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平
【摘要】目前,文言文在初中語文教材的比重越來越大,其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認識古代生活之多姿、欣賞古代文學之精美,積累沉淀古文化知識,強化人文主義教育,提高文化品位。因此說,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領域。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策略
初中文言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份量,而且在中考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文言文的教學現(xiàn)狀一直不樂觀,學生難學,教師難教。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為此,筆者在文言文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大膽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積極調(diào)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是學好文言文的關鍵
學生是課堂教育的主力軍,是課堂的主體,我們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的研究,進行因材施教是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葉圣陶也曾說:“教師所務,惟在啟發(fā)誘導?!边@就是說,教師應當誘導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地去想、去研究、去開拓,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而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我們教師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在每節(jié)課里,我通過故事導入、實物演示、討論引入的方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課文,故事性很強,對這類文言文的教學,可采用故事導入法。
故事本身富有情節(jié),趣味盎然,學生聽老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學習興趣自然倍增,同時,學生也可以借助聽來的故事,加深對文言文字詞和內(nèi)容的理解。這種方法可以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其自學能力會大大提高。在課堂中,根據(jù)文言文的內(nèi)容,我還通過實物演示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教師通過展示、演示實物,來導入與之相關的文言文教學。這種方法的最大優(yōu)點,就在于它可以增強文言文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詞及內(nèi)容。與此同時,我還組織同學課前翻閱古代漢語詞典,然后進行討論,進入課題。通過以上的方法,通過形象的導入,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引導學生體味文言之美
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審美心理發(fā)展的過程,語文學習主要是以認知基礎上的體驗、感悟、熏陶為主的,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有裨益。因此,文言文教學要對學生的情感體驗予以充分關注,讓學生嘗試發(fā)掘文言文的美點,加強朗讀指導,促進學生從文字淺層到內(nèi)涵的理解認識轉(zhuǎn)化。
1.從聽覺上探尋美。課本所選的文言文大多讀起來朗朗上口,教材也有配套的朗讀磁帶,在課堂上采取配樂聽讀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從聽覺上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美,對于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感知十分重要。以《陋室銘》為例,在幽雅的古樂曲中,聲情并茂的朗讀,聆聽此銘,更覺情與景會,事與心諧。聽著聽著,不覺此室之陋,但覺此室之雅。眼前浮現(xiàn):環(huán)境之雅:“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人文之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全文抒發(fā)了作者曠達致遠,不同流俗的可貴氣質(zhì)。為了強化這種感受,可重復播放,并讓學生閉上眼睛,默默地體會,調(diào)動起自己的情感體驗與想象,與作者“心靈溝通”。
2.從討論中體驗美。學生與同齡人往往有更多的語言,溝通起來也相對輕松。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讀并相互討論來感受美點。如有位老師在上《口技》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告訴學生描寫的方式有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兩種,引導學生初步體會對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寫,由于文字淺顯,完全可采用“說、讀、論、評”方法。第一階段:要求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文字找出來并把閱讀的初步感受告訴同桌,然后同桌之間進行討論交流;第二階段:由每個討論小組推薦一至二名學生上臺陳述小組的審美體驗結(jié)果;第三階段:學生審美信息評述。由教師對學生的觀點、看法進行講評,或由學生進行評點。在這里,教師的評講對學生的審美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三、以翻譯為抓手,理解文言內(nèi)容
翻譯是學生讀通課文,理解內(nèi)容,感悟思想的必經(jīng)之路,以翻譯為抓手,教給學生翻譯的方法,教會學生翻譯,繼而理解文言內(nèi)容。
1.先教給學生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文言翻譯要做到五個字“留、刪、調(diào)、補、換”,留:年號、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翻譯;替:用現(xiàn)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調(diào):調(diào)整倒裝句的語序,如賓語前置、介賓短語后置、定語后置等;補: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語或謂語;刪:刪去不譯的詞,如發(fā)語詞等。
2.講解突出重點,忌貪多求全。學生閱讀文言文雖然有一定的語言障礙,但決不會學外語那樣毫無根基。因此,教師的講要突出三個重點(常用詞法,包括古今異議、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等;古代文化知識),以促使學生知識類化,積累常用文言詞匯,掌握文言詞法、句法的規(guī)律,達到觸類旁通。
綜上所述,學好文言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同學們一步一個腳印,通過日積月累的積累知識,并通過老師的正確的指導,才能在文言文學習上取得成功。