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榮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也隨之廣泛推進,教育中的漠視生命存在、情感匱乏以及生命的意義喪失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多的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及反思,生命教育已經(jīng)成為當代社會及教育發(fā)展的必需。對此,本文從生命與教育的關系介紹入手,分析了生命教育視野下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生命教育視角下歷史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生命教育 歷史教學 探析
【課題項目】三明市名師名校長培養(yǎng)對象專項課題成果,課題名稱:普通高中藝體生特色教學管理模式研究,立項批準號:ZXKTM-1873。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36-01
一、生命與教育的關系
人生命的全過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動所組成。一次次生命活動的質(zhì)量決定人生命全過程的質(zhì)量;重視每一次生命活動的質(zhì)量就是重視生命全過程的質(zhì)量。
教育就是對學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動進行關懷,學習過程就是一種享受生命的過程,這種關懷是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教育自身發(fā)展價值在“生命活動”實踐中的統(tǒng)一,在此教育實踐中教師的價值得到實現(xiàn),生命質(zhì)量得以提升。
生命教育乃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和這個過程中的各個方面。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標在于,通過生命管理,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我自己”,都能最終實現(xiàn)“我之為我”的生命價值,即把生命中的愛和亮點全部展現(xiàn)出來,為社會、為人間煥發(fā)出自己獨有的美麗光彩。
二、生命教育視角下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歷史與現(xiàn)實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通過學習歷史知識,有利于學生感悟過去,體會當下,探索未來。生命教育這一概念的提出已有半個多世紀,但一直是以哲學角度來做研究的,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將這一思想融入基礎教育中是現(xiàn)下教育現(xiàn)狀的一個薄弱口,歷史教學始終貫穿著濃厚的生命價值觀,是一個很貼切的切入點,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還會偏重學生的認知而忽視學生情感部分的等問題,我們小的時候還會問父母“為什么?”而現(xiàn)在大部分的學生都是非常死板的學習模式,“老師講什么我聽什么”,不問問題,不去思考,只是死記硬背書上告訴我們的知識,情感發(fā)散的能力集體退化,使學生生命情感匱乏,生命意義喪失,使眾多花季青少年在學校的壓抑學習環(huán)境之下,變得迷茫抑郁墮落甚至用結束自己生命的方法來結束這一切。致使我們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無視生命的物的教育。學生的學習喪失了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成績而學習。[1]
三、生命教育視角下歷史教學的有效途徑
最新的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都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充分體現(xiàn)了國家以及時代對于生命教育的要求和重視,新課程的目標、內(nèi)容、實施和評價都反映了生命的特征,而這些對生命關照的體現(xiàn),反映的便是生命教育的必然存在。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體現(xiàn)生命教育觀:
第一,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樹立生命教育理念。首先,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在這一階段受學習壓力以及身心發(fā)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高中生出現(xiàn)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差,患有心理疾病的學生更是多不勝數(shù)。對此,歷史教師要積極的學習生命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并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這樣其就能夠以自身所具備的自信豁達的態(tài)度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榜樣。其次,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如找個別學生談心、及時了解班級的發(fā)展動態(tài)、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困難等。此外,教師還應該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
第二,教師要著力與富有生命力課堂的構建。首先,構建綠色課堂。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課堂,努力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和肯定學生,并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收獲成就感和幸福感,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激發(fā)生命的活力,最終創(chuàng)造生命的精彩。其次,教師還應該積極的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資源。歷史教材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歷史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挖掘出來,感染和啟迪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精神和信仰的力量。
第三,將生命教育延伸到歷史課堂教學之外。首先,在課堂教學之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如,開展歷史故事講述和知識競賽、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等。其次,教師還應該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設計有效的課后練習題,讓學生在做課后練習的同時,鞏固知識點,加深對生命教育的認識。此外,教師還應該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向?qū)W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并能夠懂得以史為鑒,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2]
四、總結
現(xiàn)階段,我國的應試教育占比依然較大,學生的學習升學壓力大,而學生本身由于社會閱歷尚淺,思想不成素等因素,導致學生會出一些問題。而生命教育的出現(xiàn),恰恰幫助了處于困惑中的學生,它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的敬畏,發(fā)揮自己的情感,將生命教育與歷史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使二者合二為一,將對我國的教育發(fā)展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起到非常有利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翁金紅.生命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亞太教育,2016(25):38
[2]徐雅麗.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生命教育觀[J].才智,2015(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