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山
【關鍵詞】 物理教學;效率;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1—0119—01
一、把“舞臺”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對于每一節(jié)新授課,首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然后對課文提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小問題通過查詢、思考后,自己解決,并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下次課堂上展示作答,老師或其他組的同學給予點評。大問題(主要問題)就作為下次課堂上主要解決的問題,當然老師可根據(jù)同學們提出問題的情況給予合并、刪減或補充,大問題(它應該是本節(jié)的重點或難點)就讓大家來共同解決。舉例來說,這些大問題,它可能是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公式的推導;可能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幾個重要推論(規(guī)律)的推導證明;可以是加速度與力、與質量關系的猜想及驗證;可以是慣性定律的猜想及驗證;可以是運動小球機械能守恒與轉換的猜想及驗證;可以是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討論與推論;也可以是天體運動中變軌問題的猜想與證明等等。
當然老師在課堂上起的作用也不能忽視,老師可把同學們零散的推論、推理綜合起來,讓問題清晰化;可展示事先準備好的課件或視頻,讓問題明朗化;老師可糾正一些同學在推理、演算中出現(xiàn)的錯誤;也可把不同學習小組的推理、驗證過程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茅塞頓開,讓討論達到高潮。老師的語言不要太多,但要恰到好處,老師的講解不要太多,但能畫龍點睛。我們的課堂要以問題入手,要以猜想和實驗驗證展開,要以熱烈的討論達到高潮,要以每個學生的滿意和微笑結束。所以說我們的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提問,讓他們猜想,讓他們設計實驗,讓他們用實驗驗證,讓他們推理演算,讓他們討論論證。相信學生,把“排練”教給他們,把“舞臺”教給他們。
二、 老師要做好“幕后”工作
前些天聽過的一節(jié)組內公開課,讓人記憶猶新,是我們高一物理備課組的趙健老師上的一節(jié)課——自由落體運動,課堂以大屏幕展示直線運動概念圖拉開帷幕,展示概念圖的契機在哪里?在于每個同學一開始就很自覺地把“自由落體”融入到“直線運動”這個“大家庭”中了,并且明確了它在“家庭”中所處的位置,這不就給學習和理解帶來了方便,不就給解決問題提供了催化劑嗎?整堂課在歡快和溫馨的氣氛中進行著,老師在默默地展現(xiàn)著他的設計才華,有視頻、有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有PPT課件,有小鋼球自由落體的頻閃照片及數(shù)據(jù),學生們在認真地觀察著、討論著,在積極地演算著、推理著,然后爭先恐后地要上臺展示自己的推理過程及結論(用大屏幕)。教師的語言寥寥幾句,但幽默詼諧,恰到好處,在臨下課還有七、八分鐘的時候,他們已完全驗證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且算出來加速度的值是a=9.6875m/s2并且討論了自由落體加速度的值隨緯度和海拔高度變化的情況。
所以說要提高課堂效率,要學生在課堂上有完美的發(fā)揮,教師在幕后必做大量的工作,很辛苦,這種辛苦也只有教師知道,學生在課堂上優(yōu)秀的表現(xiàn)也只有當過教師的人才能體會到。
三、 教師的教學要尊重教材,尊重學生
“新教材”的編寫重視實驗、重視推理、重視研究方法的體現(xiàn),尊重歷史、尊重生活實際,它從不把難度較大的東西堆積到一起讓它顯得更難,而是把它們分散開來或干脆不提。細細品味,你會感覺到它體系完整,疏而不漏,前呼后應,螺旋上升,你感覺不到它的難度,但你能體會到它的深度,每一章就短短幾篇文章,其中穿插的“演示”或“思考與討論”總能掃除讀者在理解上的障礙,降低了難度;其中穿插的“說一說”和“做一做”總能使所述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讀者從對知識的理解上得到了升華,豐富了書本知識的內涵;其中穿插的一些“科學漫步”總能使疏漏的知識得到補充,使得教材外延廣泛,使知識延伸無限,使讀者思考無限。
教師的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的教學精神要尊重教材的編寫靈魂,授課過程要跟教材編寫一樣,如涓涓細,流緩緩而下;如渺渺清空,淡泊、歡快;如縷縷清香沁人心脾,發(fā)人深省。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