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頭戲,也是學生認知語文、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改變教師以往“以教為主的閱讀預設性策略”,而采用學生“以學為主的主動閱讀的非預設性策略”成為新課改的一個重要方向。學生自己閱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教學;提升能力
本文擬從閱讀對學生的想象力的激發(fā)、綜合知識能力的提升、審美能力、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影響等四個方面來談談閱讀的重要性。
一、 閱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它道出了在創(chuàng)作文本的過程中想象的重要性。同樣,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和教師都是文本的讀者,都要與文本背后的作者對話,那是與古今中外的智者進行心靈交流的一場跨時空的對話。正是閱讀主體與創(chuàng)作文本之間的對話,使我們的素養(yǎng)得以提升,文化得以傳承,而要領略文本作者思想深處的聲音,也必須在閱讀中給自己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誦,膾炙人口,讀后“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胡仔《苕溪漁隱從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贝嗽捊o予蘇詞以極高的評價,月月月圓,年年中秋,普天之下的人對中秋都有自己特殊的情感,但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蘇軾在與明月的對話中,探討著人生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帶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如果我們把其當作一篇古文在課堂上占用大量時間去給學生翻譯,把字、詞、句、章、語法、修辭像零件一樣呈現給學生,而不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想象中秋月圓的美好情境與作者豐富的感情,從而割裂了文章的美感,使閱讀變成了零件的加工廠。所以語文教學應還給學生閱讀的時間、想象的空間,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學生才會成為文學殿堂的“安琪兒”。
二、 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知識的能力
閱讀是語文科目考試中的重要題型,而概括文意和歸納要點也是閱讀教學和考試中常??疾斓念}目。概括文意指的是在閱讀過程中概括并回答一段話或幾段話的主要內容,歸納要點則指的是在閱讀過程中歸納并回答某個問題的內容要點,所以就要把概括文意和歸納要點當作語文教學的一項重頭戲來抓,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要培養(yǎng)閱讀能力,必先要多讀書,古人云:“且夫積水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庇械朗恰氨鶅鋈撸且蝗罩?。”朱光潛先生說:“你玩索的作品越多,種類愈復雜,風格愈分歧,你的資料愈豐富,透視愈正確,你的鑒別力也就愈可靠?!彼栽谌辗e月累的閱讀中,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定的認識,比如對同一個人的不同時期的作品的比較,如杜甫在早年所寫的《望岳》,中年時期所寫的著名的《三吏》《三別》和晚年時期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在思想內容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別,學生通過對不同時期的作品的閱讀在進行縱橫的對比之后,從中了解了唐朝安史之亂之后由盛轉衰的這段歷史,了解了詩人的始終不忘的火熱激情,了解了詩人的偉大人格和豐富感情,所以后人對其欽佩也絕非過譽之舉。如對同一時代不同詩人的作品,宋代諸位如范仲淹、歐陽修、蘇軾、王安石、陸游、辛棄疾乃至文天祥等作家的作品的系列閱讀,了解了文學發(fā)展的流程,也拓寬了知識面,同時學生在探究文學作品的時代精神中,逐漸培養(yǎng)了對綜合信息認知的能力。
三、 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能力
宋代周敦頤《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文道結合,塑造美的靈魂,文情統(tǒng)一,陶冶學生的人格與情感。其實每一個人在認識事物的同時,也開始了審美之旅,而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文本所表達內容的規(guī)范性,語言的準確性,思想的鮮明性,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音樂性,對學生來說都是美的洗禮。在閱讀文本中,學生是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同時也培養(yǎng)了一定的鑒賞能力,所謂鑒賞,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作品和現實事物美的現象和本質的理解,掌握正確的鑒別美的標準,提高評判和欣賞美的能力。美是連結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是以形象和感情見長的,而審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始終不脫離形象和感情的扣人心弦的教育。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美,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睂徝黎b賞是一種藝術認識活動,它始終伴隨著活生生的形象和內心的情感反應。贊可夫說:“審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同時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也發(fā)現學生對于美的理解,認為美的結局,美好的品質,美麗的外貌才是美。其實審美是一種藝術,是自己甄別事物真假惡丑的能力。審美能力是發(fā)現力、辨別能力的生成過程,而不是尋找感性的美,所以悲劇有時候也是一種美,魯迅先生說過:“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敝挥锌吹奖瘧K的結局激起自己內心強烈的感受,這才是真正審美能力的提升。
四、 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來源于正確的判斷力,判斷力就是從大量的閱讀中獲得的。只有獲得了正確的價值取向,才會走正確的人生之路,課堂上是學生接受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價值觀浸潤的場所,閱讀是培養(yǎng)他們獨立意識的重要途徑,閱讀體驗就是個體的生命活動,充分展示了個體特征,是形成獨立意識的最好的途徑,在閱讀中自主的思考,在思考強化自己的知識,在知識的沉淀中揚起思想的大旗,讓思想的大旗主宰自己的人生之船。閱讀者按照自己的觀念,視角與文本展開對話,獲得各自不同的視界融合以及主觀閱讀的多樣性。
閱讀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行為,只有放手讓學生閱讀,才能真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完善,去精心地呵護學生在閱讀中迸發(fā)的那一點蓓蕾,他日定會大放異彩。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絕非單向淺表的積累知識,把握文旨,剖析結構,學習技巧,而是要在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上,探求作品的精深內涵,理解作者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實現讀者與作者心靈的對話,靈魂的擁抱,精神的交融。閱讀沒有訣竅,只要多閱讀,就會在書山云海中練就自己的一雙慧眼。
參考文獻:
[1]王文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武紅麗,陜西省渭南市,渭南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