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爾基的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形象地說明了書籍對推動人類文明的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閱讀有益于育德、勵志、啟智、明史。培養(yǎng)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對于小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
葉圣陶先生曾說:養(yǎng)成閱讀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明晰目標,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一輩子受用不盡。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自學能力以及后續(xù)學習起著重要作用。本人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一些方法與同仁分享。
一、重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激發(fā)興趣開始。一是故事激趣法。孩子最愛聽有趣的故事,家長可選擇益智、有趣、充滿幻想等符合少兒年齡、心理等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在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之時,引導他們自己去看看。二是課文引趣法。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向?qū)W生介紹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關的奇聞逸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nèi)ジ嗟亓私庥嘘P知識。如上《三顧茅廬》一課時,通過向?qū)W生介紹三國形成、對峙、衰敗過程以及曹操、諸葛亮、劉備等歷史人物性格特點,引導他們?nèi)ヌ骄吭H前駱蛹罘?。榜樣能使學生產(chǎn)生向上心理。平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講述名人閱讀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如向孩子介紹名人熱愛閱讀的一些故事。在習作訓練中,及時表揚,請孩子們談課外閱讀的收獲,以激發(fā)閱讀名家名著的興趣?,F(xiàn)在不少學生對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書名,不了解其內(nèi)容;有的甚至連書名都不知道,但對一些漫畫故事、港臺小說卻如數(shù)家珍。為此,語文教師很有必要向他們介紹中外名著,要使學生知道這些書的內(nèi)容是健康的,語言是美的,情節(jié)也不遜于言情武打小說與漫畫故事,使他們對這些書產(chǎn)生閱讀興趣,主動去讀。
二、教授學生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如果學生僅僅有了閱讀的興趣,不懂得如何去讀,如何學會技巧,學以致用,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課就要求教師致力于導,并且“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師教授之謂也”。(葉圣陶語)然后讓學生用課上學到的學習方法去指導課外的閱讀實踐。
(一)選讀法
因為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而書籍卻是浩如煙海,一個人要想讀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建議學生要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要,或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閱讀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書多了,還要選文質(zhì)兼美的書讀。以優(yōu)秀課外讀物為緯,引導學生運用讀書方法,從而構建經(jīng)緯交錯的閱讀教學網(wǎng)絡,促進知識的遷移,使課內(nèi)外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二)精讀法
即逐字逐句精研細讀,咬文嚼字的閱讀方法。小學課文大多語言雋永,文質(zhì)兼美,運用典范,以這些作品為憑借,指導學生精讀,引導學生抓住精要,進行圈點批畫地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思考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例如學完《艾滋病小斗士》一課后,讓學生去了解艾滋病的有關知識,查找有關資料來進行交流。學生到圖書館檢索書目,篩選有關書籍,找到有關介紹艾滋病的書籍;再通過瀏覽,篩選有關章節(jié),找到世界人民如何與艾滋病作斗爭的部分,最后精讀,篩選有關知識點進行交流。這樣的讀書活動一般都能進行得十分成功,并使學生從中掌握這種閱讀方法。
(三)略讀法
現(xiàn)今科學突飛猛進,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因此,我們還應教給學生略讀法。以培養(yǎng)其迅速“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平時要放手讓學生圍繞研究主題尋找信息,利用圖書館、書籍報刊、網(wǎng)絡、電子讀物。當然,應讓學生明白,略讀也不等于走馬觀花、漫不經(jīng)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掃視。
(四)讀書筆記法
為了養(yǎng)成學生踏實認真的讀書習慣,鞏固課外閱讀成果,寫讀書筆記是個好辦法。寫讀書筆記的要求不求千篇一律。如:學生可摘錄精彩詞語,為作文積累詞匯;概括故事大意,歸納寫作特點,培養(yǎng)概括能力。如閱讀議論文可要求學生摘錄、評注警句、格言,用以陶冶情操,為寫議論文積累論據(jù);閱讀文藝作品,則要求歸納人物性格、品質(zhì),評論藝術手法的作用,培養(yǎng)分析能力;還可以從一個角度,寫一篇讀后感,進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和現(xiàn)實意義,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寫作的能力。讀書筆記形式多樣,但讀一本書、一篇文章,不必面面俱到,應該重點突出、講究實效。
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
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關鍵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山Y合閱讀課文向?qū)W生推薦課外讀物,如教《寓言二則》時推薦《寓言故事》,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推薦《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等;或向?qū)W生介紹古今中外愛讀書的典型事例,啟發(fā)學生愛讀書;或開設賞析課,介紹名家名篇,使學生領略語言的無窮魅力;或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愛好,分別向他們介紹各種讀書方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同時還可結合課外活動,經(jīng)常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故事會、朗讀比賽以及“我最喜愛的一本書”等活動,久而久之,學生愛讀書、多讀書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養(yǎng)成。
總而言之,我們要實現(xiàn)我們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們的學生能夠?qū)W到真正的知識,而且學得比我們強,我想,我們需要并且能夠做到的,就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他們從熱愛讀書和主動讀書開始,從小就做一名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的新時代少年。
參考文獻:
[1]徐暮曉.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及其培養(yǎng)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
[2]楊易梅.小學“經(jīng)典誦讀”教學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3]武安營.學·查·改·驗——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四個步驟[J].初中生學習,2005(Z1).
[4]鄭寶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J].甘肅教育,2005(Z1).
作者簡介:
劉應澤,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者密鎮(zhèn)上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