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緯泉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四川 資陽 641300)
血管性癡呆是由一系列腦血管疾病如腦缺血和腦出血引起的腦組織損傷引起的智能損傷[1-2]。本研究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法治療血管性癡呆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癡呆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針刺組各50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62~79歲,平均(67.11±2.41)歲;病程1~5年,平均(3.45±0.22)年;根據(jù)長谷川癡呆量表(Hasegawa gementiascale)評分[3]為輕度(≥21分且<29分)22例,中度(≥11分且≤20分)17例,重度(≥0分且≤10分)11例。針刺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62~78歲,平均(67.46±2.78)歲;病程1~5年,平均(3.43±0.26)年;輕度20例,中度19例,重度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制定的《血管性癡呆診斷標準草案》[4]診斷標準。主要表現(xiàn)為認知功能明顯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對比,記憶力下降,以及2個以上認知功能障礙,包括定向、注意、語言、視空間功能、執(zhí)行功能、運動控制等,其嚴重程度已干擾日常生活,并經(jīng)神經(jīng)心理測試證實。經(jīng)臨床檢查有局灶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體征,如偏癱、中樞性面癱、偏盲等。影像學表現(xiàn)多個腔隙性腦梗死或大梗死灶或重要功能部位梗死(如丘腦、基底前腦),或廣泛的腦室周圍白質(zhì)損害。并排除意識障礙、其他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癡呆,如阿爾茨海默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癡呆,抑郁癥等精神疾病。
納入標準:符合血管性癡呆診斷標準,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可配合治療,不存在其他系統(tǒng)或者器官疾病,對針刺治療能耐受。
排除標準:對所用藥過敏,存在其他影響療效觀察的疾病,不能配合治療,存在嚴重的心、腎、肝等重要器官系統(tǒng)疾病,患有血液、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疾病,妊娠及哺乳期。
兩組均用常規(guī)方案治療,包括改善腦循環(huán)(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1次100mg,日1次;尼莫地平,口服,1次30mg,日3次);控制各種卒中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等,給予基礎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藥物,控制血糖,控制血壓藥物及他汀類藥物。
針刺組加用針刺治療。針具用0.35mm×40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體針進針時與皮膚呈現(xiàn)30o進針,頭針沿頭皮平刺,深度0.8寸,捻轉(zhuǎn)補法?;颊呷?cè)臥位,穴區(qū)常規(guī)消毒,選擇百會(雙,直刺13~25mm)、四神聰(雙,直刺13~25mm)、枕下旁線(雙,直刺13~25mm)、風池(雙,直刺13~25mm)為主穴,合谷(LI4,患側(cè),直刺13~25mm),內(nèi)關(PC6,雙,直刺13~25mm),足三里(直刺20~38mm)、太沖(LR3,雙,直刺13~25mm)、三陰交(SP6,患側(cè),直刺13~25mm)、神闕等為配穴,中等強度刺激,平補平瀉,留針30min,其中百會、四神聰(EX-HN1,患側(cè),平刺13~20mm)留針2h,神闕穴采用懸灸0.5h,1周5天,治療12周。
血管性癡呆癥狀改善時間、智力改善時間、生活能力改善的時間,HDS評分、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評分、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HDS評分[5]。用于檢測抑郁狀態(tài),總計11項??偡中∮?分為無抑郁,8~19分輕度抑郁,20~34分中度抑郁,大于35分重度抑郁。認知功能MMSE評分[5]。評分范圍0~30分,分值越高則認知功能越好。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評分[6]。包括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4個方面,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狀況越好。
顯效:認知功能改善10分以上,生活能力改善10分以上,對生活的影響較小。有效:認知功能改善0~10分,生活能力改善0~10分,對生活的影響較大。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例(%)
兩組HDS評分、MMSE評分及SF-36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HDS評分、MMSE評分及SF-36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HDS評分、MMSE評分及SF-36評分比較 (分,±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期 HDS評分 MMSE評分 SF-36評分針刺組 50 治療前 11.13±2.96 12.17±1.92 61.79±3.23治療后 21.56±3.21△ 23.51±3.25△ 92.19±3.50△對照組 50 治療前 11.12±2.77 12.11±1.91 61.72±3.21治療后 16.34±3.66 19.34±3.01 78.68±3.45
兩組血管性癡呆癥狀改善時間、智力改善時間、生活能力改善時間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血管性癡呆癥狀改善時間、智力改善時間、生活能力改善時間比較 (d,±s)
表3 兩組血管性癡呆癥狀改善時間、智力改善時間、生活能力改善時間比較 (d,±s)
組別 例 血管性癡呆癥狀改善時間 智力改善時間 生活能力改善時間對照組 50 7.50±2.78 13.50±2.25 18.23±1.54針刺組 50 5.24±1.20 10.56±1.41 13.13±0.24 t 6.824 6.045 6.013 P 0.000 0.000 0.000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目前,血管性癡呆的治療主要依靠內(nèi)科藥物綜合治療。常用的藥物有雙氫麥角胺、鈣離子拮抗劑、腦代謝劑等[7]。針刺可以改善血管性癡呆的腦血流量,激活腦細胞,修復腦損傷等,從而改善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記憶力和認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8-9]。針刺治療同時配合相關康復鍛煉可更好改善認知和生活質(zhì)量[10-11]。
血管性癡呆屬中醫(yī)“癡呆”、“呆病”、“文癡”等范疇。氣血漸衰,腎精虧虛,髓海不足,或有積勞或因情志,致五臟六腑功能失調(diào),瘀血痰濁變生,或瘀血,或痰濁,或兩者間挾,行于經(jīng)絡,上達腦髓,阻滯腦絡,使氣血不能上榮于腦而致[12]。用針刺選擇百會、四神聰、枕下旁線、風池為主穴,合谷,內(nèi)關,足三里、太沖、三陰交、神闕為配穴,中等強度刺激,平補平瀉。其中百會穴為百脈之會,百病所主,穴居顛頂,聯(lián)系腦部,是調(diào)節(jié)大腦功能的要穴。四神聰為經(jīng)外奇穴,與百會、足三里、三陰交配合,可補腎益精。風池為足少陽、陽維之會,調(diào)理一切內(nèi)外之風。內(nèi)關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有養(yǎng)心寧神、疏通氣血之功。三陰交為足太陰、足厥陰、足少陰三經(jīng)之會,可益腎生髓,由此促進腦的生理功能的恢復,達到“醒神益智生髓”之功。足三里為足陽明經(jīng)之合穴,能夠調(diào)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扶正祛邪。太沖可疏肝理氣。神闕穴為元陰元陽系節(jié)部位,真氣聚于臍下,為命門之根本,滲透力強,敏感性高,灸可使火的熱力直透肌膚,助一身陽氣,調(diào)理脾胃,補益氣血[13]。諸穴位配合,共同作用,達到益智生髓、滋補肝腎功效[14]。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血管性癡呆臨床效果好,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