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樹花表演。
這次的蔚縣之旅,讓我最期待的便是打樹花了。
從南張莊村出發(fā),沿雪絨花大道一路向西,前往暖泉古鎮(zhèn)。暖泉古鎮(zhèn)位于蔚縣的最西端,是一座無比安逸的邊緣小鎮(zhèn)。
暖泉古鎮(zhèn)里有西古堡、北官堡、中小堡三座古堡;還有暖泉書院、華嚴寺等名勝古跡。西古堡是暖泉古鎮(zhèn)的精髓。它是三座古堡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間。清順治年間又在南北城門外增建兩座甕城。
來到西古堡南甕城,發(fā)現(xiàn)券門上鑲著一塊石匾,上面刻著“永盛門西古堡歲康熙十九年”字樣。走在古堡的門洞里,發(fā)現(xiàn)腳下的石板路被車碾磨得又光又亮,上面凹著深深的溝轍,那是千百年來鐵騎兵車走出的印痕,萬千商馬留下的足跡。距南甕城不遠是北甕城。北甕城與南甕城大小相當,甕城內(nèi)也有廟宇群,如今只剩下內(nèi)外城的兩座城門和內(nèi)城城樓了。西古堡里的梓潼廟、真武廟、三觀殿、財神廟、五道廟雖已毀壞,但堡子至今仍保留著“喜事進南門,喪事出北門”的習俗。
2暖泉古鎮(zhèn)城樓。
3春節(jié)前的暖泉古鎮(zhèn)。
西古堡街道兩側(cè)的古建筑比比皆是,特別是石雕、木雕、磚雕等更是隨處可見。每件雕品,柔中帶剛,精致圓潤,品位高雅,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傳神刀法和不凡功力彰顯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雖然經(jīng)歷了上百年的風雨歷程,但滄桑中仍然透出一種卓越的智慧和超幾的創(chuàng)造力。漫步在古鎮(zhèn)里,盡情地撫摸斑駁的墻面,靜靜地穿越百年滄桑,思緒在時空馳騁,聆聽世紀風雨的吹打,敞開心扉與古老的建筑工匠對話,感覺到大師們心臟的跳動……我竭力想解開那些渾厚、高深、美妙、精致的密碼,像翻閱歲月里一部民族智慧的巨書,揭示出一種屬于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一樣,這里讓我感慨至深,敬佩不已。
我一直認為,有古建筑的地方一定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有文化積淀的地方大多有戲樓,這應該是一種文化標配。暖泉是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戲樓”四大文化奇觀于一體的獨特寶地。就拿古戲樓來說,不僅是一種建筑形制,更是一個地方的文化符號。人們勞作之余,聚在戲樓前,多少波瀾壯闊、哀婉纏綿的故事,在鑼鼓的喧鬧中訴說著忠孝節(jié)義和世間百態(tài)。唱戲是農(nóng)村最聚人氣最熱鬧的文化活動之一。要么在風調(diào)雨順、年景呈兆之時,唱大戲以謝上天眾神;要么遇久旱無雨、莊稼枯焦之季,唱大戲祈求上蒼普施甘霖,惠澤民生。臺上將相佳人,余音繞梁,臺下寂靜無聲,癡迷投入?;蚝没蛸?,孰忠孰奸,自有分辨。說到底,這還是一種濃郁文化氣息的洋溢。一如這古鎮(zhèn)上的古房子,經(jīng)過百年歲月滄桑,若要理解它、讀懂它,需要具備一定的生活閱歷和虔誠的執(zhí)著。
暖泉古鎮(zhèn)的生活是慢節(jié)奏的。以西古堡為中心,街道四通八達,路面的青石板上,圍墻的磚縫中,長滿了青苔,讓暖泉古鎮(zhèn)沉淀千年的時光,更顯古樸端莊。就連理發(fā)店里用剃刀剃頭發(fā)的老師傅,揚手間都透著一股從容和優(yōu)雅。走在暖泉古鎮(zhèn),總給人感覺仿佛時光倒流,又回到了古老的年代。老街兩邊全是鋪面,各種小吃琳瑯滿目。走累了坐在街邊隨處可見的小吃攤,嘗一塊口味獨特的五香豆腐干,吃一碗味美可口的粉坨,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糊糊,然后滿足地擦擦嘴,唇齒留香,讓人心神蕩漾,瞬間發(fā)現(xiàn)原來幸福這么容易,自己距離幸福這么近。路邊不時遇到曬太陽的老人。陽光穿過樹縫和廊檐的邊角,照在老人滄桑的臉上,老人瞇縫著眼睛,很享受,很悠閑。暖泉古鎮(zhèn)的生活,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更原始與不動聲色的美麗,就如一壺好茶、一本好書,需要你慢慢地品、細細地讀出它歲月的靜好。
暖泉古鎮(zhèn)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有一眼常年恒溫的泉水井。這一處地下泉水有幾個流出地面的出水口,以暖泉書院逢源池里的泉涌出水最大。
暖泉人離不開暖泉。不知何時,暖泉人建了一座一畝大小的泉池,起名“逢源池”。泉水從東、西兩個當?shù)厝朔Q為龍口的泉眼匯流入池,再經(jīng)過八角井和石砌的渠道,經(jīng)流各村,注入壺流河。人們用泉水浣紗、淘米、澆灌等,盡情地享用著大自然給予的恩賜。泉水本來就是他們生活在這里的理由和線脈,像它恒定不變的水溫一樣與暖泉人生死與共,永遠不息地流淌著。
在逢源池的南邊,有一座暖泉書院。暖泉書院的建造者是元代工部尚書、建筑專家王敏。據(jù)說王敏曾是一位心靈手巧、頗具建筑設計功底、能夠在腳手架上行走如飛的建筑專家。在修繕北京皇宮時,被人稱“魯班天子”的元順帝青眼相加而重用,直至擢升至朝廷一品大員。平生以實踐為主的“高級技師”王敏,卻把學校教育當作造福桑梓的第一抓手,在修建暖泉書院的時候巧妙挖掘、利用暖泉的地理、風水特征,稍加修飾,使書院與源泉渾然一體。而后,在莊重靜穆的學堂前又建“八卦井”一口,藏風聚氣。上豎涼亭,使整座書院前井后塘,水源相生相旺,旺人旺才;“五六月中有暑氣,二三更里聞書聲”,生生不息。在暖泉書院東北角還坐落著一座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寓意學生奪魁摘星的“魁星樓”。憑欄遠眺,泉流曲觴,欣欣然匯入源自山西的壺流河。左彎右轉(zhuǎn),一路刻苦前行,再融進直達京都的桑干河。
暖泉書院走出來不少才子,如明代兵部侍郎張邦齊。受此影響,清朝蔚縣還出過兩位大人物,一個是被史家譽為清初直臣之冠的魏象樞,一個是禮樂學家李周望。還有一位是當代的蘇大迷。1954年斯大林逝世,蘇先生撰寫“雄心蓋瀛環(huán),只恨未能勤內(nèi)典;藥方盈世界,誰憐不早覓良醫(yī)”的挽聯(lián)一副。鎮(zhèn)領導感覺不錯,逐級上報,最后經(jīng)外交部轉(zhuǎn)交蘇駐華使館。蘇共為中國一介平民的真摯情感而感動,將此挽聯(lián)轉(zhuǎn)至蘇共中央,成為中蘇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
1-3鬧社火表演。
參觀完古鎮(zhèn),來到鎮(zhèn)子東側(cè)的樹花劇場欣賞《天下第一堡》的演出。這部劇主要講述的是石頭哥和杏花妹子的愛情故事,并將民俗演出穿插在其中。進入劇場落座后,場內(nèi)燈光逐漸暗了下來。聚光燈打在舞臺上,眼前五顏六色的紙屑在藍天上飛舞,如天女散花。震耳欲聾的蔚州鑼鼓聲中,一片紅黃色調(diào)的吹鼓手們伴著彩屑,揮舞著腰鼓、銅鑼、大镲,吹著嗩吶、小號縱情狂歡,給人一種過大年的感覺,原來這就是蔚縣民俗——鬧社火。
鬧社火有多種表演形式。舞臺上“老漢背妻”的表演就像“豬八戒背媳婦”,這是蔚縣社火中最詼諧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淳樸而熱烈,流傳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跑驢”的表演者扮作少女騎在驢背上,另一人扮趕驢男子,與騎驢人化裝成一對夫妻;“晃”俗稱“坐晃”,舞臺上一根很長的杠桿前端坐一小男孩,扮成縣官,晃桿支點固定在車上,由一群壯漢將晃桿壓放起伏,左右擺動,坐晃人隨桿而舞;“背擱”表演的老漢將扎好的背架捆在背上,再把一個穿著古裝的小姑娘捆綁在背架上,上下兩人為一架背擱,背擱者在行進中變換隊形,上層人擺動起舞,表演技巧絕妙。最讓人叫絕的是踩高蹺,蔚縣高蹺又稱“蹬拐子”,過去只有男性蹬拐子,近幾年有女性參加高蹺隊,演員們踩著旋律邊唱民歌邊行進,歡快祥和。
隨后的拜燈山表演把節(jié)目推向了高潮。此時舞臺上閃起了一道道綠色的光芒,伴隨著急促的鼓點,人們點著油燈,用最虔誠的心,等待神龕從天而降。蔚縣人就是通過拜燈山,祭拜火神,祈福月月平安、風調(diào)雨順。舞臺上一人高呼“拜燈山嘍”,那聲音粗獷高昂、震撼夜空。隨著聲音落下,頓時虔誠與肅靜的氣氛轉(zhuǎn)為火爆。鞭炮聲四起,表示這邊的拜燈山儀式已經(jīng)完畢。
緊接著舞臺上出來一男一女,男的叫“老王八”,女的叫“老媽子”。老王八畫著龜面臉,頭戴珠簧象征蛇的芯子,身掛鈴鐺邊跑邊響。老媽子畫成鳥面臉,頭掛紅辣椒,手拿大掃帚。兩人在燈桿下追逐嬉戲,演技、扮相惟妙惟肖。老王八將老媽子撲倒在地上時,舞臺上的群演員開懷大笑。
打樹花是整個節(jié)目最精彩的部分。這時舞臺背景換成了一面高10米、長近30米的仿古城墻。舞臺一側(cè)是熊熊燃燒的煉鐵爐。鐵水煉好后,樹花藝人就該上場了。樹花演員將柳木制作的勺子伸到1000℃以上的鐵水里,木勺頓時燃起火苗。這時,他迅速掄起胳膊,把木勺中的鐵水潑向身后,鐵水立刻飛濺開來,霎時間,一朵漂亮的“鐵樹金花”便在劇場中綻放開來。伴著觀眾的歡呼,樹花藝人再連續(xù)潑出第二勺、第三勺……一朵朵金花便如煙花般點亮舞臺。
由于打樹花是個力氣活,每次表演都會有三四位演員輪番為大家表演。一場打樹花表演下來,大約需要500多千克生鐵和500多千克煤炭。草帽、木勺、羊皮襖都是表演的道具。在打樹花表演中,演員們的裝扮十分獨特:頭戴草帽、反穿羊皮襖、手拿木勺。這種穿戴自然是為了防止藝人被高溫鐵水燙傷。此外,木勺是經(jīng)過特殊泡制的柳木勺,約有2厘米厚。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即使將這種木勺伸入攝氏1000多度的鐵水,也只是在其表面形成薄薄一層黑炭,而不會將木勺燒壞。每當表演結(jié)束,觀眾都會爭著把這種特殊的木勺買走并收藏。
打樹花的出現(xiàn)頗有戲劇性。舊時的暖泉鎮(zhèn)有好多鐵匠作坊。每逢年節(jié),富人們?nèi)挤艧熁☉c祝,鐵匠們買不起煙花,卻從打鐵時四濺的火花中得到了靈感。他們將熔化的鐵水潑向古堡城門上方的磚墻,鐵水便似朵朵煙花般盛開,美麗而壯觀。這種特別的“樹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觀賞,其熱鬧喜慶的氛圍漸漸勝過了燃放煙花的富人。因此,每逢過年,暖泉鎮(zhèn)便有了“富人放煙花,窮人打樹花”的民俗。
盡管表演時處處提防燙傷,但一場表演下來,演員們多多少少還是會被濺落的火星兒燙著,他們的手背上總是布滿了舊疤痕和新燙的水泡。匠人們就是這樣,把危險留給了自己,把歡樂獻給了游人。引以為豪的樹花是蔚縣人的生命之花。打樹花不僅是藝術(shù)之花,更是匠人們的心靈之花。
電話:0313-7220080
門票:180元
時間:8:00-17:00
地址:蔚縣暖泉古鎮(zhèn)
1鬧社火表演。
2鬧社火表演。
3鬧社火表演。
1拜燈山表演。
2拜燈山表演。
3拜燈山表演。
4拜燈山表演。
5打樹花點亮了舞臺。
6打樹花點亮了舞臺。
7打樹花點亮了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