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不僅需要老師傳授學生知識與能力,更需要老師通過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鼓舞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除了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課堂的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求知,讓學生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我們要從每一節(jié)課尋求力量,從夯實語文的學科知識、構建語文的學科思維、進行文本的情感滲透入手,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激勵和鼓舞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得到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熏陶,使語文的學科素養(yǎng)真正地在語文課堂中生根發(fā)芽。
一、預習學科知識,推行智慧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學生“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針對這一要求,我們在進行學科設計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智慧課堂的形式先行預習字音、字形及朗讀,在課前進行反饋,這樣既夯實了學生的學科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智慧課堂的推行,使強化基礎知識教學得到了更好的落實與夯實。
二、構建學科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都有賴于能夠進行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語文教師也應該深入研讀文本,挖掘教材內(nèi)涵,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構建學生的學科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具體地說,可以通過教學設計、小組合作、課程整合等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如課前的美文賞析:一位同學推薦自己品讀過的優(yōu)美文字,其他同學可以進行點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們通過分享優(yōu)美文字,在欣賞美的同時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點評的同學在課堂中又鍛煉了自己聽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要精心設計每一次課的導入。比如在教《散步》時,我先在PPT上出示一張美麗的春天田野的圖片,然后問學生:“看到這張圖片,你最先想到的詞是什么,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學生一下子被生機勃勃的畫面吸引,有的孩子說想去野炊;有的孩子說想到綠色……孩子們七嘴八舌,我一下子就調(diào)動了他們的探知欲望。我接著說:“在江南也有這么一個地方,有金色的油菜花,有水波粼粼的池塘,有蜿蜒曲折的小路,還有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由圖片自然而然地導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自然就有了求知的欲望。
問題設計要考慮到孩子的個性差異。在設計學案的時候,對語文基礎薄弱的孩子,我們可以設計簡單的基礎知識題,讓孩子能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更易獲得的成就感;對能力較強的孩子,可設計一個到兩個主問題,使學生通過對主問題的思考,深入挖掘文本。比如在教《秋天的懷念》時,我就設計了“面對自己癱瘓的現(xiàn)實,史鐵生的表現(xiàn)如何?媽媽又是怎么做的?”兩個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去體會作者的絕望、媽媽的心痛與對兒子的愛。
新《課標》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推進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讓學生自主解決學習中的難題與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究過程中,一方面激發(fā)同學們自主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組織語言、大膽表達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和諧、更團結,班級的凝聚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新《課標》對于課程目標提出了重視積累與整合的要求。整合包括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各方面要素的整合,也包括語文知識系統(tǒng)內(nèi)部的整合。據(jù)此,我們不僅要重視語文知識系統(tǒng)內(nèi)部的整合,積極編寫配套教材,還要高度重視語文學科向社會、生活延伸,將大語文觀落實在語文的教學活動中。
三、大愛無言,滋潤心田
語文課堂教的不能僅僅是知識,培養(yǎng)的也不能僅僅是語言文字能力,它所培養(yǎng)的更應該是學生對于“美”的欣賞與感悟、對于“情”的體驗與思索。
語文的課堂教學應該承擔起這一責任,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學生的心靈,將美的情感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美文、警句,在每節(jié)課前分享給全班同學,讓同學們一起去感受文學的美,體會生活的哲理?;蚴怯谜b讀經(jīng)典的形式,讓孩子們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感悟唐詩宋詞的美。還有課堂上的經(jīng)典片段賞析、閱讀課精選的文章等。每一個教學設計,都是對孩子進行愛的滲透,以期真正達到“大愛無言,滋潤心田”的效果。
綜上所述,語文智慧課堂的推行,讓學生課前的預習、學科知識的落實更加方便快捷;課前兩分鐘的賞析,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小組探究中的思維碰撞,讓更多的思維火花在學生間傳遞;課前兩分鐘文學欣賞的進行,既鍛煉了孩子傾聽的能力,又提高了他們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早晨的經(jīng)典誦讀讓孩子遨游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里,每一個經(jīng)典片段的品讀、每一個人物的賞析,都是一次情感上的洗禮。
總之,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研和教學過程中,要精心研究《課標》,并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課標》精神;既要以落實語文教學為己任,也要在語文課堂中滲透育人情感,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僅能學到知識,更能獲得情感的凈化與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