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喬丹”等名人的姓名不僅僅代表了這些個人本身,其背后還蘊含著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以這些姓名作為商標或標識,無形中為產(chǎn)品或服務作了免費的宣傳。但此種行為在法律上一定程度上與他人的姓名權相沖突。本文將以著名的“喬丹案”為核心案例,以比較研究法等為研究方法,通過對比其他國家馳名商標對姓名權的保護以及我國司法實踐中對馳名商標侵犯姓名權的相關案件的裁判,總結出我國馳名商標侵犯姓名權的認定規(guī)則以及責任范圍。
關鍵詞 馳名商標 姓名權 責任范圍
作者簡介:陳雙雙,暨南大學研究生院。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142
一、喬丹案引發(fā)的問題與反思
(一)喬丹案前情回顧
2016年12月8日,最高院對再審申請人邁克爾·喬丹與被申請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一審第三人喬丹體育有限公司商標爭議行政糾紛共10件案件進行了公開宣判,震驚中外的“喬丹案”終于畫下句號。喬丹體育有限公司是國內(nèi)知名的體育用品公司,在國際分類中的第二十五和第二十八類等商品或者服務上擁有“喬丹”和“QIAODAN”等多項注冊商標。邁克爾·喬丹是NBA(美國國家籃球聯(lián)盟)已退役的籃球運動員,早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因其極高的天賦和努力被美國體育界稱為“華盛頓奇才”,從而為全球球迷所喜愛。而中國的喬丹體育有限公司是在2001年注冊并獲得了“QIAODAN”拼音字樣和“喬丹”中文字樣的商標權以及在2002年獲得的運動員上籃的圖案商標,且該商標在中國還一度被評為“馳名商標”。而美國耐克公司早在1983年就憑借與邁克爾·喬丹的完美結合將耐克公司打造成了世界體育用品界的巨頭,邁克爾·喬丹更是響譽全球。由此兩家公司針對“喬丹”這一姓名而展開的商標大戰(zhàn)也隨之展開。耐克公司后來向我國商標局(全稱為“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提出的多項關于“邁克爾·喬丹”的文字或圖像的注冊商標之異議,雖然未贏得商標局的支持,但“邁克爾·喬丹”與中國喬丹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之間的恩恩怨怨自2002年起從未停歇。直到2012年,邁克爾·喬丹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起撤銷爭議商標的申請,他認為“喬丹”等具有爭議的商標侵犯其享有的姓名權,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三十一條所規(guī)定的關于“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xiàn)有的在先權利”。 但商標評審委員會對申請人邁克爾·喬丹的申請進行審理后裁定爭議商標作出維持的決定。邁克爾·喬丹不服,而后向北京市一中院提起行政訴訟。北京市一中院做出的裁定維持了商標評審委員會所做的決定。邁克爾·喬丹仍然不服,隨后向北京市高院提起上訴,北京市高院做出了駁回上訴的判決。原告邁克爾·喬丹對北京高院的裁判仍然不服,向最高院申請再審 。2015年12月,最高院審理后認為二審判決遺漏了原告有關2001年修正的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上訴理由,原告的再審申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裁定提審10件案件。 2016年4月26日,最高院在第一法庭公開開庭審理“喬丹案”。針對該案件原被告雙方的爭議焦點是:爭議商標的注冊是否侵害了原告邁克爾·喬丹所主張的其享有的姓名權,違反在2001年修正的商標法第三十一條關于“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xiàn)有的在先權利”的規(guī)定。
(二)“喬丹案”引發(fā)的反思
“喬丹案”不僅引起了體育界的廣泛關注,其背后涉及的法律問題和法學進步意義,在學界更是掀起一股浪潮,然而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喬丹案”之后我們該思索哪些問題?學生認為:首先是外國人在我國是否享有姓名權。其次是對姓名權的保護內(nèi)容相較于傳統(tǒng)民法理論而言是否應當有所更新。再者如何認定注冊商標與他人姓名權之間存在沖突。最后若該馳名商標侵犯他人姓名權,其責任范圍又當如何限定。以名人姓名為基礎搶注相關的商標,以此將該商標所依附的商品與該名人產(chǎn)生關聯(lián),能為經(jīng)營者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模式下,這種經(jīng)營行為看似高明,但在知識產(chǎn)權領域卻是于法難容。 盡管這個道理我們能夠明白,但是法律的確定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在認定該注冊商標侵犯他人姓名權時,應當以事實和法律為依據(jù)為準繩做出公平、公正的裁決。然而,我國民法領域對公民姓名權的保護的相關規(guī)定中在最高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0條、第151條中指出了姓名權受到侵害時,公民可得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侵權人的賠償責任,而對責任范圍也僅指出了受害人的損失及侵權人的非法所得。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9條第1款規(guī)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guī)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边€有《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2款規(guī)定:“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等人身、財產(chǎn)權益?!睂π彰麢嗟谋Wo方式僅做了大略的規(guī)定,但并沒有具體到除干涉、盜用、假冒他人姓名外的其他方式是否侵犯姓名權及如何認定,也沒有明確規(guī)定侵犯姓名權的責任范圍。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三十一條也僅籠統(tǒng)地指出了注冊商標不得侵犯他人在先權利,并沒有明確注冊商標侵犯他人姓名權的內(nèi)容。當然,也正因如此,才給了那些經(jīng)營者以可乘之機,搶注商標為企業(yè)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但在中國的知識產(chǎn)權法越來越受到法學界乃至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的今天,應當注重對這一法律問題的解釋,實現(xiàn)知識產(chǎn)權的法律價值。
二、馳名商標對姓名權的保護
(一)各國馳名商標侵犯姓名權的認定及規(guī)則
美國在馳名商標中對姓名權的保護源于美國法律對“形象權”的保護。所謂“形象權”是指人們對其個人身份的使用以及許可他人使用的權利,其客體是個人身份的商業(yè)性價值或其他財產(chǎn)性權益?!靶蜗髾唷痹醋杂诿绹鴮ψ匀蝗穗[私權的保護,其權能主要有姓名權、隱私權、肖像權等。美國在司法實踐中對注冊商標侵犯他人姓名權的認定并不僅局限于是否實際使用他人的姓名這一形式,而是更多的從各種綜合因素出發(fā),從公眾意識的角度,注重使用他人姓名是否實質上指代被侵權人的真實姓名或者其身份。例如1982年,美國的著名藝術家胡克起訴某電影公司在其拍攝的電視片中主角名稱設計為胡克,而侵犯其形象權。審理該案的法院認為,盡管被告使用了“胡克”這一姓名,但并不當然地得出該片使用的“胡克”指向該著名藝術家“胡克”,從而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又如在1979年的“瘋腿”案中,美國超級球星郝斯克因其在廣告角色中奔跑的風格獨特且速度飛快而極似旋轉的飛輪,公眾稱之為“瘋腿”。當時一家化妝品公司在其生產(chǎn)銷售的女用剃須膠的商標標識上使用了該“瘋腿”字樣,且在該產(chǎn)品的廣告中使用了球迷歡呼“瘋腿”的背景聲音。因而郝斯克起訴該化妝品公司侵犯其形象權。審理該案的法院認為雖然該化妝品公司沒有直接使用“郝斯克”的真實姓名,但使用“瘋腿”這一字樣,明顯可以直接指向“郝斯克”這一超級球星的身份,因而判決該化妝品公司侵犯郝斯克的形象權。
在英國,著名人士的姓名享有英國普通法上的商標權,他人注冊的域名同這些著名的姓名完全相同甚至只是混淆性相似,都可能構成侵權。但英國法不承認公民對其姓名和形象享有獨占上的使用權 。例如在戴安娜基金會受托人與富蘭克林公司一案中,受理案件的法院認為“戴安娜”早已成為公共領域的角色,使用“戴安娜”的形象和人格作為商標不具有違法性,戴安娜基金會并不能當然地阻止他人使用“戴安娜”的姓名、形象和人格。英國的商標法的相關規(guī)定說明了,在英國,馳名商標在與其他商標或標識不發(fā)生混淆或近似則為具有正當性。例如1997年的Halliwell & Others V. Paninin 案中,原告“驚喜五人組”(Fab Five)指控侵權人以營利為目的,未經(jīng)授權使用了他們的姓名和形象,出版了以“驚喜五人組”(Fab Five)的姓名和形象為名的張貼畫集本。但最終,該案原告敗訴,法院審理后認定的理由是:被告出版的該出版物作為一種商業(yè)產(chǎn)品,并沒有在產(chǎn)品標識上讓公眾以為該產(chǎn)品原是正式產(chǎn)品,因而不存在冒充,也不存在混淆,因此不構成侵權。
(二)我國馳名商標對姓名權的沖突及侵權認定
我國知識產(chǎn)權法領域通常認為商標得以成功注冊的條件是該標識具有合法性、非功能性、顯著性與在先性。而目前我們可以據(jù)以認定為馳名商標侵犯姓名權的法律規(guī)范主要是基于此理論的要求,具體的法條是《商標法》第9條:“注冊商標不得與他人的在先權利相沖突”。雖然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明文規(guī)定“禁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yè)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的屬不正當競爭手段,否則將受到相關法律的懲處”。但是上述兩條法律并沒有對馳名商標侵犯姓名權作出明確的規(guī)范,這給實踐中認定馳名商標侵犯姓名權增加了難度,也正因如此才出現(xiàn)了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認定標準從而裁判結果不同。
一般來說,在判斷某個商標是否會侵害他人姓名權時,應當考慮該姓名權人的知名度,當大眾在看到某一商標時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具體某個人的姓名,并且認為該商標或該商標所使用商品的提供者與該人有關聯(lián)時,才有可能對其姓名權造成損害。在本文所分析的“喬丹案”中,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在適用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規(guī)定認定注冊商標侵犯姓名權時,自然人就特定名稱主張姓名權保護的,該特定名稱應當符合下列三個條件:其一,該自然人的特定名稱在我國具有相當?shù)闹取橐话愎娝?其二,一般公眾使用該特定名稱直接指代該自然人;其三,該特定名稱已經(jīng)與該自然人之間形成了穩(wěn)定的對應關系。
三、馳名商標侵犯姓名權的保護范圍的認定
(一)一般侵權的責任范圍
根據(jù)《民通意見》相關規(guī)定侵犯姓名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侵權責任范圍包括被侵權人所受損失以及侵權人的侵權所得。但是具體如何認定法條沒有明述,根據(jù)相關案件的審判可以分析得出一般為:由于一般侵犯姓名權主要是將其定性為侵犯人格利益,因而多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而從精神損害賠償?shù)慕嵌冗M行認定賠償責任范圍。
(二)馳名商標侵權的責任范圍
根據(jù)上訴案例的審判結果我們可以推導出馳名商標侵權的責任范圍除通過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方式承擔民事責任外,還應當撤銷該注冊商標,并賠償相應的損失,具體數(shù)額并不可僅按照人身損害賠償?shù)脑u判標準而進行認定,應當將該商標標識注冊人經(jīng)營該商標所得經(jīng)濟利益作為判定被侵權人所受損失的參考數(shù)額,從而綜合考量被侵權人所受損失和侵權人的侵權所得,做出公正的認定。
注釋:
王國浩.飛人喬丹狀告喬丹體育——專家熱議“喬丹” 奪名案.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12(23).
祝文明.“飛人喬丹” 過招“中國喬丹” 輸贏幾何.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12(8).
侯雋.兩個喬丹, 誰會贏? .中國經(jīng)濟周刊.2012(10).81.
吳漢東.財產(chǎn)權客體制度論——以無形財產(chǎn)客體為主要研究對象.法商研究.2000(4).56.
張今.英國: 姓名、 形象的商品化和商品化權.中華商標.2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