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師不斷增加,成為大學教師隊伍的生力軍,是教書育人的主體力量。高校圖書館應該是青年教師立志成才的助推劑,為青年教師的信念樹立、教學科研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幫助,成為廣大青年教師的精神家園和資源寶庫。
關鍵詞:青年教師;高校圖書館;服務
對于高校青年教師這個群體而言,理想信念的作用尤為重要,關系著青年教師能否在課堂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也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教師標準中,把“有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
近年來,據(jù)《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截至2017年底,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職工244.30萬人,比上年增加3.82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63.32萬人,比上年增加3.13萬人,且增加的教師中大部分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青年教師已占到了高校教師總人數(shù)的60%以上。青年教師與學生年齡接近,與學生接觸較多,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更直接,他們的思想素質與政治方向,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yǎng)。
服務青年教師的成長和進步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使命。目前,青年教師是全民閱讀的生力軍,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些教師忙于教學、科研工作,除了專業(yè)書籍,其他領域的書籍幾乎從不接觸,更談不少深讀細讀;輔助管理崗位的青年教工更是缺乏讀書的動力和目標,既不會從浩瀚書籍中去了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更不會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和品德。閱讀單一,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功利性和實用性閱讀在教工普遍存在,從事專業(yè)教學工作的青年教師只求在本專業(yè)有所進步,缺乏對“讀書即是立德”的認識,把完成教學科研任務作為讀書的唯一目的,缺乏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無法實現(xiàn)育人與教書同步。
一、信念始于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閱讀是人們汲取知識、獲得智慧的基本方法,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歷史和發(fā)展文明的基本途徑。一個人閱讀的力量,決定個人學習的力度、思考的深度、實踐的寬度;所有人閱讀的力量,決定國家文化的內涵、精神的彰顯、創(chuàng)造的能力。在文化激蕩、思想交鋒、價值碰撞、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我們需要用閱讀打牢國家文化根基,用閱讀造就民族心靈高地,用閱讀提升人民精神氣質。
青年智,則國智,青年強,則中國強,青年有夢,則中國有望。圖書館是高等院校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資源儲存地和信息提供者,也是全體師生最主要的閱讀場所和心靈家園。大學圖書館以傳播文明、服務師生為己任,讓青年人的“中國夢從閱讀開始”,青年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充分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歷史滄桑,才能教導大學生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才能把個人對事業(yè)的追求融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想;才能夠凝聚廣大青年教師力量。
二、圖書館為高校青年教師的服務應建立在專業(yè)、職業(yè)的理念之上
專業(yè)和敬業(yè)是圖書館事業(yè)成功的內在動力,隨著高校青年教師的不斷增多,他們深厚的教育背景,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對科學研究的不懈努力,都對圖書館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和復雜的要求。圖書館人須心存對事業(yè)的崇敬之情,對青年教師的尊重之情,以高度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服務于青年教師的進步,服務于高校的發(fā)展。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高校圖書館不能滿足于當下,更不能因循守舊,以當前高校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為契機,以不斷滿足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的需求為目的,以國內外優(yōu)秀圖書館為榜樣。在總結本館經驗的基礎上,充分了解青年教師的閱讀品味和科研需求,努力探索新路徑、尋找新思路、借鑒新經驗、采取新舉措。
高校圖書館的特色就在于它能夠幫助讀者識別信息需求、定位檢索信息、利用評價信息,從而使讀者有效地尋求、利用和再創(chuàng)造信息;同時做到對信息的隨時隨地訪問, 提供學術交流的物理空間, 鼓勵和推動將閱讀作為一種終生學習的行為,幫助學生、高校和國家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因此在當下和未來的發(fā)展中,高校圖書館都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在服務理念、服務方式上體現(xiàn)動態(tài)適應性。以最大的熱情服務于師生,是圖書館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圖書館踐行“中國夢”的基礎。
三、創(chuàng)建學習型圖書館,注重“個性化”服務
圖書館是高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支撐,在高校和圖書館業(yè)中均應扮演引領管理模式和技術手段革新的角色,創(chuàng)建學習型圖書館是網絡背景下順應數(shù)字圖書館發(fā)展和滿足各學歷讀者深層次寬口徑信息需求的必然要求,特別是以為青年教師“個性化服務”作為服務模式新方向,對資源數(shù)據(jù)庫以及各類硬件、軟件構成的資源信息服務平臺要熟練掌握。改進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效能,就是要求圖書館要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提升辦館水平,不再單純以文獻數(shù)量的多少來衡量,而是把服務于高校和師生教學科研的水平作為衡量圖書館成就的標準。
當下“人性化”和“個性化”服務為高校圖書館所普遍提倡,這是基于新時期“以人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和計算機網絡的普及而出現(xiàn)。青年教師對未來的愿景是多元化的,在教學科研中對于信息資源在使用目的、獲取方式、交流場合上體現(xiàn)出很強的差異。尊重青年人的夢想,才能助力他(她)們?yōu)閴粝肫鸷?。因此高校圖書館以“人性化”為服務理念,以“個性化”為服務手段,兩者結合才能幫助青年教師打開啟教書育人夢想之門。
改善閱讀環(huán)境,吸引青年人走進圖書館;倡導“多讀書、讀好書”,提升青年教師的閱讀素養(yǎng);基于專業(yè)及學科層次的差異,以校園網為平臺,建立個體的“My library”,實現(xiàn)個性化信息檢索、信息推送和智能化資源共享。隨著智能互聯(lián)網移動終端在校園里的廣泛應用,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可嘗試開發(fā)針對面向青年教師的差異化APP應用程序,讓館藏資料流動起來,使讀者對獲取信息資源更加便捷。
高校圖書館員應在專職工作中能不斷突破和創(chuàng)新,注重與青年教師的交流溝通,積極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誠懇交流、互相協(xié)作,針對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的實際需求,不斷在文獻資源采購、服務方式方法、館藏配備等方面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館員和教師之間的分享與合作。
四、兼顧圖書資料與電子(網絡)資源的綜合利用
電子(網絡)資源具有數(shù)量龐大、增長迅速,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傳輸速度快、共享程度高、使用成本低等特點。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已經習慣于通過大學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庫里獲取最新最全的科研資料。各高校圖書館都大批量的購買國內國外網絡資源和文獻數(shù)據(jù)庫,以齊魯工業(yè)大學圖書館為例,先后購買了中國國家圖書館CALIS、文獻中心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CASHL文獻中心、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文獻檢索、Open Access Library(開放存取資源圖書館)、PubMed Central(生物醫(yī)學和生命科學期刊文獻全文數(shù)據(jù)庫)等三十二種中外網絡資源庫,以及中國知網(CNKI)總庫、萬方數(shù)據(jù)知識服務平臺、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NextLib文獻資源庫、工程索引(EI)、劍橋大學出版社電子期刊回溯庫(1770年-1996年)、EBSCO外文全文期刊等三十七種中外電子資源數(shù)據(jù)庫。這些館藏建設都為青年教師掌握第一手專業(yè)資料、掌握最新專業(yè)動態(tài),獲取完整專業(yè)信息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藏書量是反映高校圖書館建設發(fā)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國高校教學評估中又把圖書館總藏書量和人均藏書量作為衡量本校圖書館的唯一硬性標準。實際上,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在當下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中,電子資源平臺的建立和擴充已經成為所有圖書館建設的新方向,這是新時期適滿足高校教師科研教學需要的必然途徑,電子文獻的保有量必然成為高校圖書館館藏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師理應對圖書館工作提供必要的協(xié)助和,他們所獲得信息資源的量和質的滿意度,對圖書館資源的需求有著質與量的雙重評價。
因此,除了考慮館藏(含電子館藏)、硬件設施(含圖書館管理軟件)、工作制度、人力資源等靜態(tài)指標,青年教師更會關注館藏與高校發(fā)展目標、個人教學實踐、課題科研資料等的關聯(lián)性。他們提供的數(shù)據(jù)和意見,可以從多個方面反映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利用效率,動態(tài)分析圖書館工作對師生科研的作用和影響,評價本館物質化成本與文獻資源利用的比例關系,最終成為衡量圖書館對師生教學科研的重要指標之一。
參考文獻:
[1]汪利峰.“五項修煉”與構建學習型圖書館組織的新思維[J].圖書館界, 2005,(3).
[2]曹炳霞.發(fā)揮圖書館在促進高校青年教師閱讀中的作用[J].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0,(6).
[3]李振東.促進青年教師讀書的方法[J].教書育人,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