫出當時的感受。
6.交流與反饋。
(1)指名展示、朗讀自己的習作,全體同學根據(jù)要求評價習作。
(2)教師隨機指出習作中的問題。
(3)小結(jié):我們能還原聲音背后的情境,能寫出自己的感受,那么,我們能不能寫出感受的變化,將感受表達得更加深入呢?
【設(shè)計意圖:由聲音勾起回憶,激起表達欲望,在“靜靜的回憶”中,還原回憶起的情境,寫出當時的感受?!?/p>
板塊二:引導賞析范例,遷移表達方法
1.出示范例,閱讀范例。
“嘎嘣嘎嘣”,客廳里傳來媽媽吃板栗的聲音。我盡力一嗅,似乎有一股板栗特有的甜香味撲鼻而來。我咽了口唾液?!靶男?,作業(yè)寫完了嗎?”門外傳來了媽媽的聲音。
“還有兩個數(shù)學作業(yè)。”“那你快點兒?!?/p>
“嘎嘣嘎嘣”的聲音又一次響起,像小錘子敲打著我的胃。但愿那包板栗沒有被媽媽吃光,我手中的筆不禁快了起來。
終于,作業(yè)完成了,我扔下筆,直奔客廳。媽媽笑著站了起來:“心心,快來吃板栗?!闭f著,把一盤剝好的板栗端到我面前。
原來,媽媽是在為我剝板栗。我拿起一個,放在嘴里,鼻子一酸,眼睛已經(jīng)滾燙。板栗的香甜糊在嘴里,那香甜里,似乎回蕩著“嘎嘣嘎嘣”的余音。
——楊欣怡
2.探究范例,賞析范例。
(1)她幾次寫到聲音?她反復寫到聲音,表達的感受有什么變化?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整理“感受的變化”。
第一次寫聲音,引起了她想吃的感受。(課件出示:引發(fā)感受)
第二次寫聲音,她著急了,感受有了波動。(課件出示:感受波動)
第三次寫聲音,她十分感動,感受升級為感動,升華為情感。(課件出示:升華情感)
(3)小結(jié):此時,聲音就是情感。(板書:以聲入情)
3.引導學生體會“反復”的表達效果。
(1)學生朗讀三次描寫聲音的句子。
(2)相同的聲音,表達了不同的感受。反復,真是魔力無窮啊。其實《我聽見》里也有聲音的反復,一起來讀讀。
(3)小結(jié):慈母的愛,就這樣流淌在反復的聲音中,流淌在作者的心中。(板書:反復)我們也來試一試,讓情感流淌在反復的聲音中,流淌在自己的心中。
4.出示習作任務(wù):繼續(xù)完善作品,爭取在10分鐘內(nèi)完成。習作要求:用反復的方法描寫聲音,試著寫出感受的變化。
5.交流與反饋:
(1)指名展示、朗讀自己的作品,全體同學評價作品。
(2)引導學生賞析作品。
(3)自評。
(4)反饋自評情況,鼓勵學生繼續(xù)完善作品,讓聲音留在心底。
【設(shè)計意圖:通過范例賞析,學生直觀感知表達的方法和效果,并將這樣的方法遷移到自己的習作中,感受有了變化,情感得到升華?!?/p>
板塊三:結(jié)課
能引發(fā)我們聯(lián)想,感受背后的故事和情感的,不僅僅只有聲音,還有其他很多事物,比如一件物品、一個畫面、一張照片等,我們也可以細細回憶事物背后的故事,讓這些事物“入心”“入情”。通過反復等方法,去還原背后的故事,去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