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
1.語文互動模式較為單一 在當前的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與學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基本上都是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雖然這是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的一項較為有效的措施,但是,對于不善言辭的學生而言起不到太大作用,由于這種類型的學生會存在怕自己組織不好語言被人嘲笑的心理,大多都不該舉手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最終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的始終是那幾名同學,而大多數(shù)學生的想法老師難以進行了解,因此,這種單一的互動模式,對于學生學習知識上發(fā)揮不出其作用,難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2.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 部分學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興趣較低,在初中時并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進入中職學校后,容易產生懈怠心理,對于語文學習也不能夠充分重視學習,缺乏動力,再加之語文基礎較差,錯別字、病句等問題嚴重。部分學生會認為中職學校的教學重點是增強技術類教學,所以學生對于語文這種技術性不強的學科,難以提高學習興趣,甚至有的學生將語文課堂當成聊天、休息的場所。
3.教師與學生的錯誤認知 當前我國部分中職院校中,部分教師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仍然秉持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觀念,再加之由于經費限制,部分中職語文教師難以得到進修機會,落后的思想觀念不能夠得到及時的扭轉,也難以對語文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對于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中職學生來說,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心理都可能會存在偏見,認為該部分學生素質較低,應當學好專業(yè)技術,不需要探討語文知識。由于學生與家長對中職院校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差,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是不愿意就讀中職院校,對中職院校有一定的抵觸心理。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學習能力較差,難以升上高中的學生,甚至也存在一些自暴自棄的學生。部分學生的心里會感到自卑,會對學習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能力較為薄弱,進行學習時會感到困難,不知所措,長此以往的發(fā)展下去,會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再進行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將會使得學生缺乏學習自信心或者是自暴自棄。
1.針對于學生的喜好構建互動模式 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師,應該多對學生進行一些了解,在授課前后多多對學生感興趣的方面進行相應地詢問,這樣才能夠將學生的喜好與教學內容建立良好的聯(lián)系,如在講距離我們比較久遠的文言文、古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尋找一些與之相關的視頻及音樂,也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當前較為流行的古風類型的歌曲,如《風箏誤》《半壺紗》等,讓他們通過音樂來體會古詩古文的韻味,從而將他們帶入到學習的氛圍中。在對現(xiàn)代文進行講解時,會涉及到一些國外的小說或者文章具有較強的情景風格,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師對每一個小組進行角色的分配,讓學生進入到小說的角色之中,通過這種小組活動不僅達到互動模式的目的,還能幫助學生對文章中人物真實想法進行更好的了解與理解。在當前的很多歌曲中都是通過古詩來改編的,如《但愿人長》《虞美人》等經典歌曲都是通過古詩而改編的,并受到了大眾的傳頌,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所學的古詩通過歌曲改變的形式,將自己喜歡的音樂填入到古詩之中,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意音樂與古詩的情境相適宜,以幫助學生能夠更好的將自己的才能進行充分的發(fā)揮。那些對朗誦較為喜愛的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更加容易與教師形成互動,教師可以將具有這種優(yōu)勢的學生分別分派到各個小組中擔任小組長,讓他們帶動那些不善言辭的學生計入到小組活動之中,并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促使他們能夠提升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2.轉變教學觀念,謹記以生為本 深刻領會“教”與“學”的真諦,有教與學有機結合觀,真正認識到“教”就是激勵、引導、參與互動。“學”就是學習主體在有效的激勵、引導下,積極高效的自學、互動、發(fā)展的過程。轉變教育理念,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由學生管理者、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學生發(fā)展的引導者。徹底打破“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陳舊觀念,實現(xiàn)課堂主角的轉換。
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課堂上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關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到教師喜歡自己,要學好這位教師所教的課。善于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吝嗇贊美的語言。課堂上對于學生提出的每一種回答,都積極地給予評判,努力地發(fā)現(xiàn)閃光點,并大加表揚。久而久之,就能促使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的人際關系,學生也能輕松、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3.注重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新課標》指出:“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苯處煈鶕?jù)語文教學內容的需要,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讓語文課“活”起來。教師可以舉辦辯論賽、詩歌朗誦會、讀書交流會等實踐活動,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多元化發(fā)展,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春游、秋游,通過參觀自然風光、名勝古跡,讓學生從中學習一些與自然、社會、人文等相關的語文知識。通過課堂內外語文實踐活動,順利推進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進中職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結語:總而言之,在新的形勢下,中職教師必須自覺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互動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從根本上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趣味性,以促進中職院校語文教學質量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