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博雅
(武漢傳媒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格式塔一詞來自于德文Gestal的音譯,在德文中該詞指形狀、形式、方式、實質(zhì)。20世紀初的德國心理學家受理性主義哲學和胡塞爾現(xiàn)象的影響創(chuàng)建了格式塔心理學,這一心理學主張知覺高于感覺的總和,強調(diào)經(jīng)驗和行為的整合性。
格式塔的基本理論認為:知覺是有結構,有組織,有聯(lián)系和內(nèi)在意義的一個整體,當人們看到一個物體時,人們無需將這個物體分散開來一個一個作分析然后再組合成一個整體做出判斷,實際上當人們在看到一個物體時就能夠直接整體把握事物的知覺結構。格式塔心理學家用“場論”和“同型論”來解釋這個理論?!皥觥弊鳛橐环N整體存在決定每個組成部分的性質(zhì)變化,“同型論”認為意識、行為與大腦的生理過程等同,心理活動與大腦間有對應性。
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惠特海默提出了一些視覺的組織原則:
即指視覺中呈現(xiàn)的“圖形”和“底層”之間的關系,實際上也就是主體與背景的關系。即當人觀看事物時,一部分會成為主體,其余的便成為背景來承托主體對象。主體對象輪廓清晰、顏色鮮明、面積較小、離觀看者較近,背景則較模糊,且離觀看者較遠。圖底原則是一種主體與背景圖片組織搭配的關系,無論在怎樣的搭配中,主體圖形要能夠明確的從背景中凸顯出來。很多APP界面的啟動界面中都用到了這個原則,例如UC瀏覽器、酷云閱讀、QQ空間的啟動界面,都利用了背景襯托了主體圖像,很好的利用了圖底原則。
在界面設計中,根據(jù)圖底原則,要分清“圖形”和“底”的責任,突出圖形也就是知覺對象,同時背景不能太過于復雜。背景大多大面積的使用純度較低的顏色或是在色相環(huán)中相鄰的統(tǒng)一色系的顏色,避免使用鮮艷的、對比強烈的、搶眼的顏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將知覺對象從背景中脫離出來、更好的承托知覺對象。格式塔理論的圖底原則用于設計中的文本、色彩等各個方面,良好的運用圖底原理會使得設計更加的細膩和深入人心。
鄰近原則是指在空間上隔離比較近的圖形容易被人看成是一個整體。相似原則指的是在顏色、形狀等外形相似的圖形容易被人劃分成一個整體。鄰近原則和相似原則實際上都是指人們會自主的簡化知覺對象,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的眼睛能夠自然傾向于把任何一種刺激對象,看成是已知條件所允許達到的最簡潔的狀態(tài)。依據(jù)這兩個原理,設計者在設計中將部分文字和圖片刻意的放在鄰近的位置,用戶便會自然的認為這部分文字和圖片是一起的。因此,利用用戶的這種視覺習慣,設計師應當將功能、內(nèi)容相近的圖片、文字、按鍵放在一起,或是用相同類型的設計風格表現(xiàn)給受眾。例如在qq郵箱的APP界面設計中,設計師利用字體的加粗功能,將未讀的郵件標題加粗,這樣用戶也會自動的根據(jù)字體的粗細區(qū)別,將已讀和未讀的郵件分為兩組。
根據(jù)格式塔的封閉原則,首先可以認識到一個封閉的圖形在與其他圖形混合時往往拒絕解釋且缺乏相容性,其次一個結合的好的完整圖形在給觀察者留下印象后會一直出現(xiàn)在觀察者的頭腦中并且會反復出現(xiàn),因此一個開放的圖形則有自求完成一個完整圖形的趨勢從而獲得穩(wěn)定性,以形成封閉的感覺。
格式塔的連續(xù)原則是指,在按順序組成的有規(guī)律的圖形中,如果加入新的成分,人們則容易有意的將新加入的圖當成原來的圖形的延續(xù)。觀察者在觀察一個事物時,他們的意識會根據(jù)事物已有的規(guī)律在視覺、聽覺、位移上進行一定的延生,并將延生的部分和原有事物結合為一個整體。
在APP界面設計中對連續(xù)原則使用最常見的便是cover flow設計,cover flow是蘋果首創(chuàng)的將多首歌曲的封面以3D界面的形式顯示出來的方式。在這種設計中雖然界面兩邊的內(nèi)容沒有完全顯示出來,但是用戶卻能連貫的將露出來的內(nèi)容邊緣與正在閱讀的內(nèi)容輕易地聯(lián)系起來,明白在邊緣顯示的部分還有相關內(nèi)容,并且了解該如何閱讀到下一個內(nèi)容。
設計師以視覺媒體為載體用視覺語言向用戶表達設計師自身的意圖和思想,格式塔心理學理論對視覺設計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探討了格式塔心理學理論的含義,同時針對APP界面中的相關運用進行了具體分析,可供APP設計師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