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溪
【摘 要】《黨的女兒》是根據(jù)60年代同名電影《黨的女兒》改編而來的一部紅色經(jīng)典民族歌劇,而“田玉梅”是劇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之一,也是民族歌劇經(jīng)典形象之一。歌劇塑造了一個在刑場上死里逃生,毅然鏟除叛徒,危急時刻為保住游擊隊通訊員再次落入敵人手中,最后英勇就義的女共產(chǎn)黨員田玉梅的光輝形象。本文選取的是其中的音樂唱段《萬里春色滿家園》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黨的女兒》音樂形象的藝術塑造,對歌劇《黨的女兒》的重要唱段《萬里春色滿家園》進行了音樂和感情上的藝術探析。
【關鍵詞】《黨的女兒》;《萬里春色滿家園》;形象塑造
中圖分類號:J82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6-0021-01
一、聲樂演唱上的打造
藝術形式的表現(xiàn)不同成就了不同的藝術類型。比如說戲曲是集“唱、念、做、打”于一身,有著將眾多藝術體裁結(jié)合到一起的標準。話劇雖然也運用到了音樂、歌唱等形式,但主要的還是以無伴奏形式的對話、旁白、獨白等語言形式來敘述。歌劇則是以歌唱為主要的藝術表達手段。演員的歌唱是整部作品的基礎和重心?!度f里春色滿家園》是首綜合性的詠嘆調(diào),演唱中科學的發(fā)聲方法與技巧歌唱者必須掌握。歌唱中氣息的運用、咬字吐字的規(guī)范性都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才有可能達到好的狀態(tài)。
開口第一句,“我走,我走,不猶豫不悲嘆”,處于高音區(qū)的字很容易氣息往上抬,造成呼吸淺,聲音聽起來沒有張力。歌曲中很多開口音都需要嘴巴自然張開,喉部和咽部松弛,下巴應完全放松,就算是在坐著唱歌時保持上身直立也可以維持通道流暢。
歌唱中的吸氣方式要比日常生活中吸得深。對于體驗不深刻的聲樂學習者,可以多嘗試“聞花香”以及“打哈欠”兩種方式,找到氣息沉下去在腰間擴散的感覺。唱段中有很多長音,例如“我走”中的“走”字、“我們堂堂正正地還”中的“還”字等,如沒有氣息的強有力的支撐,會造成喉頭上抬,氣息往上浮,聲音傳不出去,也無法向觀眾傳遞歌曲中的情感。
民族歌曲的演唱注重字正腔圓。字頭聲母清晰快速發(fā)出,字腹與字尾飽滿且注重元音字母的發(fā)聲。正確的咬字吐字會讓觀眾在聽覺上有美的享受,如《萬里春色滿家園》中第三部分小快板“孩子啊你抬頭看”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速度加快更要讓觀眾聽清楚每一個字,了解所唱的內(nèi)容,激起觀眾的共鳴。歌曲中的歌詞音調(diào)也應與普通話的音調(diào)相同,不變字不變音,才能讓觀眾更清晰地聽清楚歌詞,本唱段中“不猶豫,不悲嘆”一句中的“豫”字,對應旋律是mi-re,但是如果按照音符來唱,發(fā)聲會變成第二聲,聽覺上會變成“不由于”。為了不變字,應該加上裝飾音變?yōu)閟ol-mi-re,這種強顫的手法,不僅讓觀眾清晰地聽到“豫”字第四聲的發(fā)音,也表現(xiàn)了田玉梅視死如歸的悲壯情懷。
二、演員內(nèi)心感情的運用
歌劇中的情感是抽象的,需要歌劇演員假定自己為劇中的人物,結(jié)合“假定”的舞臺美術、空間處理、舞臺情景來進行角色個性特征和情感特征的揣摩,獲得與人物一致的情感體驗。在《萬里春色滿家園》中,歌曲上的情感處理多在旋律情緒以及肢體的表演上,聲音的塑造以及舞臺動作性表演的結(jié)合,才使得觀眾在聽覺以及視覺上得到雙重的感受。田玉梅的唱段情感變化多樣,掌握她在每一段的情感走向才比較好把握。
歌劇有人物、故事情節(jié)、矛盾沖突,除掉要在歌曲的演唱上花心思之外,要想人物形象變得生動鮮活,也離不開肢體的表演。歌劇只有在聽覺和視覺搭建的空間里,才能進一步具體化人物沖突、升華人物形象。一個好歌劇演員除了良好的音樂演唱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出色的舞臺表演能力。彭麗媛在歌劇中飾演的田玉梅在《萬里春色滿家園》中,五個“告別”那一段的每一個“告別”都演繹得像在和具體的景或人告別,演唱到“條條綠水”時,她身體稍微往前傾,眼神看向往下30度的方向,似乎眼前就有一條河流;“座座青山”她轉(zhuǎn)身360度,對著幕布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青山”,像是真的對村莊旁邊的青山一一揮別。她將這一段演繹得真實又生活化;最后一段“我在土里眠”這一句,田玉梅在唱“眠”字的時候往前進了一步,腳步干凈利落,眼神堅定,也使得蔑視敵人、不懼死亡、堅信革命會成功的共產(chǎn)黨員形象更加鮮活與真實。
表演是一門藝術,雖然歌曲最終表達一定是情感,但是也不能因為情感的過于投入而影響了歌唱的本身,過于悲傷泣不成聲或者過于激動抬高了喉位使得聲音唱不出來都是適得其反。觀眾則是一個演員的支撐,情感不論臺上臺下都是可以互相傳遞的,得到觀眾的肯定才是歌劇情感的最終任務。
通過對整首作品的研究,我們看到了田玉梅的多重情感,有對敵人的仇恨與蔑視,有對父老鄉(xiāng)親的眷戀,有對未來的期盼與向往等。這么多復雜的情緒的表達,促使創(chuàng)作出的聲樂作品對于演唱者聲音的柔韌、音域的寬廣、力度的變化以及音色的轉(zhuǎn)變等方面都有著嚴格的要求,也為演唱者提供了較為寬廣的二度創(chuàng)作空間。
參考文獻:
[1]張靜.民族歌劇《黨的女兒》藝術特色探析[J].大眾文藝(理論).2009(21).
[2]鄭杰.歌劇《黨的女兒》中田玉梅形象的二度創(chuàng)作探析[J].黃河之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