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yīng)福
時代日新月異,生活豐富多彩,狹小的圈子、逼仄的雷池、低洼的井底,已捆綁了我們的好奇心和上進心,桎梏了我們的視野和胸襟,限制了我們翅膀飛行的高度、寬度、廣度和亮度。因此,“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成為了奮斗者既滾燙又時尚的理想、憧憬和渴望。
可是,縱橫宇宙,闖蕩天涯,會有崇山峻嶺阻擋我們,會有長江大川隔斷我們,會有深溝淺壑為難我們,會有風(fēng)霜雪雨摧凌我們?!靶坳P(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有雄心,有志氣,固然是好事,值得肯定。但如何變理想為現(xiàn)實?憑什么“去遠方看看”?
我的觀點是:成功鐘情有充分準備的人。
《莊子·逍遙游》講:“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p>
那么試問:適萬里者,需要多長時間聚糧?
況且,準備那么多糧食攜帶上路,太累贅了,如何遠行?
當(dāng)然,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可以把“聚糧”改為“聚款”,一卡在手,說走就走。何等從容,何等瀟灑,何等閑暇,何等自由!
可是,你卡上的錢款畢竟數(shù)目有限,路上只取款不添款,總有吃光、用光的那一天。你遠行的腳步,就不得不戛然而止。你暢游遠方的志向,就不得不夭折和萎靡。
因此,為了保證自己不管走到哪兒都能生存、立足,有飯吃,餓不死,我們最好在出發(fā)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那就是學(xué)一技在手,懷絕藝于身。
古人云:“一招鮮,吃遍天?!薄凹矣杏嗉Z十斗,不如一技在手。”
有了一技之長,就能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走遍天涯海角餓不死,踏遍碧水青山腹不饑。有謀生的本領(lǐng),才有闖遠方的資本。
那么,技藝從何而來?回答:從勤中來,從苦中來,從磨煉、砥礪和奮斗中來。
白居易五歲會作詩,九歲識音律,十六歲名震長安。由于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勤奮、刻苦,他“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fā)先衰白”,終于成為中唐詩壇巨匠。
顧況曾笑白居易“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及至讀了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時,慷然長嘆:“有詩如此,居天下亦不難!”
因準備工作失誤而導(dǎo)致功虧一簣、前功盡棄的例子也極多。
荊軻刺秦王之所以失敗,主要的原因是荊軻擊劍的技術(shù)欠佳。一手扯著秦王的袖子,一手擊劍,距離這么近,竟然一擊不中,的確說不過去。其次,在追擊秦王時,步伐也不快,如果學(xué)到了“凌波微步”,秦王怎么逃得掉?
陶淵明在《詠荊軻》一詩中也感慨:“惜哉劍術(shù)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充分的準備促人成長,良好的技藝促人成功。無怪乎韓愈叮囑:“諸生業(yè)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
俗話亦云:“沒有金剛鉆,不攬磁器活?!?/p>
因此,我們要志存高遠,更要腳踏實地,刻苦努力,勤學(xué)苦練,學(xué)一技在手,藏數(shù)藝于身。“學(xué)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學(xué)好語數(shù)外,財源滾滾來”,話雖有些偏激,卻也并不是毫無道理的。
擁有了遨游宇宙的資本后,世界再廣闊,我們的腳步可到達,神州再璀璨,我們的目光可親臨。
學(xué)生賞評
1.“有一技之長方可遨游遠方”的主題思想,催人上進,富含正能量,好。2.用高中生學(xué)過的課文作論據(jù)材料,既貼切又親切,說服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