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佚 名
妺(mò)喜,姓嬉(喜),生卒年不詳,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因為本身《史記》這部著作對夏桀本人的記載都少得可憐,所以說王后妺喜在史記中沒有提到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到了西漢末年的時候,學者劉向為了更好的勸誡漢成帝,于是寫成了一本書叫《列女傳》書中主要描寫了古代的一些賢妃貞婦。同時也寫“孽嬖傳”,這“孽嬖傳”里寫的專門寫的是一些禍亂朝納,淫亂后宮的一些妖孽之女。妺喜據(jù)說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紅顏禍水的第一女人。
北宋的劉恕不滿主編司馬光對上古史料的舍棄,于是他就自己寫了一本《通鑒外紀》,在這本書里劉恕發(fā)揮了他“偉大”的想像空間,進一步把妺喜這個女人形象更加“發(fā)揚光大”。歷史上的妺喜未必是蕩婦,但劉向之所以將妺喜寫成亡國的紅顏禍水,是為了勸誡漢成帝不要過度迷戀趙飛燕這個“蕩婦”,不然的話漢朝也會在他的手上完蛋掉。
夏以前的歷史是否真實存在過都值得懷疑。至于妺喜恐怕也只是文人筆下用來利用的一個反面素材罷了。
千百年來,孟姜女哭倒秦長城的故事,經(jīng)歌謠、詩文、戲曲、說唱等多種形式廣泛傳播,成為了指責秦王朝暴政的鮮活案例。
《左傳》記載:公元前550年,齊國攻打莒國(山東莒縣),有一個叫杞梁的齊國大夫在這次伐莒戰(zhàn)爭中不幸陣亡,齊國國君莊公在歸國途中碰巧遇到了杞梁的妻子,莊公本欲就地進行吊唁,但杞梁的妻子認為不合禮儀婉言相拒,莊公只得到杞梁家中舉行正式的吊唁。
儒家經(jīng)典之一的《禮記·檀弓下》中說:“其妻迎柩于路而哭之哀”。首次提到了杞梁的妻子在得知丈夫陣亡后“哭”。到了西漢時,大儒劉向在《說苑·立節(jié)》中寫道:“其妻聞之而哭,城為之,隅為之崩”,首次把哭倒城墻的內(nèi)容加了進去?!读信畟鳌へ戫槨酚纸o這個哭加了個時間,說是哭了整整10天。到西漢末期,杞梁妻哭夫城崩的故事基本成型。
元明清時期,關(guān)于孟姜女的故事也更加荒誕和夸張。說秦始皇想娶孟姜女為妃,孟姜女不從,自殺而死,死后冤魂到陰曹地府告狀,歷數(shù)了秦始皇30大罪狀。原本發(fā)生在公元前550年的事,被硬生生的加在了公元前259年才出生的秦始皇頭上,比秦始皇大300多歲的孟姜女成了反抗秦始皇暴政的英雄。秦始皇真是躺著也中槍。
敦煌石窟中就存有一卷唐代《伍子胥變文》殘卷,其內(nèi)容跟今天大家所熟知的伍子胥傳奇,可以說是大差不差。細節(jié)上有一點不一樣,但是故事的主線內(nèi)容是一樣,就是伍子胥一家被楚平王殺了之后,伍子胥艱難逃到了吳國,然后幫著公子光一步步登上了王位。當公子光成為了吳王闔閭之后,伍子胥對楚國復仇的戲碼正式開始了。伍子胥帶著吳國人攻回了郢都,對楚王韃尸以報殺父之仇。故事到這里就是全劇的最高潮了。伍子胥基本沒多少可能可以鞭到楚王的尸,就連骸骨的可能都很低。因為最早記載伍子胥韃楚王尸一說的典籍僅僅是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在司馬遷之前的那些典籍比如《春秋左傳》《國語》《春秋公羊傳》等沒有這類的說法?!洞呵锪簜鳌贰秴问洗呵铩防镏皇菍懥宋樽玉阌小绊^楚王墳”一事,以及跟司馬遷同時代的劉安在《淮南子·泰族訓》上也同樣只是記載“韃楚王墳”一事。
“韃墳”和“韃尸”,看起來是一字之差,其實差了很多,完全是兩個概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