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慶
一生中總有一個時段,很想封閉自己。
把身體禁錮在家里,不跟外間接觸碰撞。刮風下雨,一律不去管它。
一只電話,一部電腦,外間的一切成流量進入,這流量完全單方面可控。
封閉自己是為了給自己做減法。往日的生活,無法再入眼和延續(xù),就此打包,成了明日的垃圾。
首先減衣物,塵世行走,一定要那么多行頭嗎?三四套換洗已經(jīng)足夠,其他的或者入了儲物柜留待來年,說不定屆時呈現(xiàn)出來有歷久彌新的效果;或者包好貼了標簽寄往更需要的邊遠地區(qū)。
再減食物,過油,過甜,強烈刺激味蕾的,統(tǒng)統(tǒng)刪除。
冰箱空空如也,完全成了與世隔絕的幫兇。
封閉同時延續(xù),延續(xù)精神的載體和走來走去的底氣。
這底氣的支撐就是靠一道叫吞拿手餅的食物。
主料只有三種:吞拿魚罐頭,面包片,生菜。配料一種:黃油。
方法更簡單。罐頭開啟置常溫,扯碎。面包片切掉四邊,用保鮮膜包裹,加力壓成餅狀。
生菜盡量保持整張模樣。然后平底鍋低溫煎少許黃油,面包片烙30秒,翻面再烙20秒。
置一片生菜,取吞拿魚少許。包裹后,用牙簽固定即成。
不要松軟的面包片,強烈施以外力,以為是一種摧毀,卻成就一實體,節(jié)省空間。
最重要是面餅少煎黃油,焦香溫暖俱全。而且面包片不甚新鮮時,制作起來仍然無礙。
于是很多東西都不同了。無關(guān)的東西游離出來,那條做披肩無神髓、做桌布過分厚重、做窗簾尺寸又不對的香云紗,用它來裹了那些垃圾,一起離開自己,這樣的過程,感覺前路被照亮。
曾經(jīng)以為會自虐地經(jīng)歷只有面包加水的蒼白自閉生活。吞拿魚罐頭,在這里,不是魚和罐頭的意思,而是“生活的鹽”的意思。
鹽提百味,自閉也燦爛。
這種生活過了多久?3天5天不論,提前釋放也不覺愧疚。
再出來,開放自己,身心都輕如雀燕,最大成果是感覺物欲低了不少。
生活不需要香云紗,每面對略略心動的物品,翻翻看看,心里都想會不會成為明天的垃圾?然后物欲就地解散,穿過商圈,露出成功的光芒:你們可以摧毀我的視覺,但是不能摧毀我的錢袋。
最后的結(jié)果是豐富了銀行賬戶里的數(shù)字,經(jīng)濟低迷,好自為之。
摘自《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