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2018年11月17日下午2時30分,在評委正式給各路戰(zhàn)隊攝影師打分前,導師有三分鐘的發(fā)言。發(fā)言說什么,當時沒有具體規(guī)定。當中流砥柱隊導師袁東平說了三分鐘后,我感覺:他們贏了。
他在三分鐘里說明:五名隊員拍了什么,為什么那樣拍,匯集在一起產生了什么樣的集體效能,隊員有什么收獲,留下什么遺憾。袁東平老師從容淡定,娓娓道來,都在自己掌握中。我是南方隊的導師,我準備發(fā)言時,想表現出幽默感,又想打黃河、中原文化親情牌,還想說五名隊員的獨特性等。講了三分鐘,失去了推介隊員、隊員整體作品的最佳時機。這對于我、對于團隊沒有起到拉分的作用,相反,導師在整體活動中“聚集能量”的缺失表現了出來。
南方隊五名隊員分別來自西藏、云南、廣東、澳門和海南。在2018年改革開放40年的背景下,這支隊伍的優(yōu)勢是十分明顯的。在拍攝中,我們以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力求呈現攝影作品的多樣性、開放性的總體思路也是沒問題的。由于我沒能把這個訴求表述清楚,沒能讓評委明了,獲得認同。隊員在作品呈現時,一連被打了三個最低分。評委好像在說“拍的都是什么啊,亂來!”南方英雄隊的得分很低,一度時間是最低的,無疑英雄南方隊被排除在“英雄”之外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亂來”。沒有在團隊參賽的默認的規(guī)則中展開拍攝、編輯、推介就是亂來。六個團隊中的五名攝影師都是以10張為一個專題在拍。南方隊兩個隊員參評作品中組照和單片并列。參評攝影師力求避免使用形式過強的拍攝方式,南方隊的一名隊員使用魚眼航拍,給人以后期PS的印象;還有使用影樓人像的拍攝方式,給人的感覺拍攝方式單一,評委們一時無法接受。
南方隊在本次英雄會上失利原因很多,其中在攝影群體競技中缺少溝通、交流,過于自閉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趙溝村蓋舊房的王家 尹永宏 攝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趙溝村村民王松花家的房正蓋到了半腰高時,用了6000多塊舊磚。為了蓋這個占地55平方米的房,光找磚她就花了半年時間,她家蓋的新房用的是老料,蓋出來的房子和老房子一樣。趙淘村現有完整的四合院12座、獨宅6座、石頭房屋26間、古槐樹6棵,還有古式門樓、石頭巷、古廟、古祠堂、戲樓……2018年11月16日,見到她時,她說:過去沒錢蓋房,這房子也留下了。前幾年,有人把老房拆了,用新磚、新瓦、新木料將新房蓋好了,從遠處來的旅游者反而不來了,后來通過反思,村民們終于明白的是保護村落文化需要明白傳統(tǒng)、傳承、發(fā)展的關系和道理。用老料蓋老房比用新料蓋新房花錢多不說,費的勁還大。想到老料蓋出的房會有很多城里人來,王松花還是很高興,看著房子一天比一天高,想著新建的舊房能開家客棧,她掏出手機,比畫著手機上的微信支付功能。
經驗談
專題分為長期性和短期性,不管何種拍攝都要讓我們在挖掘一個專題時冷靜分析,細心走訪,精心組織。善于從常態(tài)里去發(fā)現非常態(tài),從非常態(tài)里去尋找常態(tài),做到這樣自然會事半功倍。
中原記憶 王鳳龍 攝
我老爸、老媽生活的地方,生我的地方是我老家。我老家在北方,我在最南邊的海島上生活得太久了,離老家遠了.對老家的感覺淡了……中原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中原地區(qū)文化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中華文化的母體和主干。中原的記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記憶。這里出現的山、河、樹、村、人是老家的記憶,是中原的記憶,此行喚醒了我兒時的記憶……
經驗談
作為短期專題拍攝,首先要做好前期功課。提前深入了解當地風俗習慣。最好有本地小伙伴陪伴,可以給拍攝帶來極大的便利。
中“圓”文化 覃光輝 攝
中原文化在我眼里是圓的.這幾天我把我看到的、拍的都濃縮在圓里。中原文化的原是平原的原,不是圓形的圓。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中華文化的母體和主干。以河南、河北、陜西、山西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原文化具有兼容眾善、合而成體的特點,其物質文化、制度和思想觀念的全面融合、不斷升華.融、圓、融……
經驗談
了解當地歷史文化,當代特色,確定拍攝專題。尋找拍攝主體,根據拍攝主體,選定表現形式進行拍攝。
端著城里的碗吃上縣里的飯 陳顯耀 攝
2018年上半年,三門峽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716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9.2%,高于城鎮(zhèn)居民0.7個百分點。在這個市的澠池縣中州國際大酒店的二樓廳餐里,82%的員工都是附近村的農民,他們在民以食為天的大背景下,端上了城里的碗,吃上了縣里的飯。這個市注重讓村民進入大產業(yè),以帶動農民收入穩(wěn)定增長為突破口.讓農民在工作中有“獲得感”。
經驗談
創(chuàng)作時間緊,這非??简灁z影師的創(chuàng)作功力,公開的評選方式亦是對評委的考驗,這項活動給攝影愛好者一個很好的交流學習機會。
仰韶文化博物館 南木加 攝
仰韶文化博物館依自然地勢而建,建筑空間與自然融為一體,是中原文化的現代性在建筑中的體現。設計者是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關肇業(yè)先生。拉薩是日光之城,我喜歡光。我喜歡三門峽的光。2018年11月15日上午9點,當日出東方時,光與博物館的建筑在交錯、交融中,仰韶文化博物館在光的溫暖中,黃河文化、中原情懷、古老陶器藝術正在進行著對話。過去、現在、未來……
經驗談
專注專題的核心文化,思考表現方式,以自己的視覺來記錄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