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榮
初中階段,是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簡單的“教書”,缺少了“育人”的輔助,學生的內在精神品質培養(yǎng)將出現漏洞。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必定涵蓋了人文內容,英語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實則也是在向學生傳遞著一種文化,弘揚著一種精神。在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初中英語教學也在逐步開始轉型。
開展人文教育是初中英語新課標的要求,其中強調初中英語教學應該本著培養(yǎng)其各項素質綜合發(fā)展為原則,在此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學生的成績或是知識掌握情況,而且要讓學生在此學習過程中思想道德品質得以提升,擁有高尚的情操。素質教育也要求各科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緊緊圍繞著素質教育進行,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前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德是放在首位的。因此,英語教師要嚴格按照新課標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將人文素養(yǎng)滲透到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對于學生來說,初中階段正是其形成良好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起步階段,如果此時教育出現缺失,其日后的性格發(fā)展及其綜合發(fā)展將會受到局限。英語學科本身就涵蓋著強大的人文底蘊,有著深刻的語言內涵,在課程教學中,各單元設置更是教育開發(fā)者智慧的結晶,有著深厚的教育意義,能夠讓學生在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的同時領悟很多道理。而英語教師若能在原有教育方式的基礎上,融入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模式,對于初中生內在品質的提升以及抽象情感世界的形成、良好學習態(tài)度的保持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1.豐富人文素材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塑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必須要保證教師能夠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充分關心和尊重學生,并不是只用成績來衡量每個學生。要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教師的關心,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人文精神。另外,要充分利用英語教材,不斷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在很多教材佳作中,都深有這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文化意識,這些都是學生在人文教育中的榜樣和學習的依據。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在實踐中滲透人文教育。
2.創(chuàng)設人文情境 首先,需要英語教師不斷擴展文本知識,這樣能夠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文本語言知識,并且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促使學生培養(yǎng)自主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感知能力。其次,教師需要給學生帶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更加適合學習和和諧交流,在這種環(huán)境下,促使學生人文潛能的開發(fā)。研究表明,針對教學中的語言學科,其中包含英語在內,只有充分保障了語言交流,才能夠體現出學習的意義。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必須要在基本的授課之上,加強對學生的對話教學,增強他們的對話體驗。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學習情境設置中,教師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將其人文情境創(chuàng)設作為重點,并且在教學全過程中,將學生人文潛能的激發(fā)作為重點。立足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并且要促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要采取多種形式來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例如舉辦師生討論,或者是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開展有效閱讀 閱讀訓練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有效促進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
首先,在開展閱讀訓練中,可以采取集體閱讀的方式,這樣能夠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英語能力。在自主閱讀中,常常會碰到一些生詞和偏詞,這個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實施小組合作的方式,或者是利用演講比賽,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他們參與的熱情。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在合作閱讀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先對教材進行內容的搜集,之后利用互聯網,對教材中一些隱藏的知識進行搜集,然后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成果的整合和展示。
其次,在閱讀教學之后,必須要做好相應的交流工作,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溝通和交流中,不斷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在閱讀之后,鼓勵學生采取多樣化形式,展現自己的閱讀成果,并且能夠掌握一些課外的相關知識。例如,在閱讀資料的選擇中,《奧黛麗·赫本》和《海蒂》等,這些讀物都比較適合初中生,對于他們閱讀水平的提高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
最后,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做好教材內容的使用,又要充分利用課外的資料內容,因此,教師必須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當前,新課程改革正若火如荼地開展中。教學需要提高學生主體意識,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促進學生整體的發(fā)展。在當前我國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利用教學活動,充分滲透人文素養(yǎng),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