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出口型企業(yè)不斷增多,國際貿易的數(shù)量也隨之不斷增大,所面臨的國際貿易環(huán)境演變的更加的復雜化和多樣化。隨之而來,我國的出口企業(yè)也將在國際貿易中遇到形式各樣的法律風險。但是由于對國際貿易過程中將面臨的法律風險認知的不足,企業(yè)在處理相關風險問題是經驗不夠充分,采取的措施也存在不夠理性和合理的問題,這導致了其可能在國際貿易中蒙受巨大的損失。因此冷靜地分析國際貿易過程中產生的法律風險,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成為國際貿易業(yè)務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 國際貿易 出口貿易 收匯
作者簡介:馮從,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
中圖分類號:D99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030
自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經貿領域的變化日新月異,國際貿易的頻率和國際貿易的經濟總量也在逐步攀升。特別是加入WTO以來,國內越來越多的公司跨出國門,走到國際上去參與國際競爭,我國的出口總量和國際市場份額的占有率也不斷攀升。在復雜的國際貿易大環(huán)境中,法律糾紛是無法避免的,外貿型企業(yè)一般會面臨涉及不同于國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國際貿易相關的法律問題。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這些法律問題,及時地予以預防和防范,將會導致其在國際貿易實務中產生糾紛并且蒙受經濟損失和法律責任。因此,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國際貿易環(huán)境中可能會產生的法律風險,對國際貿易中的法律風險進行專業(yè)的分析,冷靜的應對和化解風險,以提高我國企業(yè)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一、國際貿易業(yè)務中法律風險防范的意義
出口企業(yè)如果在國際貿易中對其涉及到的相關的法律風險問題認識不足、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意識淡薄、缺少必要的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和系統(tǒng),一旦觸犯到法律問題,必將給企業(yè)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在國際貿易的實務中,因法律風險認識不足導致巨額賠償?shù)陌咐辉谏贁?shù)。比如,韓國三星公司曾經在知識產權問題上遭到美國蘋果公司的起訴。無獨有偶,我國的人壽保險公司在美國上市,也因為相應的法律問題遭到起訴,并賠償巨額賠款。鑒于以上原因,提高出口企業(yè)和國家相關機關在國際貿易業(yè)務中的法律風險意識、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法律風險防護體系、培養(yǎng)國際貿易法律問題專業(yè)人才,從而避免國際貿易中法律風險造成的損失,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二、國際貿易中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交易對象資質導致的風險
在國際貿易中,由于貿易主體一般都是跨國經營的法律實體、某公司名下類目各異的子公司,或是一些中小微企業(yè)。這些企業(yè)中,單從資質是很難看出其經營中存在的潛在問題的。由于跨國交導致的信息不對稱等,我們很難對對方企業(yè)進行更深入的調查以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為了避免由于跨國交易過程中存在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導致的風險問題,在國際貿易中企業(yè)應盡可能的選擇誠信靠譜的企業(yè)進行合作。合作過程中,需要提前通過在其所在國當?shù)厣钊胝{查從而獲悉對方的營業(yè)資質、信用等級等方面的信息。同時在交易過程中,企業(yè)還需充分熟悉當?shù)氐姆珊驼?、了解所涉及的國際條約條款等,包括對可能存在的貿易壁壘、匯率變動及關稅等相關信息的調查。尤其要注意隸屬于軍民兩用物品中特殊敏感物品的交易風險問題,掌握交易過程中的主動權。
有效的防范措施包括:在國際貿易中要對交易對方的企業(yè)進行完善的背景調查。背景調查不但要包括進口商的背景、聲譽、資產狀況等,還應注意其在當?shù)氐脑V訟情況。 同時,建議國家和各個出口企業(yè)聯(lián)手,對潛在的外國交易對象進行分級分類,對于資質相對比較好的企業(yè)使用可以提供不同的支付方式,如信用證、托收付款等。而對于商業(yè)信用、資信情況相對比較弱的企業(yè)采用匯款的方式進行合作,設立相應的預防性條款。同時,將在以往交易過程中出現(xiàn)過風險問題的企業(yè)加以標注,必要時可設立“黑名單”。
(二)出口貿易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出口貿易中的法律風險主要包括:出口外貿企業(yè)走私、銷售假冒商標的等刑事犯罪。 除此外,還要注意涉及到出口退稅方面的法律風險以及出口業(yè)務中可能侵犯商標著作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風險。
1.代理方面產生的風險
在出口交易過程中,如果出口商選擇使用代理進行交易,則其可以從代理商出具的單據(jù)和發(fā)票中鎖定生產商名稱、商品名稱等信息,但是出口商并無法真實核實到貨物的實際情況,這就給了中間代理商進行不實操作的可能性。例如:代理商可以通過虛開發(fā)票或者找生產單位代開發(fā)票掩蓋實際貨物的交易情況。雖然代理商的存在使得出口企業(yè)節(jié)省了一部分的管理成本和經營成本、也解決了出口國當?shù)刭Q易程序不熟悉的問題。但是全權委托由代理商來經辦的國際貿易必然會面臨上述風險。因此,出口企業(yè)在國際貿易過程中一定要了解代理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并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和代理機構明確相關的責任和義務。通過詳盡的合同條款,將一部分責任風險劃分至代理商處。通過科學的手段控制交易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2.知識產權問題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
出口型企業(yè),一般經常會遇到民事賠償法律風險有以下幾種:侵犯知識產權、合同違約等。在國際貿易競爭日漸激烈的今天,知識產權問題變得尤為重要,其不但是企業(yè)競爭的核心更是各國監(jiān)管的重點對象。在以往的貿易中,經常面臨一國產品出口到了某一國家之后,發(fā)現(xiàn)其和當?shù)氐哪承┊a品的知識產權或者是形態(tài)結構存在沖突,從而引起了侵犯知識產權之訴。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在一些國家要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更嚴重的是,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可能會被轉化為刑事懲罰。
隨著在全球范圍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斷增大,如果企業(yè)計劃持續(xù)持久的發(fā)展,必須在具備對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強化知識產權的管理和維護,同時注意保護他人的知識產權。必要時,應在公司的制度和合同的簽訂過程中通過比較嚴格的規(guī)范程序予以確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委托專業(yè)機構對知識產權進行必要的調查和分析,如果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侵權的行為,及時進行修正和調整,如果產品出現(xiàn)相似的行為,要及時的進行修改工藝,避免被起訴侵權。
如果出口產品不慎在國外受到知識產權侵權訴訟,公司應該及時針對訴訟進行相應的法律風險評估,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由于國際訴訟一般周期比較長,建議經過溝通和協(xié)商的方式予以協(xié)調,盡可能采用和解的方式化解訴訟,從而避免進入拉鋸戰(zhàn)似的訴訟程序。為了避免此類問題,公司應對相應的業(yè)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知識產權相關的培訓和教育工作,使其熟悉同類型產品的知識產權注冊情況,一定要對即將出口的產品予以充分的了解,盡可能的避免出口的產品涉及知識產權侵犯問題,提高整個公司應對相應法律風險的能力。
這些法律風險主要是通過合理的運作,有序的制度予以規(guī)避和防范。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日益加強,建議有長期持續(xù)經營目標的出口企業(yè)通過制度及合同設計,樹立知識產權觀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知識產權,防范自身的法律風險。
3.國際貿易合同過程中的風險
國際貿易的采購過程中通常涉及到的交易金額數(shù)額不菲,在采購過程中,需要進行多次的協(xié)商和溝通才能達成合同條款。在合同談判的過程中,合同的報價、標的物內容規(guī)格、專屬名詞的解釋等均需要在合同中有詳盡的說明。合同的內容應該涵括雙方談及的報價、交付期限、付款形式等等。合同應該包含雙方簽字蓋章后的所有的標的物內容,包括相應的附件、規(guī)格說明、付款方式等等。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國際貿易交往中,由于地區(qū)性差異的原因,往往合同是通過網絡郵件或者是傳真的方式予以傳遞,所以一定要注意在傳遞過程中保留雙方協(xié)商的意見,將網絡郵件或者是傳真?zhèn)鬟f信息過程中的所有的信件進行必備妥善完整的保存。
4.收匯法律風險
在國際貿易過程中,出口企業(yè)只有在商品出口交付后并將相應貨款成功結算收匯才能確保貿易的安全完成與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化。如若商品出庫(或貨物或者服務或者技術已經轉移到對方)卻因匯兌無法實現(xiàn)而無法達到預期應該收回的款項無疑對于任何一個企業(yè)來說都是莫大的風險。
在實際操作中,如若出口企業(yè)對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儲備不足,法律認識不到位,會導致出口方無法完成進口方設置的難以完成的檢驗標準以及信用證上的約束條件,最終導致我國出口企業(yè)已經將貨物轉移到對方并全部履行了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后,確因為進口企業(yè)在信用證方面設置障礙和陷阱而致使信用證信用證無法全額或者是無法兌付。
為了預防此類風險的發(fā)生,出口企業(yè)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風險識別制度。靈活掌握匯兌方面的知識,依據(jù)已知的經驗和教訓,將風險控制到最小的范圍之內。在合同談判期間,明確細致的核實好交易的責任和義務范圍。同時,應將信用證的兌付予以詳細的說明及解釋并列入合同范圍,同時給自己留有相應的應對時間,在合同中予以說明。
三、結語
隨著我國國際貿易業(yè)務的不斷開展,國際貿易無論從數(shù)量還是從質量上來說,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復雜化和多樣化的特征日益明顯。由于各個國家的司法體制和運行模式不同,其在法律法規(guī)上必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為了更好的規(guī)避在國際貿易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出口型企業(yè)應該高度重視以往在國際貿易實務中遇到的各種法律風險和問題,從自身內部要不斷的強化國際貿易法律風險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建立一套可以有效預防和規(guī)避國際貿易中法律風險的合規(guī)機制;在外部,企業(yè)應積極和第三方機構合作以期對即將面臨的法律風險予以規(guī)避和分攤。在進行貿易前,盡可能的了解合作國家的當?shù)氐姆煞ㄒ?guī)以與進口方進行誠信交易。同時,國家可以建立相關的部門,給予出口企業(yè)相關的法律幫助。內外聯(lián)手,加強國際貿易中各類風險的防范,將各類風險指數(shù)降到最低,提升中國企業(yè)在國際市場中的聲譽與競爭力,與更多的國家和地區(qū)的企業(yè)進行長久的合作的同時促進中國經濟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段欣然.淺談國際貿易的風險防范與管理.經營管理者.2012(11).
[2]龍小林.論國際貿易中的法律風險防范.中國商貿.2011(5).
[3]熊俊.對外貿易中法律風險控制若干問題的思考.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1).
[4]馬鳴遠.國際貿易中企業(yè)法律風險防范體系的建構.中國商貿.2014(2).
[5]王燕銘.關于國際貿易中法律風險防范的思考.科技經濟市場.2015(2).
[6]谷玲.“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法律風險防范.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4).
[7]韓忠亮.成本轉嫁與“國際貿易悲劇”.經濟科學.2011(4).
[8]王錦意.P2P網絡貸款的法律風險防范研究——以平臺自身及監(jiān)管方防范為視角.法制與經濟.2017(4).
[9]巴西要求歐盟補償貿易損失.技術經濟信息.1996(2).
[10]龍小林.論國際貿易中的法律風險防范.中國商貿.2011(5).
[11]韓忠亮.成本轉嫁、規(guī)模效應與“國際貿易悲劇”的對策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12(11).
[12]張學慧,安仲偉.中國主權財富基金海外投資法律風險防范研究.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13]賈海鵬.國際廢料貿易中的法律風險防范和應對.資源再生.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