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冰清 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第二幼兒園
兒童視域觀照下的幼兒園美術活動就是用兒童的身心和眼睛去感受世界,發(fā)現世界的美,鼓勵他們選擇作畫內容,探索作畫手法,支持兒童用稚嫩的筆觸來描繪和表達世界,獲得愉悅的美術情感體驗。它要求我們要遵循兒童生活,尊重兒童情趣,尊重兒童視點。珍視兒童的生命體驗和精神需要,理解純真的童心和游戲精神。
而在幼兒園的傳統(tǒng)美術活動中,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呢?下面我以中班美術活動“煙花”為例,分析現有視域觀照下的幼兒園美術活動存在的問題和思考。
活動中,教師在活動室布置了一些煙花的圖片,活動開始先讓孩子觀看煙花圖片,討論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它們是什么樣的?”教師大概講解煙花的造型特點,之后讓孩子選擇油畫棒進行作畫,嘗試結合各種簡單的線條來表現煙花。但是在活動中我們看到,孩子作畫的積極性并不高,很多孩子不知從何下手,個別孩子臨摹圖片進行簡單地表現。教師在巡視時發(fā)現孩子們遲遲沒有動筆,就開始講解并幫助他們用簡單的短線組合形式來表現。最后,有不少孩子畫出來了,但作品大多是教師指導他們畫出來的,有個別作品是孩子摹擬圖片的形象畫出的。通過這個活動我們討論了幼兒園美術活動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提出了新的思考。
“煙花”這個美術活動內容的選擇來自于教師,不是孩子們自由選擇和喜歡的作畫內容,脫離了他們的生活,他們屬于被動接受。教師先入為主地設定成人視角的價值取向,制訂目標時過多地強調技能,削弱了兒童的發(fā)展價值,且不自覺地要求孩子們接受這類價值,忽視他們內在的生命體驗和精神需要。孩子們在討論的過程中,沒有太多的興致,作畫時并沒有躍躍欲試。教師還進行不恰當的教育和干預,導致兒童本位的缺失,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對兒童視角的美術活動認識不夠。
幼兒美術創(chuàng)作的前提是要對生活進行觀察和理解,離開觀察,幼兒的美術活動也就成了簡單的臨摹、堆砌。他們在下筆繪畫之前對要描繪的事物有感性的認識,有積極的情感體驗。煙花在生活中并不多見,所以孩子對煙花的知識經驗也比較缺乏,教師讓孩子們欣賞了幾張綻放的煙花圖片后,孩子們就開始作畫了。顯然,他們對這個作畫內容還沒有足夠的感知和體驗,教師也沒有幫助孩子建構煙花的知識經驗,以致接下來的作畫環(huán)節(jié)孩子們不知如何下手。
教師提供的作畫材料和工具比較單一,孩子們沒有選擇性,他們的個性創(chuàng)作和多元表達受到限制。教師的目標是為了讓孩子們畫出光芒四射的感覺,也試圖讓他們通過觀察學習用線段組合表現煙花,但是孩子們沒有這樣的表現經驗,所以遲遲不敢落筆。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應是多元表達的,可見教師在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和創(chuàng)設材料工具上的支持還不夠。
美術對幼兒來說既是一種游戲,又是他們借助畫筆表現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展現他們對客觀事物態(tài)度的表達形式。在活動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幼兒在模擬再現教師所給的圖片,雖然最后有不少幼兒畫出來了,但大多是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完成的,這是典型的“要我畫”而不是“我要畫”?;顒又杏變旱母兄獞摳鼉A向于客觀事物的情感表現和真實感受。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藝術領域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審美感知能力。在美術活動中,幼兒既要有通過探索獲取知識的需要,也要有通過練習獲得技能的需要,既要有探索技能產生共鳴的需要,又要有個性創(chuàng)作的需要。在美術活動價值分析上,不要忽視幼兒的審美情趣,要把他們的視覺感知能力、審美情感、想象創(chuàng)造力放在核心地位,要提供機會讓他們多渠道運用各種感官,培養(yǎng)審美情趣。作為教育者,如果我們蹲下來,用幼兒的視域看世界,聽聽他們心靈的聲音,或許你就不會只關注畫出很像的煙花這樣的價值思考了。和幼兒進行深層次的互動,你就能聽到沒有雕琢過的童心充滿著奇思妙想。煙花像什么?像花朵,像流星,像樂園,像花菜,像扇子……除此之外還可以交流幾個話題:你在哪里看過煙花?和誰一起去的?看煙花的心情怎么樣?你知道煙花為什么都不一樣嗎?如果你來當煙花的設計者,你能有什么創(chuàng)意嗎?問題可以幫助教師架構活動目標,同時也把幼兒引領到一個美的世界,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的欲望。同樣美妙的音樂伴奏、視覺欣賞、語言導入,各種感知覺一起動員,可以給幼兒一個美妙的煙花世界。通過觀察和理解,他們的審美情趣、審美情感都能得到培養(yǎng),運用他們獨特的視角去創(chuàng)作一個特別的煙花世界,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這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把幼兒的想法和情感借助美術活動表達出來,這才是美術活動的首要目標。
德裔美籍作家、美術和電影理論家、知覺心理學家阿恩海姆認為:“幼兒所畫就是他們所見、所想的?!钡聡逃腋5撠悹栐f過:“通過生活并來自生活的課,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課。”也就是說,幼兒表現的就是他們以往所經歷過的,有深刻內心體驗的事物。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幼兒與生活經驗的建構。
生活經驗是連續(xù)的,不斷重疊累加和發(fā)展的。就美術活動而言,豐富的審美感知和體驗經驗,不同層次的審美表達和創(chuàng)造經驗,在幼兒的藝術經驗結構中,起節(jié)點和支撐的作用。有利于幼兒相關經驗的建構、遷移以及對生活的個性化理解。幼兒只有親自觀察事物,才能對它們有一個較完整、生動、形象的了解。所以,感知和體驗是幼兒美術活動的靈魂。很多老師認為美術活動是在一個活動中完成的,其實它是一個連續(xù)的學習過程,應通過多途徑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組織這個美術活動“煙花”前,教師應該利用節(jié)慶日,讓幼兒去觀看煙花,感受煙花綻放的場景,引導幼兒從煙花綻放的聲響到顏色、形狀特征,到他們各自的喜好去欣賞,感受熱鬧的氛圍和快樂的情感體驗。教師鼓勵幼兒一起收集煙花綻放的視頻和圖片,以及表現煙花的美術作品,布置在活動室四周,并與他們討論,收集能夠表現煙花的生活創(chuàng)造工具和材料,放在區(qū)域內供幼兒自己嘗試發(fā)現和創(chuàng)作,也可以進行親子創(chuàng)作,作品同樣布置在班級活動室。幼兒所知越多,體驗越多,理解越深刻。如果幼兒對這個內容的探究很感興趣,甚至可以通過主題過程,追隨他們的興趣進行較為完整、連續(xù)的探究和學習,使得幼兒能夠獲得全方位的體驗,為美術活動中幼兒的自我表現積累下豐富的素材。
“感受”與“體驗”是幼兒美術活動的靈魂,無論是“感官的感受”還是“情感的體驗”,都是通過語言、科學、社會、藝術等領域的融合實現的。幼兒的美術表現是建立在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經驗上的,只有讓幼兒的美術活動與幼兒的感性生命活動緊密相連,幼兒自我伸張的領域才越廣泛。教師要樹立以兒童視角為主導的理念,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多種渠道去了解,支持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發(fā)現。這時你會發(fā)現學習資源無處不在,也會發(fā)現幼兒學習能動性的巨大轉變。
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在其著作《創(chuàng)造與心智的成長》中提出:“游戲可應用于兒童的一切活動,藝術可視為游戲的一種形式,兒童在藝術特別是繪畫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內在需要得到真正滿足。”《指南》建議,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能力,引導幼兒進行感知與體驗,可見,幼兒在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于人、事、物的互動宛若游戲,幼兒的美術創(chuàng)作中也存在著游戲精神。
美術活動前,教師和孩子們討論和收集可以表現作品的材料和工具。活動中,孩子們可以大膽地感受各種美術材料的特性,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意圖選擇材料進行游戲,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對材料、技巧、過程進行探索和游戲,發(fā)揮藝術感知能力和表現能力。教師不給孩子太多的局限,不用已有的觀念和審美來約束孩子,而是鼓勵孩子放開手腳大膽嘗試,用獨創(chuàng)的技巧來表現作品。
教師事先提供多樣的美術專業(yè)工具,有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紙,也有不同的美術用筆和顏料,還有孩子們收集到的自然材料,如石頭、水果、麥稈、吸管、砂子和種子等,以及一些輔助材料,如水槍、牙刷、噴灑盆、滴管等。孩子們自由探索表現的方式,他們有的用油畫棒,有的選擇用吸管吹畫,有的用噴壺和滴管作畫,有的選擇用顏料作畫,有的選擇在黑色的刮蠟紙上作畫,有的選擇各種形狀的水果或蔬菜的橫面進行印畫,有的在水槍里裝上顏料,開槍噴出各種煙花的樣子。最有創(chuàng)意的是孩子們選擇在蛋殼里裝上顏料,站在高高的地方,把蛋殼丟到地上的紙上炸開,形成爆炸煙花的樣子。孩子們對于自己探索出來的作畫方式非常喜愛,因為有模擬爆炸的聲響,有顏料爆開時噴出的煙花模樣,很逼真,這讓他們感受到美術活動游戲的快樂。自己探究出來的表現方式,孩子非常喜愛。這種在探究下的學習,讓孩子們進行多元表達的方式,也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當教師對美術活動中的兒童觀發(fā)生改變的時候,他會發(fā)現一個全新的兒童,也會發(fā)現兒童天生就是藝術家。
幼兒美術活動過程自始至終需要情感的參與,該過程及幼兒的作品是幼兒情感律動的產物。幼兒在掌握文字書面表達以前,除了口頭語言的表達外,他們更多的只能是借助美術形式,如符號、線條、色彩等來詮釋自己的內心世界。在美術活動中,他們更多的是情緒體驗、情感再現、創(chuàng)造的萌芽、興趣的延伸。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達,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實現真正有效的情感互動。畢加索曾經說過,我用很短的時間學會了畫畫,但我卻用一生學習像兒童那樣創(chuàng)作。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畢加索的話,如果讓兒童過早地學會了像成人一樣的做法,兒童將很快失去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表現世界的能力呢?
因為美術活動有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韻律、美的情感,教師要從情感上進行渲染,充分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幫助孩子們感知體驗,獲得積極的內心感受。在和孩子們談論煙花在空中綻放是什么樣的時候,孩子們設計了從高空拋下碎彩紙的方式,漫天飛舞的彩紙很像美麗的煙花。在充分肯定孩子們的創(chuàng)意后,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剪小紙片,讓孩子們輪流當那個放煙花的人,一起感受著煙花綻放的美麗和快樂。之后,教師還讓孩子們當煙花的設計者,鼓勵他們選擇和設計自己喜歡的煙花形狀,設計最有創(chuàng)意的煙花。同時播放燃放煙花的背景音樂,讓他們帶著美的情感進行創(chuàng)作,讓他們喜歡創(chuàng)造,與作品有效互動,產生積極的情感。另外,教師在幼兒園的樓梯長廊上展示孩子們的煙花創(chuàng)作,鼓勵孩子們相互分享交流,體驗創(chuàng)作后的成功與快樂。這些活動還給孩子們帶來視覺和情感上的沖擊,讓他們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勵他們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