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秋水,沈 華,謝 丹
(浙江省糧食科學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浙江杭州 310012)
高級脂肪醇(CnH2n+1OH),又名高碳醇,是碳原子數(shù)在六個以上的一元脂肪醇,是重要的表面活性劑和增塑劑的生產(chǎn)原料,廣泛應用于醫(yī)藥、化妝品、涂料、農(nóng)藥、洗滌劑、合成纖維等產(chǎn)品中(陳苗等,2010;趙飛等,1998)。此外,高碳醇還可以作為飼料添加劑應用于畜禽和水產(chǎn)動物飼料中。有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高碳醇可以提高蝦類的生長速度,降低其餌料系數(shù),改善產(chǎn)品品質(zhì),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逆性。在生長豬飼料中添加植物高碳醇可以提高其日增重和瘦肉率,加快骨骼肌的生長速度(李慶輝,1987)。
含不同碳原子數(shù)的高碳醇具有不同的生物學功能。其中,三十烷醇是公認的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具有促進動物生長的作用 (李慶輝,1987;翁杰等,1979),關(guān)于不同種類和添加水平的高碳醇對于水產(chǎn)動物生產(chǎn)性能和消化功能影響的報道較少。因此,本試驗旨在探討不同添加形式及水平的高級脂肪醇對青魚生產(chǎn)性能、機體營養(yǎng)組成和消化酶活力的影響,以期為合理開發(fā)利用新型水產(chǎn)飼料添加劑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試驗材料 試驗所用高級脂肪醇由浙江省糧食科學研究所提供。
1.2 試驗設(shè)計 選用規(guī)格整齊 (1.25 g左右)、活動能力強的青魚1050尾(購自浙江省淡水水產(chǎn)研究所特種水產(chǎn)苗種基地),隨機分為10個處理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35尾。預試期7 d,正試期56 d。試驗分組及處理水平見表1。
1.3 試驗飼糧 試驗以魚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糊精等常規(guī)飼料原料進行配方設(shè)計。所有原料均經(jīng)粉碎機充分粉碎,過40目篩,按配方比例配制,加適量水,用攪拌機充分混勻,用絞肉機擠壓成粒徑為1.2 mm的長條,在常溫下風干,再用粉碎機破碎成能過2.5~8目小顆粒飼料,置于-20℃冰柜中密封保存?zhèn)溆?。基礎(chǔ)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2。
表1 試驗分組設(shè)計及處理水平%
表2 基礎(chǔ)飼料組成及營養(yǎng)成分
1.4 飼養(yǎng)管理 養(yǎng)殖試驗于浙江省淡水水產(chǎn)研究所隔山漾試驗場進行。試驗系統(tǒng)采用流過式圓形玻璃纖維水族箱,每個水族箱體積300 L,實際蓄水250 L。投飼時間為每天8:30和16:30。投飼前后1 h采用微流水進行換水,每天換水量約為1/3總體積。試驗用水為曝氣后的自來水,水溫為24~28℃,水體pH 7.2~7.8,溶解氧保持在5.0 mg/L以上。
1.5 樣品采集與指標測定
1.5.1 生長性能 分別于試驗第1天和第56天對魚進行稱重,計算增重 (WG)、特定生長率(SGR);記錄試驗初放魚量和試驗結(jié)束時的成活魚數(shù)量,計算存活率(SR);記錄每日投喂量,計算飼料系數(shù)(FCR)。WG、SGR、SR、FCR 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FW、IW分別為試驗末魚體重和試驗初魚體重,g;t為試驗周期,d;Nt為試驗結(jié)束時的成活魚數(shù)量;N0為試驗開始時的放魚量;FI為采食量,g。
1.5.2 體成分 于試驗第56天,每組隨機挑選5尾魚空腹24 h后用于體成分組成測定。試驗飼料和全魚體成分測定方法為: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粗蛋白質(zhì)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測定粗脂肪含量,采用105℃常壓干燥法測定水分含量,采用550℃馬福爐灼燒法測定粗灰分含量。
1.5.3 消化酶活力 于試驗第56天,每組隨機挑選5尾魚空腹24 h后,置于冰盤上解剖,取肝胰臟和腸道,剔除脂肪和腸道內(nèi)容物,用濾紙吸干水分后稱重,加入10倍的PBS溶液,用玻璃勻漿器在冰浴中勻漿。隨后在4℃、7000 r/min離心10 min,獲得的上清液為粗酶液,并置于4℃冰箱中保存,樣品在24 h內(nèi)分析測試完畢。蛋白酶活性測定采用福林-酚試劑法,蛋白酶活性單位定義為:于pH 7.5、37℃條件下,每分鐘酶解酪蛋白生成1μg酪氨酸為1個活性單位(U),蛋白酶活性以U/mg粗酶蛋白表示。淀粉酶活力測定采用Bernfeld法。淀粉酶活性單位定義為:pH 6.9、25℃條件下,每分鐘酶解可溶性淀粉生成1μmol麥芽糖為1個活性單位(U),淀粉酶活性以U/mg粗酶蛋白表示。脂肪酶活性測定采用聚乙烯醇橄欖油乳化液水解法。脂肪酶活性單位定義為:在pH 7.5、30℃水浴條件下,以酶液每分鐘水解脂肪產(chǎn)生1μg脂肪酸量作為一個酶活力單位(U),脂肪酶活性以U/mg粗酶蛋白表示。粗酶液中蛋白質(zhì)濃度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以牛血清白蛋白為基準物。
1.6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經(jīng)Excel 2016初步整理后,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 Duncan’s顯著性比較。 試驗結(jié)果均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
2.1 脂肪醇對青魚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與 T1 組相比,T3、T5、T6、T9、T10 組魚末重 (P <0.05)分別提高 11.88%、8.21%、11.87%、8.86%和11.02%;T3、T6、T9、T10 組魚增重率(P < 0.05)分別提高 17.01%、17.15%、15.13%和 17.20%;T2、T4、T7、T8組魚末重及增重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不同形式及水平的脂肪醇對青魚生長性能的影響
T6組飼料系數(shù)最低為1.84,與T1組相比降低了7.54%(P>0.05),其余各組飼料系數(shù)分別為T8(1.93)< T10(1.94)< T7(1.95)< T5(1.96)< T3(1.97)< T1 (1.99)< T9 (2.00)< T4 (2.03)< T2(2.05),均無顯著差異(P > 0.05)。 但從試驗過程分析,由于每個試驗組均采用飽食投飼,在養(yǎng)殖過程中沒有回收殘餌,因此認為該指標數(shù)據(jù)差異大,且可靠性較差。
青魚的存活率除T7(97.14%)和 T9(99.05%)略低外,其他各組均為100%,說明養(yǎng)殖試驗比較成功。
2.2 脂肪醇對青魚體成分的影響 由表4可知,T4和T8組全魚水分含量最高,與T9組相比,分別顯著提高了2.24%和2.51%(P<0.05);與T1組相比,各組全魚粗脂肪含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而與 T3、T7和 T9組相比,T4和 T8組全魚粗脂肪含量顯著升高(P<0.05);試驗各組全魚粗灰分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飼料中添加脂肪醇不影響青魚全魚粗灰分含量。
表4 不同形式及水平的脂肪醇對青魚全魚體成分的影響%
2.3 脂肪醇對青魚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由表5可知,飼料中添加高碳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魚肝胰臟和腸道脂肪酶活性。與T1組相比,T6、T7組和T9組肝胰臟脂肪酶活性(P<0.05)分別提高 43.93%、38.65%和 50.26%;T3、T5、T6、T9組和T10組腸道脂肪酶活性(P<0.05)分別 提 高 38.97% 、35.85% 、41.51% 、40.37% 和40.89%。試驗各組青魚肝胰臟和腸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飼料添加高碳醇不影響青魚肝胰臟和腸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
表5 不同形式及水平的脂肪醇對青魚消化酶活力的影響 U/mg
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飼料中添加高級脂肪醇2.5%C30、5.0%C28和15.0%C30-PZ可以提高青魚生長性能,增強其肝胰臟和腸道脂肪酶活性,不影響全魚水分、粗蛋白質(zhì)、粗脂肪、粗灰分等營養(yǎng)組成,可作為水產(chǎn)動物飼料添加劑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