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霞
(河南省開封市夏理遜小學,河南 開封 475000)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美術新課標的實施,美術作為藝術的一種,已經成為學生對美、對藝術進行感受的重要途徑。在新媒體背景下,基于體驗式美術教學方法,使小學生能夠在生活體驗中體驗、發(fā)現(xiàn)美術的美,使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通過探索,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第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缺乏明確的地位。新課標要求小學美術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對新事物的接受進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的學習,導致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被動搖,不能滿足美術教學的要求。第二,小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將美術作為“副科”,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缺乏重視,甚至部分學生在美術課堂寫作業(yè)等,由于傳統(tǒng)美術課堂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迫切要求通過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建小學生能夠參與其中的體驗式教學課堂。第三,美術課堂缺乏人文主義精神。小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可以獲得美的感受,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然而,現(xiàn)階段小學美術課堂中人文主義精神缺乏,教師更多的關注美術知識的傳授,對于小學生的心理感受、情感培養(yǎng)等重視不足,從而影響了美術教學的效果。
第一,多媒體背景下小學美術體驗式教學體現(xiàn)了美術教育的本質要求。美術作為藝術的一種,要求學生通過藝術的眼光對認識生活、世界與未來,使自身的情感、思想能夠通過美術技巧得以表達,進而使自身美術素養(yǎng)提高。多媒體背景下,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通過體驗式教學方式,小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利用不同的手段、表現(xiàn)方法等進行創(chuàng)作,對自身的情感進行表達,傾訴自身的心理感受,使自身審美情趣提高。體驗式教學中的情感與知識的融合體現(xiàn)了美術教育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本質要求。第二,多媒體背景下小學美術體驗式教學與小學生的認知要求相吻合。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處于成長期,可塑性比較強。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小學生的情感越來越穩(wěn)定,并且構建獨立的性格,開始對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但是小學生的意志力還不夠,長期的學習興趣并不容易保持,因此,美術教學中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通過體驗式美術教學方式,營造積極快樂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小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生美術學習的主動性。第三,多媒體背景下小學美術體驗式教學滿足教師教學要求。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不但小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同樣受到影響。而體驗式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體驗式美術教學內容的設計,吸引小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師能夠體會到學生的進步與快樂,從而使教師寓教于樂的要求得到滿足。
第一,通過多媒體手段對體驗式美術教學內容進行充分設計。新課標要求小學美術的學習探索性與綜合性加強,小學美術課程需要緊密聯(lián)系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提升小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審美能力。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合理設計體驗式美術教學內容。小學美術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基于情境法引領小學生進入課堂內容,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在老師的引導下,小學生把情境問題向假設進行轉化。小學生利用生活常識、已有知識等針對老師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將小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小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假設問題開展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通過多媒體環(huán)境引導小學生確認并且擴展得到的結論以及方法。通過多媒體手段一方面指導小學生的美術課堂學習,另一方面豐富體驗式教學內容。第二,通過多媒體手段實現(xiàn)體驗式美術教學中師生角色的定位。通過多媒體手段,小學美術教師在體驗式美術教學中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yōu)橐龑д?,體驗式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啟發(fā),對學生的個性成長給以關注,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進行營造。與此同時,在多媒體背景下,小學生美術學習從被動接受向主動學習進行轉變,確定體驗式美術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小學生對美術知識進行獲取,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小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更新美術知識,從而真正成為美術課堂的主人。第三,對良好的體驗式教學環(huán)境進行營造。小學體驗式美術教學過程中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手段對活潑的美術課堂氛圍進行營造,在美術課堂上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無疑能夠激發(fā)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營造具有活潑性、實踐性的體驗式美術課堂范圍,為小學美術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