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 河南廣播電視臺
自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電視媒體受眾出現(xiàn)分流,新媒體躍居新聞傳播前臺,給電視新聞制播帶來了全新挑戰(zhàn)[1]。電視新聞在采編時應避自媒體傳播快而廣的鋒芒,著重從獨家新聞這一切口切入,更新電視新聞采編固有理念,加深新聞采編的深度,重新賦予電視新聞新的傳播價值。
自媒體在融媒體概念下細化而出,其顯著特征是媒體形態(tài)多樣化,媒體傳播主導權從“官方”回歸“民間”,媒體傳播方式渠道由窄化向寬泛演變。傳統(tǒng)新聞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在融媒體及自媒體等新興媒體的沖擊下,顯露出自身在采編、制作及運營新聞上的劣勢。與之相對應,自媒體因新聞內容生產、制作、傳播更具靈活性,逐步實現(xiàn)了傳播方式的融合、報道內容的及時、報道線索的串聯(lián),作為電視新聞記者而言,迫切需要正視自媒體媒介的沖擊,在新聞采編中突出獨家屬性,找新聞熱度、挖新聞深度、拓新聞廣度。
從自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特點上看,其具備幾個突出現(xiàn)象:一是自媒體新聞信息真假兼?zhèn)?,魚龍混雜。自媒體時代降低了新聞采編及傳播的門檻,實現(xiàn)了“全民記者”,同時也讓新聞受眾身處信息海洋,其中不乏一些低級趣味或不實虛假信息。例如,一些網絡端被人利用而發(fā)布虛假消息誘導受眾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二是信息時效性爭奪日益加劇。自媒體時代加快了新聞報道及新聞傳播的速率,新聞出爐時間由天變?yōu)槊?,這給傳統(tǒng)新聞媒體突圍增加了難度。
自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記者在采編新聞時面臨的挑戰(zhàn)可以從內外兩方面分析,其中,外因主要是自媒體時代新聞行業(yè)競爭環(huán)境有所變化,媒介競爭壓力加大。從傳統(tǒng)新聞發(fā)展看,受制于當前新聞傳播的多樣化,傳播介質增多,傳播渠道加寬,相比時段及收視方式都較固定的電視媒體,人們更樂于搜索熱門,傾向從網絡端及手機端瀏覽獲取甚至傳播新聞。特別是自媒體新聞具備了信息的傳播加成效果,能夠對新聞信息多方印證,而電視新聞往往受限地域性,在新聞傳播廣度上有所欠缺[2]。站在電視新聞時效性角度看,其在大致確保新聞信息真實的基礎上,在時效性表現(xiàn)上略有不足,這主要是由于電視新聞制播存在一定的時間差。新聞傳播即時性相對較強,外加上其借助網絡技術及新的移動媒體終端,在瓜分新聞資源市場的同時,也加大了電視新聞采編的難度。
從當前電視新聞面臨的內部挑戰(zhàn)層面看,主要是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抓取獨家新聞的能力和水平還有不小提升空間。新聞行業(yè)中,新聞的第一時間獲取及報道至關重要,要使新聞具備獨家屬性,需要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在日趨激烈的新聞市場競爭中獨具慧眼,把握獨家新聞的概念及時間,全力搶占第一手新聞資料。從實際情況看,在媒體多元化并存的格局下,不管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媒體,事實上已經很難獨占新聞資源,面對同一新聞信息,已無獨家壟斷的可能性。這里所說的獨家新聞更側重對新聞內容的采編、加工及剪輯,通過同一新聞素材,讓觀眾感知不同的報道角度及深度,在報道角度及深度上挖掘把握的精妙,就可稱為獨家新聞特征,形成收視口碑。縱觀當前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隊伍,采編不創(chuàng)新,新聞思路不發(fā)散等問題較為常見,并表現(xiàn)到了新聞的選題立意、報道角度、新聞容量上,損害了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和質量,電視新聞節(jié)目不僅缺乏獨家屬性,甚至逐漸失去吸睛能力。
首先,在自媒體渠道變寬,信息傳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電視新聞要以獨家新聞作為主打,突出自身新聞節(jié)目的特點優(yōu)勢,吸納更多節(jié)目受眾。其次,新聞傳播周期適度延長,將平面新聞及立體新聞變換形式,讓平面新聞走向立體,讓立體新聞?chuàng)肀Ф嘣?,以此打開電視獨家新聞采編制作通道。第三,做好采編前的準備,理清獨家新聞采編思路。在電視新聞聚焦某一事件或現(xiàn)象前,電視記者要做好事先策劃,對新聞采訪的提綱進行擬定,新聞報道做到有焦點、不跑題、找核心、尋本質,始終緊抓新聞主線。最后,電視新聞采編思維創(chuàng)新需要采編創(chuàng)作人員提高自身對新聞素材的敏感度及洞察力,能夠在新聞海洋中另辟蹊徑,搶人一步。好的電視新聞記者自身具備了較為寬廣的新聞視野,新聞知識積淀深厚,在看事時不偏見,不乖張,以事實為線,串起事件首尾。
例如,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jié)目收視率較高,該節(jié)目選取時事政策、公共話題及突發(fā)事件中的最新最熱最快的新聞話題,對新聞全貌進行還原,對事件真相進行解讀,呈現(xiàn)出精度、銳度、純度、溫度并存的新聞質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聞采編人員以創(chuàng)新視角選題立意,另一方面有賴于白巖松,董倩等主持人個人新聞素養(yǎng)的發(fā)揮,賦予了電視新聞充分的獨家屬性,給受眾一種定制感。
電視記者在自媒體時代下發(fā)掘提煉獨家新聞,需要做好對融媒體信息傳播特點的深入研究,取其長補我短[3]。為此,電視記者在新聞采編的過程中要注重新聞傳播理念的更新及新聞視角的獨特,深挖價值及影響較大的新聞及社會輿論信息,提高電視新聞的社會影響力。在此環(huán)節(jié),要把握以下幾點:第一,采編視角的選擇不論高低,不能損害新聞資源的真實性,這是基礎和前提。第二,提高新聞的時效性,即使未第一時間拿到新聞資源,未從源頭展開報道,但也應做到第一時間對新聞事件的背景及動態(tài)加以了解,確保新聞報道不偏不倚。第三,電視記者在選擇新聞事件時,選取新穎視角作為報道切口,圍繞獨家新聞,多做新聞主題式的系列報道。采編電視新聞素材時,對新聞信息的緣起,走向要有清晰判斷,然后借助移動端等自媒體,及時將信息傳遞,迅速形成報道稿件。
在電視新聞采編視角的轉變及更新上,河南衛(wèi)視《河南新聞聯(lián)播》推出的系列報道《徐州轉型發(fā)展啟示錄》和《高質量發(fā)展的許昌實踐》很有獨到之處。河南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上,省委書記王國生提出全省要從“前看標兵回看追兵”中抓落實找動力。河南廣播電視臺從時政會議上捕捉到新聞點,迅速策劃了遠學徐州,內學許昌兩個系列報道。這兩個系列報道利用虛擬演播室,主持人穿越出鏡等多種形式,實現(xiàn)了遠方的徐州同河南不同城市之間的對比,互動,隔空對話。節(jié)目內容契合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形式上生動活潑,頗讓人耳目一新。
電視新聞要彰顯獨家屬性,除了在內容上著力創(chuàng)新之外,與自媒體相結合,拓寬電視新聞采編交流反饋渠道,能夠讓受眾始終保有新聞參與熱情,可對新聞采編提出更具針對性的建議和想法。在采編電視新聞時,可以在新聞傳播時增加彈幕;開通電視新聞微博公眾號及節(jié)目留言信箱;適時開展節(jié)目采編狀況問卷調查,對電視新聞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有所了解并滿足。作為電視新聞采編人員而言,應對當前自媒體媒介的運作技巧及數據技術加以熟練,掌握必要的新媒體傳播手段,能夠結合受眾的反饋交流需求,對電視新聞節(jié)目采編方法進行調整。
例如,電視新聞節(jié)目在通過傳統(tǒng)的電視端進行信息傳播的同時,可以設置兩微一端采編模式,對觀眾需求點進行聚焦,評估新聞節(jié)目預期熱度,查看新聞節(jié)目評價指數及點擊量,根據受眾喜好要求,改進電視節(jié)目采編及制播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河南衛(wèi)視《河南新聞聯(lián)播》隨即策劃推出《黃河新時代》系列報道,在傳統(tǒng)的電視端推出7 分鐘左右報道的同時,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新聞”客戶端,也同時推出短小精悍的1 分鐘V 視頻《原來你是這樣的黃河》,并不斷根據客戶端反饋,制作了采編幕后花絮的短視頻,以及一些黃河沿線城市風土人情短視頻等陸續(xù)推出,使電視新聞節(jié)目擺脫制作上的盲目性,增加節(jié)目與受眾的交流密度,提高了節(jié)目的收視率。
自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電視新聞面臨著理念、思路、方法、交流等方面的挑戰(zhàn),需要緊貼時代發(fā)展特點予以創(chuàng)新演變。在采編電視獨家新聞時,要認知新聞獨家屬性關鍵點,在新聞的內容上精耕細作,在采編人員素質養(yǎng)成上狠下功夫,從而使電視新聞在自媒體時代煥發(fā)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