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義
40年前,凡是在北京豐臺鎮(zhèn)居住過的人都知道,從這里通往城區(qū)的公交汽車并不多。公交車少,坐車進城的人就顯得特別擁擠,尤其是到了夏季,車廂里的氣味就更難聞了。因此,對于當時的我來說,進城購物是最令自己頭痛的一件事情了。記得“搞對象”那年,女朋友三天兩頭地約我進城逛商場。為了表示對她的“忠心”,我每次都高興地赴約。但每次去,我對等車、坐車、擠車都十分心煩,等好不容易到了商場,那最初的好心情卻全沒了。
結(jié)婚一年后,我們的兒子出生了。但孩子剛出生6天就患上了肺炎,我愛人當時還沒出院。由于地方醫(yī)院的醫(yī)療水平有限,我們只好去北京兒童醫(yī)院治療。進城的公交車本來就少,且還沒有直達車,出租車更是少得可冷。于是我父親就去單位借車,可那位司機說我家的孩子是傳染病,不愿去。正在一家人為難之際,我岳父拖著紅腫的雙腿來到住在五層樓的我家,身后還帶來了一名司機。后來,妻子告訴我說,為了給孩子治病找車,父親瘸著腿,走了好幾個單位才借到。
那時候,我每次出門辦事乘公交車進城,面對著那擁擠的車廂和人流,我總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們能舒舒服服地乘車,再也不受等車、擠車的煩惱,那該有多好呀!”
40年后的今天,“奢望”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改革開放至今,國家富了,人民富了,計劃經(jīng)濟的年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條條公路延伸拓寬,私家車比比皆是,公交汽車迅速發(fā)展。別的地方不說,就拿我曾居住的豐臺鎮(zhèn)來說吧,現(xiàn)在通往城內(nèi)的公交汽車線路就不下數(shù)十條,有好幾條地鐵線路也從豐臺鎮(zhèn)的地下穿過。我每次乘公交車或地鐵進城時非常方便,再也不用受當初乘車時所經(jīng)歷的種種磨難了?,F(xiàn)在,我家也與城鎮(zhèn)的許多居民一樣,擁有了私家汽車,并且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
還記得在2015年底的一天上午,當聽說多年在豐臺乘坐的北京公交340路汽車即將被撤銷的消息后,我懷著不舍之情和部分市民最后乘坐了一次該路汽車。在車上,乘客們雖然有些留戀與不舍,但談起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來還是倍感親切和自豪。
是啊,人望幸福樹望春。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在生活中的種種夢想,終于一件件地變?yōu)楝F(xiàn)實。這些改變,不正是黨和全國人民共同期待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