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9-03-18 01:14:22梁紅生
      廣西教育·B版 2019年11期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改問題

      梁紅生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信息技術學科課程邊緣化、教學模式單一、實踐性薄弱等問題,提出合理安排學科結構、優(yōu)化課程設計、實施分層次教學、多元化課后練習以及強化實訓等對策,以期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現(xiàn)實要求。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信息技術 教學模式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B-0015-02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集系統(tǒng)性、實踐性于一體的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高中課程設置的重要構成單元。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加上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將信息技術課程置于邊緣化地位,將重心傾向于應試科目,忽視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導致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無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優(yōu)化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設計、完善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界廣泛關注的課題。

      一、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凸顯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足,邊緣化地位明顯。目前大部分地區(qū)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并未納入高考范圍,學校和教師相對重視高考的主要科目,將信息技術課程視為“副科”,安排的信息技術課課時和上機操作時間較少,與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中處于邊緣化地位。長此以往,嚴重影響了信息技術教師的積極性,課堂授課僅當完成教學任務,違背了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初衷,難以發(fā)揮其原有的教學意義。除此之外,高中學生的學習任務相對繁重,學習時間較為緊迫,都將目光聚焦于高考科目中,無暇顧及信息技術課程,對其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由此可見,在高考升學壓力的影響下,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并未從根本上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只是應付式地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習任務,制約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完善和進步。

      (二)教學方式單一,創(chuàng)新不足。在新課改的影響下,高中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日趨豐富。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現(xiàn)階段信息技術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和刻板,創(chuàng)新程度相對較低,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知識灌輸式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只關注考試知識點,忽視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只重視知識灌輸,形成了單向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積極性較低,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二是課堂同質化嚴重,教師在長期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框架結構,長期沿用和照搬以往的教學方法,沒有根據(jù)現(xiàn)實需求來變換和更新教學設計,導致教學方式守舊和同質化,缺乏創(chuàng)新元素;三是任務式課堂教學,受課堂時長的制約,部分教師為及時完成教學任務和講解更多的教學內容,而盡可能多地講解知識內容,忽視了教學的實際效果,課堂相對枯燥沉悶。

      (三)重理論輕實踐,操作能力薄弱。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學生需要通過上機實踐操作才能理解信息技術的原理與應用。而部分學校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將理論教學列為重點,主要進行理論授課和知識講解,實踐操作教學時間相對較少,學生往往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理論知識,上機操作實踐能力較低,理論和實際相脫節(jié)。在實際應用中,信息技術課程本身是一門新興學科,學生對其了解程度較低,且教師對學生上機實踐教學重視不足,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信息技術教學僅停留于理論層面,導致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較為薄弱,在上機操作環(huán)節(jié)無法實現(xiàn)自主學習,最終不但學生對實踐課程產(chǎn)生抵觸情緒、無法在上機課堂中投入主要精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教學資源。

      二、優(yōu)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重視度,合理安排學科結構。高中課程安排相對緊湊,為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水平,學校和教師需要從根本上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優(yōu)化信息技術與高考科目的課程安排,合理分配各科的教學時間。對于學校而言,在課程設置上應進行科學的課時安排,確保每周至少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為保質保量完成教學計劃提供保障;對于教師而言,應根據(jù)信息技術發(fā)展的特點,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專業(yè)水平,合理調整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優(yōu)化教學內容設計,認真?zhèn)湔n,善于利用現(xiàn)代教學設備,擴大知識共享范圍,學習和借鑒先進的教學方式。此外,由于高中教師和學生面臨著較重的升學壓力,在課程安排上應充分考慮各學科的時間搭配,既要保證信息技術課程時長,又要盡量不占用其他學科的課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創(chuàng)新教學,優(yōu)化課程設計。新課程改革賦予了信息技術教學新的內涵,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針對高中學生的具體學情,適當進行課堂設計,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具體來說:第一,改變灌輸式教學傳統(tǒng),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建立互動合作式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第二,堅持與時俱進,適當引入新的教學元素,豐富課堂教學方法,適當變換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第三,教學生活化,將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拓展教學資源,避免教學與生活相脫節(jié)。

      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解生活中常用的電子設備案例,以手機通話為例,學生雖然常用手機進行通話,但大部分不了解手機的工作原理,教師可對手機系統(tǒng)進行分析:手機是通過 ETACS 系統(tǒng)、GSM 系統(tǒng)信道發(fā)射和接收信號,通過基站進行信號中轉,連接至對方的手機,并進行語音轉換,使得不同空間的雙方可以進行語音通話。通過實例講解的方式,突破單一化教學方式的限制,體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使學生能夠了解基本的信息技術應用常識,激發(fā)好奇心與求知欲,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三)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高中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差異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情,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教學。教師可以在開課之前先對學生進行摸底測試,分析了解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水平,根據(jù)基礎能力的高低對學生進行分組,將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學生歸入同一個組內,把計算機操作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劃入另一個組,針對計算機基礎不同的學生采用差異化教學策略,對計算機操作接觸較少的學生給予更多的教學指導,強化其信息技術基礎能力,從而從整體上提高班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例如教學“Flash 動畫制作”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引導全體學生進行課堂學習,了解 Flash 動畫的具體制作方法,要求基礎較好的學生制作主題動畫,以小影片的形式進行課堂展示,供全班學生欣賞,使其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能夠增加實踐操作的機會,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動畫制作知識,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而對于計算機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則多加引導,使其掌握 Flash 的基本功能、了解基本的動畫制作方式,并布置簡易的動畫設計作業(y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克服能力差異帶來的自卑心理,進而提升信息技術水平。通過分層教學方式,有針對性、選擇性地進行課堂設計,體現(xiàn)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有助于建立合作式的教學模式,縮小班級內學生的知識水平差異,推動班級學生共同進步。

      (四)多元化課后練習,強化學習動力?,F(xiàn)階段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重視度不足,教材和課后練習的關聯(lián)度較低,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進一步鞏固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取教學效果反饋,教師可在課后布置相應的作業(yè),即設置多元化的作業(yè)結構,除了布置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等常規(guī)題型之外,還要適當布置部分實操類題目。例如,教師選取適合的題材,要求學生運用 Excel 表格對全班的考試成績進行排序和計算班級平均分,并運用分組匯總或者數(shù)據(jù)透視圖的方式直觀地展示數(shù)據(jù)、運用百分比餅狀圖分析及格人數(shù)所占比重、利用折線圖分析變化趨勢、使用計算機進行個人名片設計等,最后通過 PPT 進行匯報展示并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通過將實際問題與計算機實踐知識相結合,指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不僅可以強化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思考,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其養(yǎng)成一邊動手一邊思考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探究精神,奠定其信息技術學習基礎。除此之外,學校和教師可以適當開展計算機相關的知識比賽,融入趣味性、競爭性教學元素,提供信息技術應用實踐平臺,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掘新內容,拓展信息技術的維度。

      (五)實踐教學,提高操作能力。高中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信息技術課程的實用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操能力,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實踐教學,在實踐中檢驗和鞏固理論知識,深化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知,促使其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結合理論進行計算機實際操練,比如運用繪聲繪影軟件制作微視頻、運用 Excel 進行基本的數(shù)據(jù)處理、指導學生編寫簡單的代碼等,在實踐中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并使其獲得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求知欲;又如,教師可以選取部分科技發(fā)明成果,向學生展示和講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想象力進行科技創(chuàng)造,發(fā)明簡單實用或者趣味性的事物,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雖然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普及程度逐漸提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面臨一定的困境。教師需要提高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視度,從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優(yōu)化課程設計,強化教學的實踐性,在增強學生知識儲備的同時,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教學綜合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 燕.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優(yōu)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1)

      [2]梁 宏.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J].科技資訊,2018(33)

      [3]金 娉.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5)

      [4]王海軍.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3)

      (責編 羅汝君)

      猜你喜歡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改問題
      新課改下關于學生減負的幾點思考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分層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術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提升信息技術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南北橋(2016年10期)2016-11-10 17:24:09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
      也談新課改下的課外活動
      體育師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50
      汝城县| 洪洞县| 新田县| 泌阳县| 溆浦县| 武乡县| 五原县| 丰县| 上犹县| 新巴尔虎右旗| 康乐县| 思南县| 津市市| 杭锦后旗| 增城市| 滦南县| 焦作市| 邹平县| 罗甸县| 永和县| 西昌市| 长白| 井陉县| 丹东市| 莱西市| 金乡县| 湾仔区| 五原县| 广昌县| 安远县| 舞钢市| 耒阳市| 丰城市| 张家港市| 通州市| 古交市| 九龙县| 长海县| 台湾省| 桂平市|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