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對小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而在美術教學方面,國畫教育的引入本來能夠增加小學生對美術多樣性的理解,提升他們欣賞傳統(tǒng)國畫藝術的能力,但卻由于傳統(tǒng)的說教模式過于死板,使得原本底蘊豐厚的國畫藝術在學生眼里失去了色彩。因此,如何通過創(chuàng)新國畫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就成了小學國畫教師都關心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國畫 興趣激發(fā) 玩中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223-02
一、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國畫內(nèi)涵
在學生還對國畫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下,如果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采用的方式是照本宣科,只是將事先準備好的國畫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得課堂成為一個“學生聽、老師講”的一分為二的場合,而不是利用激發(fā)學生天然的好奇心來將“教與學”連結成一條有力的紐帶,將會使得學生對學習國畫的興趣在一開始就大打折扣。
利用興趣引導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開始教授國畫的最初一段時間內(nèi),把學習的自主性交到學生手上,而自己只是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比如說,教師可以準備一系列不同的國畫作品帶到課堂上讓學生欣賞,然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幾個關于國畫的問題,比如可以讓學生對比國畫和素描、油畫等其他繪畫方式的不同,再讓學生尋找國畫之所能表現(xiàn)出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通過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和小組競賽,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提出可能的答案,最終再在教師的帶領下總結和分析,將國畫之所以具備不同的繪畫效果的原因歸結為紙張的使用、繪畫的工具和顏料等三個方面。
如此一來,原本這些答案只是課本上枯燥的知識,對學生來講也只不過是考試時需要記憶的負擔,但是在采用了興趣引導式的教學方法之后,這些知識就變成學生自己動腦的產(chǎn)物了,他們對國畫自然有了更多的親切感,更愿意去學習。
二、利用故事對學生循循善誘
故事往往是我們體會文化情境最好的方式,而“講故事”這種方法也可以通過教師的巧妙運用而激發(fā)學生對國畫的學習興趣。
在準備進入《中國畫欣賞》的課堂之前,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準備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畫家的成長故事以及他們創(chuàng)作一些國畫時發(fā)生的故事,然后在課堂中鼓勵學生進行分享,從而在交流中活躍課堂的氛圍。
一次,有一個學生提到了北宋畫院考試時曾出過的一道考試 題目,叫“深山藏古寺”,于是其他學生紛紛躍躍欲試,假裝自己就是參加考試的畫者,有的甚至立刻提筆在紙上勾勒想象中的畫面,最后該學生公布答案,原來在那場考試中,奪得第一的畫作之中并沒有出現(xiàn)古寺,而只有一個在山下小溪旁挑水的和尚以及被云霧遮住真面目的深山。聽到答案之后,學生紛紛感嘆,更加佩服古人獨到的創(chuàng)作思維,對國畫的興趣也更加濃厚。
三、教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
古人在進行國畫創(chuàng)作的時候往往離不開外出臨摹和寫生,而在真正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靈感也常常是來源于大自然、來源于生活的。這條實踐法則對于任何的藝術教學都是適用的。但是目前在我國的許多小學國畫教育課堂中,常常是以臨摹名家畫作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學生臨摹的往往是別人已經(jīng)完成的作品,這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是很不利的。
因此,教師如果想要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水平,就必須鼓勵學生親身探索生活,并尋找生活中的繪畫素材和靈感。小到餐桌上的蘋果、講臺上的黑板擦、門口散亂的鞋、教室外巍然而立的大樹等等,都可以作為創(chuàng)作的素材,除了這些靜物之外,生活中的許多場景也都可以作為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等學生擁有了更高的創(chuàng)作水準,繪畫表現(xiàn)的范圍也可以逐漸擴展至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如說像篝火晚會、生日晚會等等。
總之,只有讓學生體會到“所有的創(chuàng)作靈感都源于生活”這一點,學生才能真真正正地感受到國畫創(chuàng)作的樂趣所在。
四、寓教于樂,在“玩”中學
在教授國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教師也有很多可以利用學生“玩”心進行教學的點。比如說在畫“瓶花”的過程中,利用潑墨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自主嘗試不同的用水量以及潑墨的時間點不同帶來的全然不同的創(chuàng)作效果。這種新奇性對于玩心甚重的小學生而言無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而教師正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從被動變成主動,自主地探索各種不同的國畫技巧。
五、結束語
長久以來,教育者常常將學生當作一個個孤立的“被教育”的對象,而忽略了每一個學生其實都是一個能動的,具有相當?shù)膶W習自主性的個體。而利用上述的在玩中學,寓教于樂以及興趣引導式、頭腦風暴式的方法進行小學國畫教學,則比傳統(tǒng)的灌輸知識的方法更加迎合小學生的天性,從而能夠借力使力,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相信只要教師適當?shù)剞D變教育觀念,將學生變成教與學的主體,就能夠促進小學國畫教育水平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段陽.小學美術國畫教育實踐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