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翠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153-02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經(jīng)常采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它是教師運用提出問題的手段,通過誘導學生回答和處理學生答案,達到學習知識、鞏固及運用知識、檢查教學、促進思維、培養(yǎng)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方式。良好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交流,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
一、問題設計的目標要明確、內(nèi)容要有針對性
課堂問題的設計要依據(jù)教學的需要,以教學目的為指南,按照教學程序和課堂結構用心設計,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安排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設計的問題應該有表及里,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緊扣,體現(xiàn)知識結構的嚴密性、科學性和條理性,將新知識通過巧妙的提問,循序漸進地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感到層次清晰,主動參與。例如,在新目標八年級上冊Unit 9When was he born? Section A部分的講授中,我的教學步驟是這樣安排的。首先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聽一首周杰倫的歌曲,然后進行類似的對話:
T:Do you know who sings the song?
S1:Jay Chou .
T:Right . How old is he? Do you know?
S2:He is thirty years old .
T:Excellent . When was he born?
S3:He was born in 1979 .
T:Jay Chou is a famous star . Can you list international stars you know ? 進而引出本課句型When was he born ?
二、問題設計的角度要新穎,注意提問的技巧和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也是影響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使學生思維活躍,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中時必須注意問題的趣味性,以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為切入點。中學生的求異心理特別強,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設計的問題就應既考慮學生學習和社會生活的層面,又要抓住熱點、把握興奮點,使學生的有效思維得以開發(fā),做到既想說,又有話可說。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緊扣教學目標,靈活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千方百計地設計出巧妙的問題,盡量引導學生利用生活原型,以獲得充滿生命力的英語知識,體驗英語創(chuàng)造的無窮樂趣。也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器官參與訓練和記憶,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也樂于參與和接受。
在重視課堂提問的同時,掌握一些必要的提問技巧,把握提問的策略又能夠使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堂教學之初,學生的注意力還不太集中,思維還未啟動,教師應精心設計一系列與本堂課程有關的問題,由淺入深,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從而把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上來。但是,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注意力會有所分散,這時再巧妙設置新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轉入新的學習內(nèi)容。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不失時機安排提問,就會加深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集中學生注意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很快掌握所學內(nèi)容。
三、問題設計要關注個體差異,注意課堂提問的反饋
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素質(zhì)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zhì)為宗旨的教育?!痹谝粋€班里,學生的智力水平、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學生對問題的接受能力也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必須關注個體差異,在課堂提問時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應對學生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能力較強的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中等的學生產(chǎn)生興趣,能力較差的學生掌握方法,讓每個人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提高與發(fā)展。教師如果僅僅面向表達能力較強或?qū)W習成績突出的學生進行提問,只會使大多數(shù)學生產(chǎn)生不滿和厭學情緒,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對學科喪失興趣。學生的智力、知識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應速度有快有慢,我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嘗試著按學生英語學習的不同程度分層設計問題。讓比較聰明的和自信的學生回答稍難一些的問題;讓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勵和幫助的學生回答稍容易的問題。這樣,程度好的學生會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認為還有很多知識要學習;程度相對滯后的學生會對英語的學習越來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經(jīng)過近幾年的大膽嘗試和探索,我的課堂充滿的激情和活力,學生回答問題是情緒高漲,課堂效率不斷提升,教學成績也蒸蒸日上。
四、問題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則是決定學習成敗的關鍵。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當教學內(nèi)容引起學生興趣時,學生學習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對語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盡量根據(jù)課程自身的特點,巧妙地利用教材,尋找合適的切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引導性、啟發(fā)性的問題或者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引起他們強烈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每一個學生的大腦都興奮起來,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質(zhì)量。
教師提問后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是教師課堂提問的重要策略之一。問題的類型和難易程度決定了所留思考時間的長短。許多教師在提問之后,給學生所留的思考時間往往時間短暫,若該生回答不出,教師就自己回答,或讓其他學生回答,或?qū)栴}又重新組織再次提問。由于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卡殼,回答的難度也會加大,為此,學生就會放棄機會,以至于對英語產(chǎn)生厭倦心理;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傾聽,并要及時做出相應的評價。不論學生回答如何,我們一定要給予鼓勵?;卮鹑艉芡暾?,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若學生回答的不對,教師不能消極的予以否定,而應用積極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所做的勇敢,應及時幫助該生分析錯在哪,耐心啟發(fā)以找到答案。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美國教學法專家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一個經(jīng)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提問,往往能夠撥動全班同學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
本文系2018年度扶溝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中學生英語學習困難成因與對策研究》(fgjy1803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