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穎
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個話題:“哪些城市,是可以為了吃而專門跑一趟的?”作為一個常年愿為吃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耗上整個周末的人,當(dāng)然知道順德、潮汕、沙縣、香港等美食城市,但沒想到,關(guān)于揚州的回答赫然排名前列。
揚州的煙火氣體現(xiàn)在市井小巷,一步一景,宛若走在江南的水墨畫;也體現(xiàn)在早上“皮包水”(吃早茶),晚上“水包皮”(泡澡)的生活節(jié)奏。飲茶小憩,清風(fēng)徐來,任是有雄心壯志,內(nèi)心也愿水波不興。
作為淮揚菜的發(fā)源地,揚州的美食精致、講究,從吃早茶開始,就開啟了揚州人安逸閑適的一天。
揚州的早茶地點被稱為“茶館”,同是喝早茶,廣東人稱之為“茶樓”。樓傾向于建筑面積,檔次更高,而館則更接地氣,毗鄰街巷,大有“廣接各層之客”之意。這一館一樓,也是大有韻味。
縱然廣式早茶知名度更高,揚州美食也毫不遜色。風(fēng)靡全國的揚州炒飯,引無數(shù)老饕折腰的蟹黃湯包,嫩于金色軟于絲的陽春面,極考驗廚師刀工的燙干絲……
趁著煙花三月,和三五好友一起來到這個文質(zhì)彬彬,卻又極具人情味和市井氣的城市,開啟一趟早茶之旅吧!
“早上起來日已高,只覺心里鬧潮潮,茶館里頭走一遭。拌干絲,風(fēng)味糕,蟹殼黃,千層糕,翡翠燒麥,三丁包;清湯面,脆火燒,龍井茶葉香氣飄?!蓖辽灵L的揚州人對這民謠不僅是了然于心,在實踐起來也是毫不含糊。
要想“早上皮包水”,茶自然不是配角,早茶時間,大家一般習(xí)慣喝綠楊春。這種本地特有的綠茶,一芽一葉初展鮮嫩,非常耐泡,一壺五六泡仍舊香氣可存。
在揚州喝早茶,講究的就是一份慢慢的“閑”。選一個臨窗座位,手中清茶一杯,身旁知己三五,桌上更是有精美點心,這種悠然自得的愜意屬于每一個愿意忙里偷閑去吃早茶的人。
窗外小雨淅淅瀝瀝,屋內(nèi)好友談笑風(fēng)生。對于揚州人來說,早茶不僅是果腹之物,也是社交媒介,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既然這樣,我們就來細細看看揚州早茶的廬山真面目吧!
若是單單給早茶的主食分類,種類的繁多就足以讓人一個胃都放不下。干面如蔥油拌面、濕面如陽春面;或是夾了肉松、榨菜的粢飯團;再或是油墩子鍋貼麻球;還有小餛飩、雞蛋餅、肉包、菜包、五丁包……來揚州,只需要準(zhǔn)備一個空空的胃就好!
顧名思義,餃面就是餃子加面條,不過其中所謂的餃子其實是餛飩。面條爽滑勁道,餛飩皮薄肉飽,一口面條一口湯,再一個餛飩進肚,任是再寒冷的天氣,也能感覺到從內(nèi)到外的溫暖。
就像喝豆?jié){要搭配油條,在這里吃餃面,搭配一個香氣四溢的鮮肉鍋貼,一整天都能能量充沛。鍋貼酥脆,外面還裹著一層蟹油,咬一口肉汁裹著面皮味道豐富,再喝上一口濃郁的餃面湯,回味無窮。
揚州人將追求食物的本味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三丁包子就是雞丁、肉丁和筍丁,還有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五丁包子”,即加上海參丁、蝦仁,鮮美至極。
用古代美食家乾隆皇帝的話來說,這個包子就是“滋養(yǎng)而不過補,美味而不過鮮,油香而不過膩,松脆而不過硬,細嫩而不過軟”,總之,是來揚州不可不嘗的美食。
陽春面,看似一碗簡單的面條,一點濃湯,幾根蔥花,說它復(fù)雜,卻也有道理。用豬油、湖蝦籽、醬油熬制成形似清醇,味道卻濃郁的湯頭,出鍋撒上胡椒粉,幾乎每位揚州媽媽都會做,但每一位的味道都不可復(fù)制。
吃蟹黃湯包,講究一個口訣“先開窗,后喝湯”。雖然它塌軟在碟子里,但若是用筷子將頭部提拉起來,就能看到湯包幻化成小燈籠的形狀,透過光,就能看到湯汁在里面搖晃。
吃蟹黃湯包的時候,先小心翼翼插上吸管,等它涼一點的時候再小口小口地吸湯汁,湯汁黏稠,蟹香濃郁,蘸點香醋,就點姜絲,美味到停不下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用來形容翡翠燒麥再合適不過。用精白面粉配上鮮美清香的菠菜或芥菜,不僅外形美觀,還極具營養(yǎng)價值。
據(jù)說古時揚州的鹽商個個腰纏萬貫、富甲一方,而盧氏古宅作為晚清最大的豪華住宅,更是被譽為“鹽商第一樓”。
若是去揚州,很多人會將盧氏古宅作為款待朋友的首選。裝修大氣不說,菜品也是讓人沒得挑,翡翠燒麥則幾乎是桌桌必點。
吃早茶若是僅僅以面食為主,當(dāng)然不算是揚州人的精致。配上極其考量廚師刀工的文思豆腐,或是瞬間勾起食欲的鹽水鵝,一口茶水一口菜,佐上鄰里家常,才算令人滿意的早茶體驗。
肴肉說起來應(yīng)該是鎮(zhèn)江的傳統(tǒng)名菜,但鎮(zhèn)江與揚州僅一江之隔,久而久之,肴肉便也在揚州流傳開來。以豬蹄為原料,肉質(zhì)酥爛卻又因冷凍凝結(jié)而Q彈,透明的鹵凍就像水晶,所以也被稱為“水晶肴蹄”。
女生很適合吃肴肉,滿滿的膠原蛋白,特別是一層厚厚的膠質(zhì),又沒有肥肉的油膩,感覺吃在肚子里,臉上更加容光煥發(fā)了!
把干絲堆在飄著黃油的老母雞湯里,配上菜心、蝦仁、筍片、木耳,簡單的食材卻有豐富的味道層次,用朱自清先生的話來說,還真是“看起來清淡,聞起來清香,吃起來清爽”。
揚州最負盛名的,非三頭宴莫屬。三頭宴,也就是清燉獅子頭、拆燴鰱魚頭、扒燒整豬頭,但這一般作為正餐,若是早茶,非蟹粉獅子頭莫屬。
揚州人很講究食物的本味。選用上好的豬肋條和新鮮的蟹肉,剁成肉糜后混合成大圓球,嵌上蟹黃,直接放入沸湯中汆煮,做出來的獅子頭肥而不膩、入口即化,湯汁鮮極了。
如果說沒有一只雞能逃出廣州,沒有一只鴨能逃出南京,那在這里,大概是沒有一只鵝能逃出揚州了。揚州人吃鵝,真的是物盡其用!
鵝肉老鹵浸泡做鹽水鵝,鵝血汆湯或爆炒十分下飯,鵝腸涼拌是下酒菜的不二之選,胸脯肉瘦嫩,爪翅勁道有嚼頭,反正每一個部位都能被送進揚州人的嘴中。
揚州的大街小巷都有賣鹽水鵝的攤點,但做的最出名且引來央視采訪的只有“忘不了老鵝”這一家。
他家的鹽水鵝攤前總是大排長龍,但并不影響老鵝質(zhì)量。老板動作極快,刀起刀落間,整鵝被切塊,一份鵝幾份鹵,哪怕是街頭小食,在做鵝這件事上也絲毫沒有馬虎。
文思豆腐的樣子,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極富美感。選用嫩豆腐、雞胸脯肉、香菇、冬筍、生菜,將食材全部切成頭發(fā)絲一樣的細絲,對廚師手藝要求很高。
不知道用“潤物細無聲”來形容吃文吃思豆腐的感覺正不正確,但許多人第一次吃文思豆腐時,都驚訝于它的細嫩,吃進去的時候不用動牙齒,但又能感覺到食物滑過喉嚨的溫潤。
中國甜點講究時令,還講究滋補。每一味糕點都有其食補功效,同時兼具美味與賣相。而楊氏糕點作為中國糕點中極負盛名的品種,更是將傳統(tǒng)糕點文化做到極致,精致不甜膩,營養(yǎng)又養(yǎng)生。
這個千層糕和風(fēng)靡市面的抹茶千層不同,剛出爐的千層油糕綿密軟嫩,香甜可口,連吃幾塊也沒有甜膩之感。
千層糕層層分明,雖是用豬油和白糖做的,但絲毫不顯油膩,是一份非常不錯的茶配。抿一口千層糕,喝一口綠楊春,舒服極了。
一直以來對桂花都持有非常感恩的態(tài)度,因為用它來做美食,幾乎沒有不好吃的。不管是揚州的桂花糯米藕、桂花藕粉圓,還是武漢的桂花糊米酒,再或是南京的桂花糖芋苗,都能瞬間讓人胃口大開!
桂花帶有淡淡清香,蓮藕已經(jīng)蒸到軟爛,糯米也沾上了桂花的香和蓮藕的糊,不僅美味,還能補益氣血,是一個很適合女孩子的甜點。
說起棗泥山藥糕,它在《紅樓夢》里讓秦可卿食欲一振;在《舌尖上的中國》里讓來自國外學(xué)醫(yī)的留學(xué)生感受到了食物所帶來的魅力;在《甄嬛傳》里讓甄嬛百吃不厭。為什么棗泥山藥糕會得到眾多人的力捧推薦?濃郁的紅棗味和似有似無的山藥泥,口感非常細膩、滋味甘甜,對于食欲不佳的幼兒、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來說,這款點心是非常適合的。
都說煙花三月適合下?lián)P州,但對美食愛好者來說,揚州,一年四季中無論何時來,美食就在那里,靜候四方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