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春
摘要: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的經濟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對于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教育領域也產生了許多的新情況,促進了教育制度機制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特別是在小學教育中,關于數學教學中的有關問題,全面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培養(yǎng)小學生運用數學思維來分析和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解決問題教學 現狀 策略
一、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方法多樣化的必要性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要充分研究,掌握本學科特點和學生的接受以及適應能力,研究新情況下有關小學數學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找到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方法,從而取得更好教學效果。讓人欣慰的是,目前大多數的教師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正在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方式和思想觀念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以提升教學的質量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教學不僅是教師單方面的事,還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因素和接受程度。當前,素質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和塑造成為教育的一種新理念。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應當為這一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教學中常見的“一題多解”等方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等具有良好的效果,這已經為實踐所證明。其他類似的方法也日漸為我們所發(fā)現和運用。每個學生都是唯一的,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個性,這對于針對性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至關重要。必須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個性,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培養(yǎng),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思維和能力。
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
(一)課堂教學形式單一
當前,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升是教育新觀念,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更應當把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作為更高層次的目標。作為小學數學教育,也應當順應這一形勢,讓學生不僅能夠學到知識,而且能夠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些學校和教師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不夠,還是停留在我說你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中,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理念和觀念的需要。這種教學形式上的因循守舊,難以實現教學創(chuàng)新的目標。即使有些教師利用現代媒體和網絡技術進行教學,但只是在形式上進行了改變,沒有從根本上貫徹落實,只是單純利用多媒體把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展示,并不是結合實際問題進行充分的研究和融合,導致課堂教授枯燥,形式單一,效果不是特別明顯,而對于學生能力的培塑起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代教育中,特別是在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中,應當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充當著引導者的角色。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一些學校特別是在邊遠地區(qū),部分教師無法改變傳統(tǒng)觀念和做法,教學方式仍然以“我說你聽”的固定模式為主,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缺乏獨立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培養(yǎng),無法適應現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教學方法老套
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能夠達到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目標,并沒有一定要固定的套路和模式。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部的不同選取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但實際上,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育中,部分教師對這一問題注意不夠,導致經常出現照本宣科、機械枯燥的灌輸式教育中,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大,難以實現教學的目標。
(四)教學多樣性欠缺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講課或者教育的過程中,對于教學手段的選擇和利用不上不夠重視,只是停留在把書本上的知識“講”給學生聽,而對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以及接受之后的轉化與吸收程度等等,重視不夠,知識與能力的轉化方面存在著斷檔。并且,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與現實生活的結合不夠緊密,學習與運用脫節(jié),導致學習的效果不夠明顯,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長遠發(fā)展是非常不利。
三、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思維
教學理念的變化,教學內容的增加,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必須要有新的形式和手段,特別是關于教學理念的變革,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尤其對于創(chuàng)新型和發(fā)散型思維的培塑更加重視。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觀念,深入研究書本知識以及其與現實生活的結合與融合,把基礎知識和理論進行詳細的教授,為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和思考以及運用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比如,數學教學中經常用到的雞兔同籠問題,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思考和解決,以此來提升教學的效果,達到教學的目的與要求。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句名言充分說明了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小學數學的教育活動中尤其如此。授業(yè)解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樂于學習,然后才能善于學習,這樣的效果才最為明顯。傳統(tǒng)地教學模式中,教師更多的是把書本上的知識和例題先進進行講解與灌輸,而對于其中的聯系、知識構架等等并沒有進行充分的說明和引導,學生只是進行背記,而很少有自主思考,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興趣調動和積極性提高非常有限,教學的效果也始終在低層次徘徊。因此,必須要改變觀念,把學生作為數學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其興趣和自主性,運用種種現代技術手段和網絡媒體來吸引其課堂注意力,并引發(fā)其發(fā)散進行思考,以全面培養(yǎng)其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多元化地對學生進行評價,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現代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反映到教學過程中,就是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和思考的興趣和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進行知識的講授,還要從學生的基礎、優(yōu)勢、不足以及學習的方法、價值觀念等多方面進行考慮,從而選取更加符合現代學生特點和教學需要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思考,并充分運用所學的知識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而非是以往的單純對于知識的講授、教學進度的展開為評價標準。同時,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判,也不能單一依靠考試這一傳統(tǒng)手段,而綜合考量其課堂及課后的表現,特別是對于觀察生活、思考和解決問題作為重要的能力評價標準。
(四)進行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質量
教學活動離不開“教”與“學”兩個環(huán)節(jié),這中間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兩端。必須要建立起順暢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目標實現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師來說,必須要對學生有充分而詳細的了解,特別是涉及到與學習密切相關的特點、方法和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都要進行深入的掌握。這樣才能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使教學活動更加流暢順利,效果也更加明顯。對于學生來說,也能夠從中學習和領悟到更多的知識,促進其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真正實現教學相長、互為促進。
(五)指導學生不斷監(jiān)控解題策略的使用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各種題目的解答是常見也是有效的學習手段,應當充分運用這一方法措施,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發(fā)揚。比如,加大對題目的解析力度和深度,不單純滿足于習題的解答和答案的正確,利用典型的習題對所學的適應進行充分的融合和發(fā)散,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考,特別是對于個別對知識接受不夠牢固和扎實的學生,更要引導他們進行充分的思考,培養(yǎng)其學習的能力和興趣,而不是單純滿足于掌握了習題的答案。對于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的學生,更要引導他們把所學知識進行固化和吸收,充分轉化為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讓學生掌握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于能夠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而要解決問題必須先要能夠發(fā)現問題。小學數學教學同樣應該如此。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提升,讓他們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在現實發(fā)現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并能夠予以解決的能力。這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須首先要對生活有充分的了解,同時對于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能力水平等有一定的掌握,然后針對性地進行培養(yǎng)和塑造,同時,結合生活進行備課,把課堂教學的過程更多融入生活的元素,把乏味的理論問題講解的更加生動形象,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充分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以及實際運用的效果,提升他們觀察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已不再如傳統(tǒng)的單純傳授知識,講解習題,而應當結合現代教育的理念和教學規(guī)律,充分研究面臨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并充分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能力水平,針對性地進行備課和講解,不僅要講授知識,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其觀察生活、解決問題的實際水平,從而有效貫徹素質教育的校報要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曉燕.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幾點心得[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5):77-80.
[2]邱良洪.基于“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123-125.
[3]徐俊崗.基于問題解決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3):174-188.
[4]張華.學生數學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科研論壇,2017,(04):64-69.
(作者單位:鄒城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