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蕊
摘要:吟誦是按照一定節(jié)奏、韻律和腔調,有感情地吟詠、誦讀古典詩歌的一種讀書方法,是人們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鑒賞和傳播的有效的傳統(tǒng)方式。吟誦要依字行腔,根據(jù)一定的節(jié)奏進行,也要在吟誦時賦予一定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在古詩詞教學中,吟誦還要博采朗誦、歌唱等藝術形式之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吟誦效果。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古詩詞離我們越來越遠,學生們在實際的生活過程中大多數(shù)時候都運用不到詩詞,它逐漸成為了語文科目中單純的一項考試內容,這是不可取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吟誦納入自己的教學系統(tǒng),不斷探究有效的教學方式,以使學生在提高古詩詞吟誦水平的基礎上,提高自己對古詩詞的體悟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
在《唐詩三百首》序言中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明誦讀是學習詩歌的有效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反復誦讀,才能對古詩詞的韻味、聲律、意境等有較好的理解。如何誦讀呢?靠“吟”,也就是吟誦。
現(xiàn)階段,在我國當前的教育教學大環(huán)境下,無論是哪一學科的教學目的都仍然是讓學生們獲得較高的分數(shù)、取得較好的成績排名,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有針對性地進行一系列的教學,考試一般考什么內容,教師就教什么內容,具體到小學語文這一科目也是如此。然而,小學語文古詩詞的考試一般都不會包含詩詞吟誦的相關內容,這也導致了師生對這方面的忽略。但是,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其一定要看到詩詞吟誦對古詩詞教學的作用,不斷探究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吟誦水平。
一、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模仿教學
練習古詩詞吟誦實際上就跟練習唱歌一樣,一開始小學生并不能夠自己進行高水平的吟誦練習,所以就要從模仿開始。在進行這部分的教學時,語文教師一開始的時候一般都是先為學生們簡單講解一下吟誦的規(guī)律,如平長仄短,依字行腔等等,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們一邊吟誦一邊體會。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尚且具有一定的難度,更別說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了,因此,語文教師一開始的時候,可以先利用計算機等為學生們播放一些詩詞吟誦的語音片段,讓學生們模仿練習。舉例說明,當小學語文教師在講到杜甫的詩詞《春雨》的時候,在吟誦教學階段,教師不要單純地告訴學生第一句該怎么讀、第二句該怎么讀等等,教師可以借助于計算機為學生播放配有背景音樂的詩歌吟誦語音,讓學生們仔細體會詩詞中每一個詞語、每一個整句都是怎么誦讀的。在學生們聽了兩三遍以后,就讓小學生們小聲地跟著語音一起吟誦,跟上其中的節(jié)奏,模仿其吟誦的語氣,慢慢地體會到教師所講的吟誦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吟誦水平,已有助于把握整首詩的內容。
二、注重詩意講解,進行情感教學
古詩詞的吟誦并不是單單把詩中的語句讀下來就可以了,小學生在讀的時候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讀出其中的韻味,讓人們感覺到一種美的享受。為了達到以上所描述的吟誦境界,在平時的教學訓練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幫助小學生學會怎樣去咬字押韻以外,還要幫助小學生讀出詩韻與詩情,進而讀出自己對詩詞情感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古詩、講解吟誦技巧的時候,他還需要對其中的文化、情感背景等進行細致的講解,以帶領學生誦出詩歌的魅力。舉例說明,當小學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們練習吟誦賈島的詩詞《尋隱者不遇》的時候,教師可以簡單地為學生們講解一下吟誦技巧,但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對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上。在這首詩中“我”離開繁華都市來到這超塵絕俗的青松白云間來“尋隱者”,向童子詢問時,心情愉快;但得到的回答卻是“言師采藥去”,心情瞬間跌落;最后又被告知“只在此山中”,但具體不知道在哪兒,作者在萌生希望的同時又感到悵然若失。這首詩清楚地向學生們展現(xiàn)出了作者的情感變化起伏,每一句詩都蘊含著作者不同的心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幫助小學生進行理解,使其在吟誦的時候能夠體現(xiàn)出這種情感的變化,最后讓大家感受到作者賈島對真隱者的欽慕之情。
(三)注重競賽練習,培養(yǎng)學生語感
古詩詞吟誦其實跟其他很多知識能力的學習一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并不是說哪位學生掌握了吟誦技巧他就能在一兩天之間使自己的吟誦水平達到很高的程度。小學生需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反復進行科學而大量的練習活動,慢慢培養(yǎng)出吟誦的語感,進而使自己的吟誦水平逐漸地得到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將對學生的吟誦訓練僅僅局限于課堂這短短的幾十分鐘,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們在課下開展一次長期的吟誦競賽活動,給予小學生不斷練習的動力。舉例說明,當小學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們進行完了葉紹翁的《游園不值》這首詩的教學任務之后,語文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們布置一個課下吟誦練習作業(yè),讓小學生們自由分成幾個小組在課下的時候進行組內分析練習,然后小組投票選出吟誦的最好的學生。在下一次語文課的開始,教師要讓各個小組的代表上臺吟誦《游園不值》這首詩,由教師和全班同學對其進行評價,對于讀得最好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類推,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們推薦一些課外的詩詞,讓學生們做吟誦練習。這種競賽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出學生們的練習動力,從而幫助學生慢慢培養(yǎng)出吟誦語感,提高其吟誦水平??傊?,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古詩詞吟誦對于學生們提高詩詞感悟能力的巨大作用,不斷從各個方面出發(fā)探究有效的教學方式,以慢慢提高小學生們的吟誦水平。
四、博采朗誦、歌唱等藝術形式之長為現(xiàn)代吟誦所用
吟誦這種傳統(tǒng)的讀書方式,在近現(xiàn)代曾作為封建落后的文化代表一再受到批判甚至唾棄,中學生在現(xiàn)代教育中長大,對古老的吟誦方法基本缺乏認識,吟誦傳統(tǒng)和實踐出現(xiàn)斷層。要繼承發(fā)揚這門“絕學”,僅僅就吟誦談吟誦,恐怕效果不會太好。因此,在本人的吟誦教學實踐中,我把吟誦和朗誦、歌唱結合起來,博采朗誦、歌唱等藝術形式之長為現(xiàn)代吟誦所用。
吟誦不朗誦、歌唱都重規(guī)發(fā)聲、節(jié)奏和旋律,都給人愉悅感。不同的是:朗誦,是借助眼神、手勢等體態(tài)語言,清晰、響亮地高聲誦讀,是面向大眾的一種表演藝術;歌唱則是根據(jù)一定的曲譜和旋律來演唱,是一種舞臺表演藝術;吟誦主要在于個人的吟,不重表演,從作用上本不為博取他人的觀賞和認可。如果說朗誦和歌唱是為悅人和悅耳,那吟誦是為悅己和悅心。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古詩詞的吟誦教學如果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要想學生學會曼聲長吟,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在吟誦中采納朗誦和歌唱等表演形式之長,加入朗誦和歌唱在體態(tài)、演唱和表演等方面的技巧和手段,不但會受到學生的歡迎,而丏將取得更突出的教學效果。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就曾這樣嘗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以張繼的《楓橋夜泊》為例:
月落/之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吟誦時先確定平仄和節(jié)奏點,然后抓住“月、之、霜、楓、火、城、寺、鐘、船”,配合一定的眼神、手勢、軀干等方面的轉換移動的身體表演,用身體語言讓學生對相應的意象產(chǎn)生相對直觀的印象,既加深記憶,又加強理解。最后,采取合唱的形式,以“二二三”的節(jié)奏分開吟唱。一是教師吟唱“二二”部分,學生合唱“三”的部分,二是分男女聲進行“二二”和“三”吟唱,三是分高低音學生進行“二二”和“三”吟唱,三種形式再用多音部多回旋的形式反復吟唱。在音樂旋律的輔助下,吟詩的效果明顯比以往單一的朗讀和吟誦要好。
參考文獻
[1]陳少松.古詩詞文吟誦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
[2]華鋒.傳統(tǒng)吟誦不新吟誦[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5.1.
[3]王立榮.小學語文課堂古詩文吟誦探析.新課程(小學),2017.(07).28.
[4]徐靜.小學語文課堂古詩文吟誦初探.新課程(上),2017,(01):89.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成果?課題名稱及編號:小學生古詩詞吟誦探究(2018-JKGHYB-1317)
(作者單位:河南省虞城縣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