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宇
【摘 要】在劇本創(chuàng)作中,不論是戲劇還是電影、電視劇,對于劇中人物的塑造與把握始終是作品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一部好的藝術作品,一定會讓讀者或者觀眾記住那個讓人刻骨銘心、豐滿而真實的人物。這些或舞臺或銀幕中成功塑造的人物,都已經被作品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和靈魂,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關鍵詞】劇本;人物塑造;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8?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6-0029-01
在劇本創(chuàng)作中,不論是戲劇還是電影、電視劇,對于劇中人物的塑造與把握始終是作品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一部好的藝術作品,一定會讓讀者或者觀眾記住那個讓人刻骨銘心、豐滿而真實的人物。比如話劇《雷雨》中的繁漪、話劇《茶館》中的王利發(fā)、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這些或舞臺或銀幕中成功塑造的人物,都已經被作品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和靈魂,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劇本創(chuàng)作中,人物的塑造并不容易,要想真正塑造出一個難忘的、具有靈魂的、讓觀眾信服的人物,我們先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塑造人物之前做功課,對人物下一番苦功夫。著名編劇六六在寫電視劇《心術》之前,曾經到醫(yī)院體驗生活大半年,親身體驗醫(yī)院中的千姿百態(tài),醫(yī)生患者之間的酸甜苦辣。作家陳忠實在創(chuàng)作《白鹿原》之前,在農村生活了四十多年,如果從作品人物的角度出發(fā),作者已經從“生活體驗”上升到“生命體驗”的高度。當然,并不是說每一部作品必須達到生命體驗的程度才可以,但是倉促塑造人物,沒有對人物的背景、故事的歷史時期、所在地域、人物的職業(yè)背景等等細節(jié)進行鉆研,最終呈現(xiàn)的人物必然又假又不真實。
其次,人物的塑造應該是多側面,立體而復雜的。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征應該呈現(xiàn)出多種不同的性格表現(xiàn),比如一個人非常堅持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這既可以使他在有的時候表現(xiàn)出堅定和果斷,也可以使他在有的時候表現(xiàn)出固執(zhí)。有的時候人物塑造的扁平化、單調化,其實就是沒有把握好作品人物性格的多側面性,最后被人物前后一致性和矛盾性的關系所禁錮。
所謂人物的“一致性”,很多時候被作者框在了高度一致的某個特點之下,從而形成固化。人物首先是“人”, 都會在人物的性格中存在優(yōu)點和缺點。我們在塑造人物時,如果能讓人物性格特質同時具有優(yōu)勢和弱點的表現(xiàn)時,這個人物很難不豐滿。幾乎所有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都帶有一些獨特的細節(jié),這些令人驚奇的,看似矛盾的細節(jié)使人物變得與眾不同?!栋皖D將軍》中的巴頓將軍,《大宅門》中的白景琦等,都是很好的例證。
正如好萊塢著名編劇顧問琳達·西格所總結的,她認為創(chuàng)造人物必須要“通過觀察和體驗,得到第一個想法。對人物進行粗線條刻畫。尋找人物的核心,以創(chuàng)造人物的合理性。尋找人物身上的矛盾之處,以創(chuàng)造人物的復雜性。添加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一步充實人物。添加細節(jié)使人物非凡而獨特?!?/p>
第三,人物的變化程度和人物關系的襯托。受限于作品的長度和人物數(shù)量等因素,劇中的一個人物塑造和再精彩也很難支撐一部作品的整個結構。絕大多數(shù)的作品,需要人物與人物之間展開交流互動,人物關系搭建好了,人物的塑造自然就有脈絡可循,它像塑化劑一樣,對于人物行動的轉變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甚至給整個作品帶來無盡的張力。經典電影《雨人》《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劇中組合的人物存在很大反差,但在影片結尾的時候,人物通常有所轉變,真正被對方所吸引,達到劇情的高潮。比如《雨人》這部電影中,哥哥雷蒙德和弟弟查理這組人物關系的搭建,就帶有很強的反差性。哥哥性格內向、固執(zhí),弟弟性格圓滑、冷漠,在共同度過七天后,兩個人物都為對方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這部影片成為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之作。
那么,人物關系的反差對于人物的變化程度,到底應該遵循怎樣的一個限度呢?目前業(yè)界有一種觀點是:電視劇的話,如果劇中人物完全轉變了,那么其戲劇性也就受到了摧毀。而對于電影來說,轉變可以是完全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觀眾對作品的記憶已經慢慢支離破碎了,卻仍然還能記得某個人物的特點,能夠把他的語言、興趣愛好甚至他的敵人和朋友都如數(shù)家珍,那么,這個角色、這個人物的塑造,可以認為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