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青島理工大學,山東臨沂 273400)
校園貸的出現和飛速發(fā)展是大學生消費習慣的直接產物,數字化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也為其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是校園貸的出現,不僅誘導了大學生形成錯誤的消費觀,還讓大學生養(yǎng)成了享樂主義,造成了極為不良校園風氣。所以從校園貸入手,以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為主線,重視大學生文明誠信的引導,提高大學生風控能力,真正從實踐中探索有效的防范與教育引導機制,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塑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讓大學生能充分地認識到校園貸的危害,探索有效的防范與教育引導機制,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校園貸是始于國家開發(fā)銀行對貧困大學生的助學貸款資助,主要是用于貧困大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以幫助貧困大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地學業(yè)。經過短期快速發(fā)展其衍變成了當前的網絡借貸平臺,旨在為大學生提供助學、消費和創(chuàng)業(yè)所需的小額貸款,也就是目前爭議比較多的校園網絡貸款。
大多數的校園貸網絡平臺,都通過在校園內雇傭代理、在宿舍內、校園內張貼和發(fā)放小廣告及各種網頁宣傳等方式吸引著在校大學生的眼球。與銀行貸款相比校園貸大多無須抵押、申請程序簡單、不需要擔保人、宣傳利率極低、放款較快、貸款門檻低等特點吸引著消費能力強、收入低的大學生;而銀行貸款具有很多限制條件,如需要擔保人等,所以他們就更愿意選擇方便快捷的校園貸。
校園貸確實在一定的條件下給大學生的日常消費帶來一系列便利,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帶來了很多危害,比如:2016年3月河南鄭州某高校大學生因借貸過多,導致無力還款,后因不堪重貸承受不了壓力在青島選擇跳樓自殺,隨后媒體又相繼曝出裸貸、暴力催收等惡性社會事件,校園貸才被人們所認識。事件一曝光在全國范圍內引起軒然大波。2017年5月27日,中國銀監(jiān)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guī)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未經銀行業(yè)監(jiān)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禁止提供校園貸服務,校園貸開始冷卻。但是作為普惠金融的一種形式,校園貸也不能被完全叫停,這就需要社會各界為規(guī)范校園貸做出努力。
(1)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業(yè)務處于發(fā)展摸索階段,與銀行貸款相比校園貸大多無須抵押、申請程序簡單、不需要擔保人、放款較快、貸款門檻低等特點吸引著消費能力強、收入低的大學生;而銀行貸款具有很多限制條件,如需要擔保人等,所以大學生們就更愿意選擇方便快捷的校園貸。
(2)大學生沒有樹立正確金錢觀?;ㄥX盲目不計后果。目前的大學生年齡構成多以“95 后”為主“00 后”都已經步入校園,他們大多數人的生活環(huán)境較以前要優(yōu)越很多,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對大學生的零花錢基本上不缺,很多人甚至是只要沒錢了就是一個電話、一句話的事情就是解決,這致使很多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3)大學生自身的自制力差易受一些不良嗜好的腐蝕。大學生們的年紀雖然都已經成年,但是由于還沒有走入社會他們在思想上并不成熟,雖然大學生思維都較為的活躍,但是也會因為追求時尚很容易受一些拜金主義、及時行樂等思想的影響步入歧途。同時還有很多大學生因為辨別能力不強、自制力差,消費時常常會超過自己的實際能力。
(4)盲目消費,相互攀比,虛榮心強,沒有正確的消費觀。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極度豐富,但是由于地域、家庭、經濟社會等原因造成的貧富差距依然存在。大學生中有一部分人雖然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理想但是又想得到更好的物質生活滿足,看見同學有的他們也想有,就會出現不計后果的超前消費、透支信用,其中有一部分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就會走向相對便捷的網絡貸款。
(5)網絡借貸平臺瞅準大學生消費群體,投放很多廣告,誤導大學生。大學生群體消費能力強,但普遍存在有社會經驗不足,各種騙局。于是各類的網絡平臺也都瞅準了這一學生群體,如培訓貸,校園貸都伸向這個群體。如目前,街頭巷尾甚至校園角落、寢室樓宇,各種小廣告屢禁不絕,類似“分期樂”“學生貸”“無抵押貸”等對很多不明真相的學生有很大吸引力,一不留神學生就會陷入非法“校園貸”的危機。
大學生雖在年齡上已是成年人,并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因其未踏入社會, 沒有接受社會洗禮,思想都比較單純,想法也很簡單,容易輕信陌生人,所以思想上并不成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增強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其次要教導學生明確權利與義務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要積極履行義務, 對不良腐朽思想應堅決抵制, 樹立責任意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觀念的凝練,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大學生自身素養(yǎng)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提高的直接展現。從大學生角度看,校園貸主要是因為個人意志不夠堅定,缺乏對物質的抵御能力誤入校園貸泥潭。在日常教育中要依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措并舉,全方位地承擔大學生文明誠信立德教育的主體責任,加強大學生的誠信立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通過思想教育不斷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理性消費教育,通過課堂和校園文化活動教育并倡導大學生合理、理性、適度消費。同時還要提高大學生防騙意識,以增強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要讓大學生懂得不能盲目借貸,必要時可通過正規(guī)的金融機構合理借貸。
由于大學生信貸知識欠缺、法律意識薄弱、金融防范意識不足等,會很容易陷入校園貸的危機不能自拔。所以學校從校園環(huán)境上,要堅決禁止學生兼職不良網貸平臺幫助他們代理宣傳活動,防范校園貸的廣告和宣傳活動進入校園,開展金融、網絡安全宣講活動,幫助學生增強金融、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從網絡媒體上,利用微信平臺、校園廣播等多渠道向學生推送校園貸的危害,幫助學生提高網絡借貸業(yè)務的甄別能力和抵制能力。從社會實踐上,開展調查研究、志愿服務等有意義的社會活動,鼓勵學生走入社會、了解社會,通過接觸積極向上、努力依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的勞動者,體會幸福生活的不易,體悟責任與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