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明 楊坤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掃描方向在頸部CT掃描時對圖像質量及輻射劑量的影響,以確定頸部CT掃描的最佳方向。方法與材料:1)收集在我院行頸部CT平掃的患者80名,將患者隨機均分為A、B兩組;使用設備:西門子雙源Flash CT,A組采用頭足方向掃描,B組采用足頭方向掃描。2)圖像客觀評價:測量兩組病人C2、C5 、T1層面頸背部肌肉的CT值與SD值;并同時分析比較兩組病人的檢查劑量CTDI、DLP及ED。主觀評價:由2名主副主任醫(yī)師對圖像質量采用優(yōu)良差進行評價,意見不統(tǒng)一時協(xié)商解決。3)統(tǒng)計學處理:對兩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軟件包進行分析,統(tǒng)計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及Post ho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A、B兩組患者C2、C5 、T1層面背部肌肉CT及SD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兩組圖像質量均為優(yōu)或良,滿足臨床診斷需求;。B組患者的CTDI、DLP 及ED均低于A組,兩組檢查輻射劑量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CT掃描頸部時,足頭側方向掃描與頭足側方向掃描相比,在保證圖像質量的情況下,可以降低患者的輻射劑量
【關鍵詞】掃描方向;頸部; 輻射劑量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194-01
目的:
探討不同掃描方向在頸部CT掃描時對圖像質量及輻射劑量的影響,確定頸部CT掃描的最佳方向,減少患者的輻射劑量。
1方法與材料:
收集在我院行頸部CT平掃的患者80名,將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40名,記錄每名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使用西門子雙源FlashCT,A組采用頭足方向掃描,B組采用足頭方向掃描;測量兩組患者C2、C5 、T1層面頸背部肌肉的CT值與SD值;由2名副主任醫(yī)師按照優(yōu)、良、差對圖像質量進行主觀評價,主要觀察軟組織對比、邊界銳利度、及噪聲偽影等方面,評分優(yōu)或良視為滿足診斷要求;最后分析比較兩組病人的檢查劑量CTDI、DLP及ED(ED=DLPx0.0054)。統(tǒng)計學處理:對兩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軟件包進行分析,統(tǒng)計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及Post ho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1)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體重指數(shù)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32);2)兩組圖像質量均為優(yōu)或良,完全滿足臨床診斷需求;3)A、B兩組病人C2、C5 、T1層面背部肌肉CT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55);C2、T1層面背部肌肉的SD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29); C5層面背部肌肉SD值分別為(8.31±2.00)和(9.10±2.39), B組噪聲稍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06)。A組患者的CTDI為(18.89±2.53)mGy,DLP為(487.86±40.90)mGy·cm,ED為(2.63±0.36)mSv;B組患者的CTDI為(16.27±1.97)mGy,DLP為(413.40±16.85) mGy·cm;ED為(2.23±0.33)mSv; 兩組檢查輻射劑量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B組輻射劑低于A組。
3討論
多層螺旋CT在頸部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1],但頸部有射線敏感器官甲狀腺,因此優(yōu)化頸部CT的檢查顯得尤為重要。有學者報道采用ATCM技術余FM技術相比,可以在保證圖像質量的基礎上降低輻射劑量[2]。而本組實驗中,管電流均采用Care dose4D技術,通過改變掃描方向,發(fā)現(xiàn)AB兩組圖像Z軸管電流曲線分布不同,A組管電流曲線中段明顯高于B組,而起始和結束兩端無明顯變化,求其原因,筆者認為與頸部解剖和X線球館硬件兩方面有關:與人體其他解剖部位相比,頸部的解剖結構變化和X線的衰減差異巨大。我們以C3 /C5/C7為界人為將頸部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則頸部上中段密度較低,X線衰減較小,CT成像需要管電流較小;而頸部下段由于與雙肩及鎖骨重疊,密度瞬間增大,相對于頸部中段, CT成像需要管電流也需增大。CT掃描頸部時,由于受X線球管硬件限制,管電流不能瞬間增大,必須有一逐步變大的過程,而頸中段成像恰處于此過程,因此A組患者頸中部電流明顯高于B組,而頸上部及下部電流不受影響,因此A組輻射劑量高于B組。而 C5層面背部肌肉SD值B組與A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是因為圖像噪聲與毫安秒的平方根成反比,并且當圖像噪聲減小到一定程度時,再增大毫安秒,圖像噪聲不再減少[3]。因此, CT掃描頸部或頸椎時,建議由足側像頭側掃描。
參考文獻
[1]Quan GM,yuan T,et al.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 slice spiral CT in lower neck diseases Joum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2008,27(1) 19-23.
[2]張志偉、羅天友,等.自動管電流調(diào)制技術在頸部64層螺旋CT檢查中的應用。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9,25(1):138-140.
[3]Mettler FA Jr,Wiest PW,Locken JA,et al . CT scanning:patterns of use and dose[J]. J Radiol Prot,2000,20(4) :35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