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紅
摘要:“以學生為本”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對于統(tǒng)一當代教育思想認識,強化教育理論,推進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耙詫W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教育的實踐論與辯證法高度契合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中國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當代化的完美體現(xiàn)。本文從“以學生為本”的內涵以及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實現(xiàn)途徑兩大方面做探析。
關鍵詞:教育理念 以學生為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4-0168-0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學校教育,學生為本”, “以學生為本”這一教育理念在很多年前早已提出。作為承擔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工作者必須真正理解“以學生為本”的內涵,在具體工作中充分落實和體現(xiàn)“人本管理”的新理念。因此,有必要對“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再作深入思考。
一、“以學生為本”的內涵
“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我們長期教學過程中深化教育規(guī)律的一種體現(xiàn),它號召高校把學生作為教育和管理的根本、核心,為學生健康自由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服務,以學生為核心開展工作,圍繞學生的切身利益進行教育和管理,愛戴學生、保護學生、關心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以學生為本”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結果導向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的訴求與解決學生切身的問題展開教育活動?!耙詫W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諸如教育環(huán)節(jié)、服務環(huán)節(jié)、制度制定、校園文化、校園管理等,使學生在校期間時刻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心和影響。同時“以學生為本”,一方面體現(xiàn)為學校教會學生必需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以及學習的方法,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適應社會,擁有直面人生的勇氣、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等。
二、高校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育人理念的途徑
(一)在教書育人方面體現(xiàn)和實踐“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最突出的是為學生提供高素質化教育、專業(yè)化教育的平臺和條件,有助于學生全面、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最核心的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把學生培養(yǎng)成“術業(yè)有專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做為首要任務。對于學生而言,科學的素養(yǎng)、學習的素養(yǎng)比知識的多少更重要。同時,教師不要直接否定學生的錯誤答案,可以通過辯證的分析來引導他改正錯誤。畢竟一個問題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而研究問題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對于考試失敗的同學,要鼓勵他們振作起來,總結經驗,再次戰(zhàn)勝失敗,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快樂,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二)在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方面體現(xiàn)和實踐“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上,要堅持以高質量和高水平的教學、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為根基,選拔兼具高超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的教師,不僅能為學生答疑解惑,還能夠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同時加強教育工作者隊伍管理制度建設,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考核制度、獎勵與懲罰制度等。完善教師培訓體制,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進修活動,使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 ,完善自身。要從具備高尚的人格力量、敬業(yè)精神以及熱愛學生等幾個方面開展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建設,使教師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解決學生遇到的專業(yè)問題,從而做到“以學生為本”。努力探索提高教師執(zhí)教能力建設的長效體制,大力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他們?yōu)閷W生解決問題的水平。實踐證明,科學的教學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落后的教學方法只能成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束縛。“以學生為本”要求我們的教育方法應該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體現(xiàn)和實踐“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個人的思想品德更為重要,因此教育工作者應大力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體現(xiàn)在每一項教學活動中。不僅貫穿在思想品德課和政治課教學中,同時也貫穿在專業(yè)課教學中。因此,專業(yè)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專業(yè)新知識,也要讓同學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義。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yǎng),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諸如,教育工作人員要利用課余時間與生多交流、多溝通,觀察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有效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和途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自卑的學生要讓他們學會克服心理障礙,對于勤奮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再接再勵,對于后進的學生要教育他們懂得積極向上,對于悲觀的學生要幫助他們看到希望,對于孤僻冷漠的學生要引領他們融入集體重燃熱情。
(四)在學生管理方面上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學生管理隊伍,是我國高校辦學的特色和優(yōu)勢。高校應聽取學生的意見并落實相應的方案,維護學生的正當權利。關系到學生切身利益的,各職能部門要確立“學生至上”和“服務至上”的管理理念,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及時解決,切實維護學生的利益,減少學生辦事成本,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學生管理工作應以教育為目的。例如,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給予學生的寬容和信任,筆者仍然堅信教育的力量,在具體管理中,不能因學生犯一次錯就記過或寫檢查,甚至是開除。而應用溫和的態(tài)度,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感到老師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只是寬容學生而已。這時的不批評比批評更能讓他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果學生意識不到、再次犯類似的錯誤,管理者應在合適的時間將幾件事一起拿出來,用學生錯誤的事實講道理。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辛的工作,也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宏大任務?!耙詫W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說得容易,做起來不容易。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教育工作者的知識眼界等方面有限,對很多問題的認識還很膚淺。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自身應該與時俱進地學習、思考、總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經驗,在具體實踐中,教育工作者必須長期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豐富發(fā)展“以學生為本”。全國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學習“以學生為本”、深刻把握“以學生為本”、準確傳播“以學生為本”、貫徹實行“以學生為本”。
參考文獻:
[1]趙伐.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營造全院育人的良好氛圍[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4):58-60.
[2]沈虹.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淺探[J].探索爭鳴(文學教育版),2012(1).
[3]盛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特征及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6).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