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露笑
[摘要]目的 比較不同劑量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小兒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肺外并發(fā)癥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肺外并發(fā)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電腦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觀察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劑量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X線攝片陰影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相關實驗室指標[C反應蛋白(CRP)、D-二聚體、乳酸脫氫酶(LDH)、紅細胞沉降率(ESR)]。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X線攝片陰影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CRP、D-二聚體、LDH水平及ESR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常規(guī)劑量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小兒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肺外并發(fā)癥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不僅能夠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還能改善其各項臨床癥狀和實驗指標,值得研究。
[關鍵詞]不同劑量;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小兒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肺外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 R725.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2(b)-0114-03
在臨床常見小兒疾病中,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十分常見,其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復發(fā)率,給臨床治療增加了困難。研究顯示,該疾病主要以刺激性咳嗽和發(fā)熱作為臨床表現,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大環(huán)內脂類抗生素藥物在臨床上使用率較高,但該藥物易增加耐藥性菌株,進而對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而選擇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十分重要[1-2]。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肺外并發(fā)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比較不同劑量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小兒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肺外并發(fā)癥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肺外并發(fā)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精神異常者。根據電腦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4~9歲,平均(6.81±1.82)歲。觀察組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3~9歲,平均(6.32±1.09)歲。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方法
兩組患兒在實施治療前均進行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治療藥物主要為阿奇霉素(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189)、頭孢他啶注射液(開封豫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423),均以靜脈滴注的方式實施治療[3]。
對照組患兒實施小劑量的甲潑尼龍(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727)輔助治療,使用劑量為1 mg/kg,1次/d[4]。觀察組患兒采取常規(guī)劑量的甲潑尼龍輔助治療,使用劑量為2 mg/kg,1次/d[5]。兩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4~5 d。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X線攝片陰影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相關實驗室指標[C反應蛋白(CRP)、D-二聚體、乳酸脫氫酶(LDH)、紅細胞沉降率(ESR)]。臨床治療效果的判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具體如下。①顯效:患兒經治療后,其呼吸道癥狀完全消失,且經X線攝片和肺部體征可見發(fā)熱和陰影消失;②有效:患兒經治療后,呼吸道癥狀發(fā)生較為明顯的改善,經X線攝片和肺部體征可見陰影面積縮小,發(fā)熱癥狀完全消失;③無效:患兒經治療后,上述指標均未發(fā)生改變或加重??傆行?顯效+有效[6]。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X線攝片陰影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兒相關實驗室檢查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CRP、D-二聚體、LDH水平及ESR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肺外并發(fā)癥在臨床中的發(fā)生率較高,其具有病情發(fā)展迅速的特點,能夠在短時間內累及肺組織,易引起肝腎功能異常、閉塞性氣管炎癥和壞死性肺炎,病情嚴重者還可發(fā)生死亡,因此早期進行治療十分必要[7-8]。
目前臨床上對于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肺外并發(fā)癥的治療主要以抗生素藥物為主,但由于我國抗生素濫用現象不斷增加,進而導致其治療效果不佳,且病情反復發(fā)作,易增加多系統(tǒng)功能損傷概率,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9-11]。甲潑尼龍為臨床十分常見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通過靜脈給藥后能快速發(fā)揮作用,起到局部抗炎的效果,且機體代謝過程不需要進行肝臟轉化,能夠有效降低一系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研究顯示,采用甲潑尼龍藥物治療,能夠使患兒全身炎癥反應水平下降,同時能夠使其呼吸道和肺泡水腫得以消除,對局部分泌物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在短時間內使患兒的氣道堵塞癥狀和通氣功能得到改善[11-15]。
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X線攝片陰影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CRP、D-二聚體、LDH水平及ESR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常規(guī)劑量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小兒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肺外并發(fā)癥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不僅能夠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還能改善其各項臨床癥狀和實驗指標,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參考文獻]
[1]林志雄,王開梅,陳江,等.不同劑量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小兒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肺外并發(fā)癥療效比較[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7,37(7):639-642.
[2]宋憲蓉,杜宇哲.糖皮質激素在兒童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6):888-890.
[3]盛瑤.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短療程輔助治療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48例療效觀察[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3,27(1):65-66.
[4]林泳,王明華,顧佳芳.吸入及靜脈用糖皮質激素輔治兒童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觀察[J].江西醫(yī)藥,2016, 51(11):1237-1238.
[5]楊挺.小劑量激素輔助治療小兒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刊,2014,49(1):85-87.
[6]馬曉鵬,郝婷婷,郝莉霞,等.兩種劑量甲潑尼龍輔助二聯抗生素治療小兒RMPP合并肺外并發(fā)癥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7,39(17):2607-2609.
[7]楊勇,吉朝利,劉艷,等.不同劑量甲基強的松龍治療兒童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對照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 42(7):890-892.
[8]周文芳,蘆愛萍,鄧鯤.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術在小兒難治性肺炎治療中的價值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1):2039-2041.
[9]曹效紅.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6, 22(12):1745-1748.
[10]葉明勇.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北方藥學,2016,13(12):147-148.
[11]楊俏文.甲潑尼龍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43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6,25(5):107-108.
[12]劉開云.分析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1):151-152.
[13]魯雅雯.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7,15(10):89-90.
[14]何燕,花曉薇,楊婷.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0):66-68.
[15]許建平.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23):69-70.
(收稿日期:2018-09-08? 本文編輯:任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