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君 鞏建華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站在黨和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的高度上,發(fā)表了一系列有關法治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法治思想與理論,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深入推進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于我們充分認識法治建設的曲折性、長期性、復雜性,深刻理解法治重要性和緊迫性,系統(tǒng)把握法治建設的總體思路和重大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指導作用。我們要正確把握習近平法治思維觀科學定位,全面系統(tǒng)梳理習近平法治思維的主要內容,并揭示其對當下法治建設的指導價值。
法治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支撐,法治對經濟發(fā)展貢獻、民主政治的守護、社會風氣的凈化、科技創(chuàng)新的促進有著再生產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在法治建設工作的偉大實踐中不斷總結中外法治建設的經驗教訓,圍繞不同階段法治遇到的問題,勇于創(chuàng)新,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也形成比較完善法治思維理論體系。其中,黨的領導人對法治建設的重要思想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指出“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對干部和共產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做大事來抓。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盵1]江澤民指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盵2]胡錦濤指出要“依法治國,執(zhí)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3]再到習近平在十九報告指出的“科學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習近平法治思維是對先賢們法律至上的認同,依法治國的美好社會傳承與革新,它補充了中國在法治建設中的短板,提升法治治理的成效,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注入新的內涵,是中國特色法治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新成果。
十八大首次將法治思維列入報告,法治思維是我國依法治國理念的體現。依法治國戰(zhàn)略,體現了以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方式,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fā)展新局面的戰(zhàn)略部署,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習近平法治思維是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重點是倡導憲法為治、尊重人權、依循職權、公正執(zhí)法,堅持程序正當,加強法治思維建設,是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如果弱化法治思維,不僅無法實現依法治國,而且國家必然會滅亡。習近平法治思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其重要內容是用法治思維來治理國家,加強法治的立法、制度的建設、執(zhí)法人的執(zhí)法能力、法治的程序、全面深化推進法治思維的發(fā)展??傊?,習近平法治思維與依法治國是密切相關的,是依法治國戰(zhàn)略思想重要來源。
社會穩(wěn)定是我們黨和國家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習近平法治思維體現在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建設等方方面面,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的權威性、規(guī)范性、強制性,它是化解社會矛盾、深化國家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必要因素。習近平法治思維體現了法治的價值觀,消除執(zhí)法不嚴、立法不科學、司法不公正、程序不正當等困境,提供了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思想來源,標志著我國對法治建設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習近平法治思維是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維為指導,才能消除社會不穩(wěn)定的因素,平衡社會利益,明確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主要任務,進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
習近平法治思維內涵豐富、自成體系、與時俱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習近平指出“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盵4]“憲法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保護憲法的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盵5]這些重要論述,充分表明了憲法至上是法治建設的首要因素,用憲法鞏固和保證法治作為構建人類法治的制度實踐。維護憲法的法治地位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首先,優(yōu)先考慮法治是否符合憲法。習近平曾指出,“說話做事首先考慮是不是合法。對法律的敬畏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盵6]其次,要加強憲法至上的思想教育。任何人不管權力職務大小都要堅定不移堅持憲法至上的原則,任何人不得謀求特權,要做到憲法為民所用,為民所謀。通過宣傳憲法至上的法治思想,傳播法治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性。再次,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憲法不公正與社會上有權有勢有錢的人搞特權關系是密切相關的。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指出,反對特權現象涉及國家憲法能不能永葆生機。因此,要時刻堅持反對特權思想和現象,維護憲法至上的權威性。最后,加強憲法執(zhí)行的監(jiān)督,防止特權人員超越憲法。公開監(jiān)督并堅決懲罰違反憲法事例,形成誰也不愿誰也不敢違,任何事情找憲法解決,不搞以人劃線,不搞特赦變通的案例。
公平正義中的公平指的是公正、平等,正義是每人應擁有平等的權利,要達到這個要求必須要執(zhí)行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指在處理矛盾糾紛時要堅持把法律作為首要的根據,抑制非理性的處理,要注重程序的公正性和優(yōu)先性。習近平曾指出,“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盵7]這深刻說明了司法公正是維護正義的基本來源,要加強對司法運行的權力制約和監(jiān)督,依靠法律來防止司法不公正的重要性。當下中國司法不公正的現象嚴重,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不科學,司法權力缺乏有效制約和監(jiān)督。要從根本上消除司法不公正現象,要實施一套行之有效對司法人員的監(jiān)督制度,就是把司法人員權力關進監(jiān)督制度的籠子里。首先,針對司法不公正現象,要著力推進司法改革,健全各項司法制度,堵塞司法制度漏洞,盡量壓縮司法不公的空間,從源頭上防止司法不公正的新領域,消除司法不公正的體制因素。要扎牢司法制度改革,抓司法制度執(zhí)行,確保其可行性和操作性,可行性是指制度不能太寬,如果制度柵欄太寬,空隙太大,就不能嚴格執(zhí)行司法,同時會導致司法制度的失效。操作性是指加強各制度之間的關聯(lián)性、系統(tǒng)性、協(xié)同性,制度之間要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才能取得相得益彰效果。其次,司法制度在于執(zhí)行,司法制度制定關鍵在于落實,只有落實才能發(fā)揮出司法制度的功效。一旦制定了相關制度必須要嚴格執(zhí)行,所有人必須一律遵守,沒有超越司法制度的特權,任何違背司法制度都要受到法律追究。
權責一致是指在行使公權時,要承擔與權力相對應的責任,若做出錯誤司法裁判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權力運行要受到有效的制約和監(jiān)督,違法行使權力或無效行使權力要追究責任。習近平指出,“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嚴格執(zhí)法。用人導向最重要、最根本、最管用。”[8]充分表明了領導干部承擔法律責任的難度,同時說明了習近平對權力與責任協(xié)同推進的重視。目前,我國領導干部法治責任意識淡薄,責任擔當不足,責任相互推諉,嚴重影響國家法治建設的發(fā)展。因此,以持之以恒決心將領導干部法律責任斗爭進行到底。首先,強化領導主體責任意識,包括外在和內在兩方面,外在指的是崇奉法治,正確認識法律,內在是通過個人學習提高理論修養(yǎng),提升自身法治意識和境界。其次,加大司法干部處罰機制,建立司法干部問責追究制和終身責任倒責查機制,同時加大司法處罰的范圍,錯誤的司法判決除了自身還有合議庭相關成員也要承擔責任,并且對于過失導致犯錯給予嚴重警告,至于故意違背事實,內外勾結給予開除懲罰。再次,加大責任監(jiān)督,把能監(jiān)督領導干部責任的全部相關職能部門工作統(tǒng)一起來,形成互相監(jiān)督,公開透明的領導干部責任監(jiān)督機制。最后,健全責任考核機制。建立責任績效考核,采用民主選舉方式讓領導從權力向服務型轉變,提高領導責任服務意識。
對于權力制約,習近平明確指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9]“行使權力杜絕暗箱操作,要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所服務?!盵10]這些論述表明了我國反權力特殊化的基本方針是權力制約觀,為我們更加科學有效的治理權力特殊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當下權力腐敗現象嚴重,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濫用職權、越權執(zhí)法、隨意執(zhí)法、徇私枉法、野蠻執(zhí)法等現象已層現疊出。加強權力制約觀是當下權力腐敗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分散權力。權力過分集中會導致權力腐敗,既要保證權力有效實施又要防止權力的不當正使用的方法是科學分解權力,合理調配各權力機關的職能分工,并將其權力的邊界和行使的方式公開化,保證群眾有效監(jiān)督。其次,加強權力者道德教育。通過對權力者的道德教育這種教化力量形成人性的升華,從思想道德源頭上制約權力濫用。再次,增加權力監(jiān)督輿論。權力監(jiān)督可以增強各領域輿論,特別是新聞輿論監(jiān)督,它是指新聞媒體通過采訪報道曝光社會上違紀和不良行為。習近平于2016年2月到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宣傳新聞輿論的部署,明確了新時勢下增強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方針和任務。最后,設立國家權力監(jiān)察機關。國家權力監(jiān)察機關使權力在法治化的語境下實施,形成權力的有效特殊化監(jiān)督。因此,權力制約觀可以從源頭上防止權力特殊化,著力健全權力分解制度,加強權力監(jiān)督,不斷鏟除權力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土壤。
正當程序是指法律的執(zhí)法審核關鍵在于合法的過程而不在于目的和結果。正當程序在法治思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擔保作用,成為形成法治思維重要的利劍,它防止權力濫用,保障當事人參與權,從最大限度捍衛(wèi)當事人合法權利,降低其對結果的異議。目前中國不重視正當程序,認為程序是撥草尋蛇,自討苦吃。非法拘禁等不正當程序現象早已司空見慣,不正當程序主要體現在程序自由裁量權濫用。要把正當程序落實到位,對新形勢下正當程序做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樹立對正當程序價值的正確認識。第一,正當程序可以彌補證據不足,減少對當事人異議。第二,正當程序重在發(fā)現和反映問題,發(fā)現正當程序下的存在不公正行為,找出原因,推動問題的解決。其次,正當程序要不斷完善程序立法制度的缺陷,不斷更新實效性,及時補充新程序觀念。再次,程序不公正在于行使者濫用職權,要將其權力關進籠子里并且加強對其監(jiān)督。最后,增加程序有效參與性,設定專門的公眾參與程序,比如聽證程序,保障公眾能有效的參與程序并發(fā)表自己看法和提供證據,對收集的證據要公平審核,作為司法程序合法性的參考來源。目前我國程序工作基本符合民眾需求,但仍然需要走在路上,需要不斷深刻總結正當程序的工作經驗,提高正當程序的科學化水平。
習近平法治思維是對中國法治發(fā)展實踐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豐富又深刻,具有現實理論指導性,習近平法治思維的指導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法律是法治的治理之器,法治建設的推進,要注意堅持從立法先行,發(fā)揮法治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習近平指出科學的立法才是治好國家的根本保障?!霸绞菑娬{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11]因此,新時期我國法治立法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一是要推進司法責任立法,完善責任立法體系。根據司法責任形勢發(fā)展,對司法法官責任限度要及時加以修正,對過失導致司法審判錯誤的要對定罪標準進行修改,取消終身追究責任制,根據過失的程度定法官的懲罰標準,對違法審判和過失審判定不同的量刑標準,更好的實現司法責任制改革。對不同地方法官責任制的多樣性要建立統(tǒng)一的標準。可以說,推進司法責任立法是加強和規(guī)范式司法審判責任的根本來源。二是要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jiān)督法》。我國目前監(jiān)督法存在不夠嚴密,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治監(jiān)督的效果,特別是對終身監(jiān)督進行修改,取消事前監(jiān)督,要形成事前和事后一起監(jiān)督,更好的實現對權力腐敗的終身監(jiān)察。完善各部門合力監(jiān)督方案,把監(jiān)督力量匯集在一起??傊晟啤吨腥A人民共和國監(jiān)督法》是習近平法治思維的重要體現,也是提升我國監(jiān)督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的水平,確保監(jiān)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沒有有效的司法體制,即使有健全完善的法治立法,法治也難以成功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法治司法應當公平公正,不能欺貧愛富,只針對無權無財無勢,不針對有錢有權有勢的人,會嚴重影響法治的公信力,甚至讓廣大人民群眾對法治產生質疑。法治建設事業(yè)會面臨失敗,這就要求司法面前人人平等,誰違規(guī)就處罰誰,決不姑息遷就任何人。二是司法要體現程序的合法。堅持以法治思維方式建設法治,不得以領導權力和意識決定違法行為的查處,不得以突破法律規(guī)定出臺個人政策,杜絕采用嚴重侵犯個人人權和平等的手法進行法治,對于查處的違法案件,要做到證據確鑿,定罪適當,程序合法,經得起法規(guī)和時間的考驗。
司法人員是法治的資源,也是法治思維的基礎。新的歷史條件下司法人員的培養(yǎng),要堅持黨的領導,有正確的守法意識,有過硬的司法職業(yè)素質,習近平法治思維是加強和改進司法人才的重要保障。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維作為指導思想,加強司法人員思想政治的學習,內心形成對法的敬仰。建立健全司法職能部門和司法院校,通過掛職,聯(lián)合培養(yǎng)等多種形式,打造出一支思想政治良好,司法理論功底深厚,司法實踐能力強的司法人員。加強司法人才培養(yǎng)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司法學院等平臺,在課程開設和實踐環(huán)節(jié)上密切溝通,打造國際化專業(yè)復合型的高素質司法人才。
國際法作為世界法治的主導者,也是世界各國之間的法律,能否科學理性的重視國際法治關系到國際間合作發(fā)展和各國家的安全穩(wěn)定。習近平法治思維中很多內容涉及權力制度的完善。以習近平法治思維指導制約國際法治權力,是國際法沿著公平公正的方向推進的重要保障。在國際法治制度改革完善方面,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維,還可以作以下探索:一是完善國際法編纂工作制度。聯(lián)合國國際法委員會負責對國際法進行編纂工作,應當在權力上制約國際法對霸權主義國家權益的偏袒,明確國際法的公平公正性,不能違反國際法立法原則。二是增強國際法的權威性,提升其執(zhí)行力,防止國際法淪為霸權主義國家擴張的工具。習近平指出,監(jiān)督是對法治執(zhí)行力最有效的保障。對于新形勢下做好國際監(jiān)督建議從聯(lián)合國抽調一批懂國際法事務的人才,提升國際法的監(jiān)督水平,增強國際法的實效性。
習近平法治思維豐富又深刻,是對法治建設戰(zhàn)略的思考和謀劃,具有現實理論指導性,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維,堅持用法治思維維護中國和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和繁榮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